第六章 地灵
祠堂横梁的炸药引线在雨雾中闪着暗红的光。赵铁柱踩着《军地两用人才手册》跃起,武装带金属扣精准卡进引信凹槽——这是排72式跳雷的技法,用在炸药包上竟也合适。
"还剩三十秒!"孙大勇拖着伤腿往神龛后爬,血在青石板上拖出蜿蜒的痕迹。
赵铁柱瞥见春桃怀里的铁盒。《赵氏宗谱》残页粘着张发黄的"三线建设安全守则",父亲的字迹标注着:"3号矿洞东南侧,硅胶质沉积物,忌明火"。他瞳孔骤缩——这分明是太岁的特性描述!
"去供桌底下!"他拽断引线,将炸药包抛向天井。爆炸的气浪掀飞了瓦片,暴雨裹着碎石灰倾泻而下。一块奇怪的胶质物从梁上震落,正掉进林老师熬药的陶罐里,发出"咕咚"的闷响。
三天后,赵铁柱蹲在卫生院走廊熬药。陶罐里的水变成了琥珀色,那块拳头大的太岁沉在罐底,像团凝固的蜂蜜。病房里传来春桃的惊呼:"林老师退烧了!"
主治医生盯着化验单首摇头:"不可能...矽肺晚期并发感染,抗生素都无效..."窗外的阳光穿过药液,在墙上投出奇异的光斑,像极了祠堂里那个三角符号。
"赵同志?"清脆的女声在背后响起。穿米色风衣的年轻女子举着尼康相机,镜头盖上的"省报"烫金字晃人眼,"听说退伍兵救了祠堂,能采访您吗?"
取景框里,女记者胸前的记者证微微晃动——"苏晓棠,经济部记者"。她按快门时,腕上的檀木手串滑出袖口,刻着"者阴山纪念1987"。
药罐突然沸腾。太岁在水中舒展,散发出一股类似雪松的清香。苏晓棠突然放下相机,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等等...这味道..."她飞快翻到某页,上面贴着剪报:《云南发现药用太岁,对尘肺病有奇效》。
"您知道吗?"她眼睛亮得惊人,"医药公司悬赏二十万收购活体太岁!"
黄昏的暴雨来得突然。赵铁柱护着药罐跑进卫生院后巷,却撞见个打伞的陌生女人。黑伞一抬,露出张妆容精致的脸,口红是城里刚流行的"铁锈红"。
"我是县招商局副局长周雅。"女人递来的名片带着香水味,"听说您发现了明代矿洞?"她的高跟鞋尖沾着新鲜的红泥——正是尾矿特有的土质。
药罐在两人手中传递时,周雅的小指突然在罐底一刮,指尖沾了点琥珀色液体。她状若无意地抹在丝巾上,赵铁柱却看见丝巾暗纹里织着"德发建材"的拼音首字母。
夜里,赵铁柱在卫生院值班室翻看苏晓棠留下的报纸。经济版角落有则消息:"某医药公司获军方订单,钨合金医用防护板投产"。配图里握手的中年男人,腕表和王德发侄子的是同款劳力士。
"哥!"春桃突然闯进来,怀里抱着湿漉漉的《军地两用人才手册》,"林老师发现个事!"被水浸透的书页间,父亲用红笔圈着段话:"...含钨矿区地热异常,可开发温泉..."
孙大勇的传呼机在此时震动。屏幕显示:"王在矿区打深井,设备是德国进口的。"赵铁柱摸向腰间铜钥匙——它正微微发热,就像在祠堂感应到铁矿时那样。
暴雨中的矿区亮着刺眼的氙气灯。王德发带着安全帽指挥打井,钻头轰鸣声盖过了雷声。赵铁柱借闪电的光看清钻机上的德文标识:Tiefe Brunnenb(深井钻探)——这根本不是采矿设备。
"他们在找温泉!"苏晓棠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录音笔亮着红灯,"省里刚批复的疗养基地项目,价值三亿..."
钻机突然发出异响。工人惊恐地散开,井口喷出滚烫的水柱,空气中顿时充满硫磺味。王德发伸手去试水温,却被烫得惨叫——那水柱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蓝色。
"钨矿辐射!"林老师撑着伞出现,病号服外裹着赵铁柱的军装,"快撤!"她咳嗽着举起陶罐,太岁在水中疯狂蠕动,琥珀色变成了警告般的鲜红。
混乱中,赵铁柱看见周雅副局长站在越野车旁打电话,她脚边的取样箱标着"省矿业研究院"。更远处树丛里,苏晓棠的长焦镜头正对准井口...
---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雁鸣晚渡D新书:地北天南之回乡(http://www.220book.com/book/PIL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