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仓库的霉味呛得人喉咙发痒,白露的指尖拂过积灰的木架,突然触到个冰凉的铁盒。
生锈的八音盒卡在民国戏服堆里,发条钮上缠着褪色的红绸——正是海岛那夜林深奶奶留下的信物。
"这玩意儿能响我倒立吃道具!"
场务嚼着槟榔嗤笑,唾沫星子溅在八音盒残缺的音筒上。
林深单膝跪地,工装裤蹭着青砖地面。
他摘下脖子上的铜哨,将哨尾卡进发条缺口:"1937年上海歌舞厅,这招叫借魂还音。"铜哨旋转时刮擦金属的锐响,竟让生锈的齿轮缓缓转动。
白露的耳垂突然发烫。
残缺的《夜来香》旋律里,她听见父亲病房监护仪的滴答声。
三天前苏蔓买通护工调快输液速度,此刻老人枯瘦的手腕还留着淤青针孔。
"卡住了。"
林深突然扯开八音盒底板,霉变的琴槌下压着半张烧焦的乐谱。
他的牡丹纹身被汗水浸得发亮,结痂的伤口渗出细密血珠:
"需要紫檀木补音板,还得有马尾弦。"
苏蔓的高跟鞋声从仓库深处逼近,镶钻的美甲戳向八音盒:
"破烂收容所吗?这种垃圾也……"
"您耳环掉了。"
白露突然俯身,发梢扫过苏蔓的钻石耳钉。藏在袖口的磁铁悄然发力,耳钉"叮"地粘上八音盒铁壳——内壁吸附的黑色粉末在镜头下泛着诡异光泽。
林深用铜哨挑起粉末搓捻:
"录音棚专用隔音材料,走私价每克八百。"
他突然吹响哨子,仓库顶棚惊起群鸽,扑棱的翅膀掀翻角落的纸箱——成捆的走私隔音棉滚落,包装印着苏蔓工作室的LOGO。
导播室的监视器突然黑屏,导演的咆哮震得对讲机发抖:
"切备用镜头!给赃物特写!"
白露趁机抽出八音盒暗格里的铜片,锈迹斑驳的表面上,针孔组成的等高线正指向父亲就诊的医院。
她想起昨夜林深蹲在码头修船时,北斗状伤疤在月光下泛着青紫——与铜片上的星图完全重合。
"最后一幕准备!"
场务的催促声中,林深扯下道具屏风的流苏穗子。他将红绸缠住八音盒,马尾弦在铜哨上绷出颤音:"待会儿跟着降E调呼吸,晕针的毛病能缓。"
苏蔓的冷笑凝在嘴角。
她精心安排的医疗事故证据此刻锁在八音盒里,而林深正用修船的工具拆解她的阴谋。
当生锈的音筒终于奏响完整旋律时,暗格里的微型摄像头开始自动上传数据——病房里护工调换药剂的画面在首播屏实时播放。
"卡!"
导演摔了台本,
"这段不能……"
"文化局特批的文物保护首播。"林深亮出盖着红印的文件,
"苏老师要拦着?"
深夜的急诊室走廊,白露用八音盒零件组装成输液报警器。
林深蹲在长椅旁削紫檀木片,牡丹纹身随动作在绷带下若隐若现:
"知道为什么选紫檀?"
"因为够硬?"
"因为1943年延安窑洞里,"
他举起木片对着顶灯,纹理间浮出天然的五线谱,
"我爷爷用它给《黄河大合唱》刻谱。"
白露的指尖抚过木纹,监护仪突然响起平稳的节奏。
父亲的眼皮在药物作用下颤动,干裂的唇间溢出模糊的音节——正是修复后的八音盒旋律。
夜市烧烤摊的浓烟里,林深用竹签串起走私隔音棉。
白露蘸着辣酱在餐巾纸写写画画,突然发现铜片星图与医院建筑布局完全一致。
当最后一滴辣油滴落时,文化局官微更新动态:百年八音盒内藏抗日情报网地图,配图是林深奶奶年轻时的剧团合影,腕间红绸与八音盒上的信物如出一辙。
潮水漫过码头旧船,林深在船头挂起铜片风铃。
海风撞击出的叮咚声里,白露听见父亲病房传来久违的笑声——老人正用康复中的手指敲击八音盒,残缺的《夜来香》终于补全最后一个音符。
作者“树林的微风”推荐阅读《星光奔跑时》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PYK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