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3章 金融稳民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唐砖之我和云烨做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R63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入秋的长安西市飘着桂花糖的甜香,汇通钱庄的铜铃在暮色里叮咚作响。裴姝刚用新制的天平称完最后一锭银饼,窗棂外忽然投来道熟悉的影子 —— 林风背着个藤箱站在阶下,靴底沾着的泥点里混着麦芒。

“你可算回来了!” 林风跨进门时,藤箱撞到柜台发出闷响,里面滚出个陶土罐,“云烨新酿的米酒,说是给你压惊的。” 他忽然压低声音,指尖在柜台上画了个圈,“陛下让咱们在西域开钱庄分号,还说要让农户用青苗作抵押。”

裴姝揭开酒罐,米香混着桂花味漫开来。她指着帐册上新记的条目:“高昌的棉农来问,能不能用待收的棉花当本钱;还有龟兹的玉匠,想借些银子买新工具。” 帐页边缘粘着片干枯的葡萄叶,是阿罗憾从河西寄来的,说那里的新渠己经引来活水。

正说着,钱庄的门被推开,冷风卷着枯叶扑进来。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抱着个陶罐,局促地站在柜台前,指节在陶沿上掐出红痕。“掌东,” 他声音发颤,揭开罐盖露出半罐新收的粟米,“俺想贷点银子买耕牛,这粮食…… 能当抵押不?”

裴姝还没开口,林风己从藤箱里掏出个木牌,上面刻着 “汇通贷” 三个大字。“云烨说了,” 他把木牌推到汉子面前,“只要是正经营生,哪怕用镰刀抵押都行。” 木牌背面画着个奇特的图案 —— 左边是犁铧,右边是纺车,中间用串铜钱连起来。

汉子捧着木牌突然红了眼眶,粗布袖口抹过脸时带起些糠皮:“俺是泾阳的棉农,去年遭了蝗灾,连种子都凑不齐。” 他忽然扑通跪下,陶罐里的粟米撒在青砖上,“若能贷到银子,明年收成了,俺加倍还!”

裴姝扶起他时,指尖触到汉子掌心的老茧,比钱庄的铜秤砣还要硬。“阿罗憾,” 她朝帐房喊了声,少年抱着新制的帐册跑出来,算盘珠子在腰间晃悠,“按新定的‘青苗贷’算,月息西厘,秋收后还本。”

阿罗憾的算盘噼啪作响,很快在羊皮帐上画出个朱砂印记:“这是咱们钱庄的‘便民票’,” 他把纸票递给汉子,上面盖着三枚印章 —— 长安的龙纹、高昌的驼纹、龟兹的佛纹,“拿着这个,到河西的分号也能兑银子。”

汉子捏着票子的手首抖,忽然想起今早路过西市时,看到汇通货栈前的告示:凡贷款买耕牛者,可享半价购云烨新制的曲辕犁。“掌东,” 他忽然想起件事,“俺婆娘会纺棉线,能不能…… 能不能用纺车抵押,再贷点银子买棉花?”

林风突然拍柜台大笑,震得银饼都跳了跳:“云烨的娘子李安澜,最近正愁找不到好棉线!” 他从怀里掏出张图纸,上面画着架奇特的纺车,“这是格物院新造的,一天能抵过去三天的活计,你们要是用得好,钱庄还能再减些利息。”

消息传到高昌时,棉农们正围着新渠的闸口搓手。哈桑骑着骆驼赶来,锦袍上的金线沾着沙砾,他举着裴姝寄来的信喊:“汇通钱庄给咱们放贷了!用棉田作保,利息比波斯商队低三成!”

人群里的老棉农摸着胡须嘀咕:“银子哪有那么好借?” 他儿子突然指着远处驶来的商队,汇通的杏黄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押运的镖师正往下搬木箱子,里面露出 “汇通钱庄高昌分号” 的牌匾。

分号开业那日,阿罗憾踩着梯子往门楣上挂算盘模型,忽然被阵争吵声吸引。三个粟特商人正围着个胡姬比划,女子怀里抱着个首饰盒,玛瑙珠串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她们说,” 少年跑去找裴姝,“想借银子开家绣坊,用这些首饰作抵押。”

裴姝翻开她们的绣样,指尖抚过帕子上的缠枝纹 —— 中原的牡丹缠上了波斯的葡萄藤。“告诉她们,” 她忽然笑了,“不用抵押首饰。” 她指着帐册上的新条目,“咱们有‘手艺贷’,只要绣品好,就能按月付息。”

胡姬们突然对着裴姝拜了三拜,领头的女子解下腰间的香囊:“这是俺们用安息茴香绣的,能驱虫。” 香囊里掉出张纸条,是用粟特文写的心愿:想让女儿也学中原的针法。

入冬时,龟兹的玉匠们在新修的驰道旁搭起棚子。老玉匠买买提摸着钱庄送来的新工具,钢钎上的寒光映着他的皱纹:“掌东说,用这工具雕出的玉,能多卖三成价?” 他徒弟突然举着张 “便民票” 跑来,票面上的银数足够买十斤新玉料。

“是‘工具贷’!” 少年跑得气喘吁吁,羊皮袄上沾着玉屑,“钱庄说,只要能雕出云先生画的样式,利息还能再少些。” 他展开图纸,上面画着只衔着葡萄的凤凰,既有中原的翎羽,又带着西域的弯钩喙。

长安的雪下得紧时,汇通钱庄的柜台前排起长队。卖炭的老汉用炭篓作抵押,想贷些银子给孙子治病;织锦的妇人捧着新织的蜀锦,要借本钱扩大作坊;连西域来的胡商也捧着香料罐,想用胡椒作保换批丝绸。

裴姝核账到深夜,烛火在帐册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林风抱着暖炉进来,炉上烤着的栗子裂了壳:“云烨说明年要在洛阳开分号,还说要让农户用桑苗抵押。” 他忽然指着窗外,“你看,连波斯的使者都来钱庄门口排队了。”

月光下,波斯使者正对着钱庄的铜秤拱手,他身后的随从捧着个嵌金盒子,里面是要抵押的宝石。裴姝忽然想起阿罗憾在信里写的:龟兹的绣坊己经雇了三十个胡姬,高昌的棉田比去年扩了两倍,连大食的商人都来打听 “汇通贷” 的规矩。

大年初一的爆竹声里,钱庄的伙计们正在贴新联。上联是 “银通西海”,下联是 “利济万民”,横批是云烨写的 “民生为本”。裴姝站在柜台后,看着棉农们用新收的棉花还贷,玉匠们捧着雕好的玉器来结算,忽然觉得这算盘珠子的碰撞声,比任何新年乐曲都动听。

林风递过来碗米酒,酒液里浮着片桂花:“听说陛下要下旨,让各州都学咱们的法子。” 他指着帐册上的汇总数字,红朱砂画的曲线一路向上,“云烨说,这叫‘金融活水’,能浇活庄稼,也能润手艺人的心。”

裴姝望着窗外漫天飞雪,忽然想起高昌的棉农在信里说,今年的棉花能织出足够给西域孩童做棉袄的布;龟兹的玉匠也寄来新雕的玉佩,上面刻着 “汇通” 二字,缠在葡萄藤里。她仿佛看见来年的春天,新渠的水会带着钱庄的银流,浇灌出满西域的好光景。

子夜的钟声敲响时,阿罗憾从河西寄来的信刚好送到。少年在信里画了张奇特的图:左边是粮仓,右边是作坊,中间的铜钱串成了桥。裴姝将信纸压在新的账册下,忽然明白云烨说的 “路通了人心就通了”—— 这银钱的路,原来也能连着千万人的日子,让日子像新酿的米酒,越来越甜。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唐砖之我和云烨做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R63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唐砖之我和云烨做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R63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