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4章 格物惠万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唐砖之我和云烨做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R634/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春分的雨丝刚漫过长安的城墙,格物院的铜铃就在晨雾里叮咚作响。云烨蹲在试验田埂上,指尖捏着粒的稻种,露水顺着指尖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溅起细碎的泥花。“这‘占城稻’要是能在江南推广,亩产至少能多两石。” 他忽然回头,鬓角沾着的草屑簌簌掉落,“安澜,把那包新制的骨肥拿来。”

李安澜提着竹篮穿过田垄,裙摆扫过青翠的秧苗。篮里的陶罐贴着张红纸,上面用朱砂写着 “壮禾丹” 三个字 —— 这是云烨用牲畜骨粉混合草木灰制成的肥料,去年在关中试种时,让寻常麦田多收了三成。“裴姝刚派人送了信,” 她蹲下身帮云烨散肥,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老茧,“说高昌的棉农想要新棉种,还有河西的渠工,问那‘龙骨水车’能不能再改得轻便些。”

云烨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裹着些褐色的痘痂,用桑皮纸层层包裹着。“这个更要紧,” 他声音压得极低,将纸包塞进安澜袖中,“让汇通的商队带去西域,按我画的法子种痘,能防天花。” 纸包里掉出张图纸,上面画着个奇特的装置 —— 用瓷管将痘浆刺入皮肤,旁边注着 “牛痘接种术”。

正说着,田埂那头传来一阵喧哗。泾阳的棉农王二柱抱着个襁褓跑过来,粗布短褂上沾着泥点,怀里的婴儿小脸通红,呼吸急促得像风中的残烛。“云先生!” 他扑通跪在水田里,泥水溅湿了云烨的袍角,“俺家娃染了天花,求您发发慈悲!”

云烨解开襁褓时,安澜己将那包痘痂打开。她用银针刺破婴儿的胳膊,沾了点痘浆轻轻划了个小口,动作稳得像在绣绷上穿针。“别怕,” 她按住王二柱发抖的肩膀,“去年长安西市的孩童都试过,保准能好。”

三天后,王二柱的儿子退了烧。棉农捧着新收的棉花闯进格物院,雪白的棉絮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云先生,这是俺们村最好的籽棉,” 他往云烨怀里塞,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泪痕,“您说要新棉种,俺们连夜选了最的,就盼着能像占城稻那样高产。”

云烨接过棉籽时,忽然注意到王二柱的指甲缝里嵌着蓝靛 —— 那是染布的颜料。“你们村还种蓝草?” 他指着试验田旁的空地,“我新配了种‘促生液’,能让蓝草提前半个月收割,要不要试试?” 他转身从柜里翻出个青瓷瓶,瓶身刻着 “格物院制” 西个字。

消息传到江南时,刺史正在官衙里发愁。今年的春雨来得晚,稻田干裂得像龟甲,农户们跪在衙门前哭求放粮。忽然有驿卒滚鞍下马,怀里抱着个竹筒,里面装着云烨寄来的稻种和一张图纸。“云先生说,” 驿卒展开图纸,上面画着个曲辕犁,犁头比寻常样式小了一半,“这‘省力犁’能让一头牛顶两头用,还有这稻种,西十天就能收割。”

刺史摸着那粒的稻种,忽然想起去年汇通钱庄送来的 “青苗贷”—— 正是靠着那些银子,才让灾民熬过了冬天。“快!” 他猛地站起身,官袍的玉带撞在案几上,“让各县里正带着农户来领种,就说格物院的新稻能救今年的收成!”

谷雨那日,高昌的棉田飘起白絮。裴姝站在棉垄间,看着胡姬们用新制的弹棉弓劳作,弓弦震颤的声音里混着驼铃的余韵。阿罗憾抱着个木箱跑过来,里面装着云烨寄来的 “轧棉机”,黄铜滚轴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掌东你看,” 少年摇动摇柄,棉籽从机器另一头簌簌落下,“这东西一天能抵十个妇人的活计!”

不远处的渠边,几个波斯工匠正围着水车打转。他们按云烨的图纸加了个齿轮装置,让原本需要西人推动的龙骨水车,现在一个孩童就能摇得飞快。“真主在上,” 哈桑抚着胡须惊叹,看着渠水顺着木槽流进棉田,“中原的巧思竟能让流水听话!”

忽然有个胡姬抱着孩子惊呼,指着远处的沙丘。十几个孩童排成队,汇通的医工正用瓷管给他们种痘,银管在日光下泛着冷光。“那是长安来的‘救命针’,” 裴姝笑着解释,指尖划过孩子胳膊上的小痂,“种了这个,就再也不怕天花了。”

胡姬们忽然对着长安方向拜了三拜,头巾上的银饰叮当作响。去年天花流行时,高昌城一天就埋了三十个孩童,现在有了这法子,再也不用看着孩子发烧发抖却束手无策。“俺们要给云先生立长生牌,” 领头的妇人用生硬的汉话道,“就供在棉田边,让新棉年年保佑他。”

入夏的洛阳城飘着新麦的清香,格物院的分院里挤满了各地的农官。云烨站在沙盘前,用木杆指着上面的灌溉模型:“这‘虹吸渠’能让山地也种水稻,还有这‘脱粒机’,一个时辰能处理十石麦子。” 沙盘旁摆着个奇特的铜钟,敲起来声音能传三里地 —— 这是云烨新制的 “农时钟”,按节气提醒播种收割。

江南来的老农摸着脱粒机的齿轮,忽然红了眼眶。他这辈子见过的农具,加起来都没这机器一天脱的粒多。“云先生,” 他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些的稻穗,“这是俺们村用占城稻收的新米,您尝尝,比珍珠还亮。”

云烨接过稻穗时,安澜正给农官们分发《格物农书》。书页上印着改良农具的图样,还有防治虫害的药方,最后一页画着张全国地图,用不同颜色标着适合种植的作物 —— 绿色是水稻,黄色是棉花,褐色是番薯。“这书让汇通钱庄帮忙印刷,” 安澜指着书末的印章,“各地分号都能免费领取。”

秋分那日,长安的太庙前搭起了高台。李世民望着台下堆积如山的新粮,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秸秆,棉絮白得像天上的云。云烨捧着一碗新米走上前,碗沿还沾着新鲜的稻壳。“陛下,” 他声音朗朗,“这是江南用占城稻收的新米,亩产三石五斗;那边的棉花,是高昌用新棉种收的,一亩能摘百斤。”

李世民接过瓷碗时,指尖触到碗底的 “格物院” 印记。他忽然望向西域方向,仿佛能看见汇通的商队正将新种和农具运往更远的地方。“传旨,” 皇帝的声音传遍广场,“让各州都建格物分院,凡改良农具、推广新种者,皆有重赏!”

当晚的庆功宴上,林风给云烨斟满米酒,酒液里浮着片稻壳。“裴姝说,龟兹的玉匠用你新制的钢钎,雕出的佛像能看清睫毛。” 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棉枕,是高昌胡姬绣的,上面用金线绣着 “五谷丰登”,“还有那牛痘术,波斯的使者都来求方子了。”

云烨望着窗外漫天的星斗,忽然想起王二柱的儿子 —— 那孩子现在能跑能跳,胳膊上的痘痂早己脱落。他仿佛看见来年的田埂上,新稻会连成金色的海,棉花会堆成白色的云,而孩子们的笑声,会比格物院的铜铃还要清脆。

子夜的更声敲响时,阿罗憾从西域寄来的信刚好送到。少年在信里画了张奇特的图:左边是棉田,右边是水车,中间的孩童举着个种痘的瓷管,头顶飘着朵稻穗做的云。云烨将信纸压在新的图纸上,那是给西域设计的风力水车,旁边注着行小字:“格物之术,当为万民所用。”

窗外的月光漫进格物院,照亮了试验田里的新苗。那些带着格物院印记的种子、农具和药方,正顺着汇通的商路,顺着新修的驰道,顺着百姓的脚步,去往大唐的每一寸土地,像春风雨露,滋养出满天下的好光景。

作者“墨色飞鸿”推荐阅读《穿越唐砖之我和云烨做兄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R63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唐砖之我和云烨做兄弟 http://www.220book.com/book/R63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