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落在苏瑶肩头,她轻轻一笑,将花瓣夹进掌心。青衫男子退后一步,拱手告辞。
“姑娘三思。”
她望着那道背影消失在庭院深处,心中己有几分盘算。楚逸站在廊下等她,见她神情沉静,便知她在思索什么。
“走吧。”她轻声道,“回去还得准备下一季的耕种。”
县令的支持来得很快。几日后,一车车新种子、铁制农具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农被派到村中。县学里记录的农技手册也分发到了各乡,村民们第一次捧着白纸黑字的技术书,看得如痴如醉。
“这可是县令大人亲自下令推广的!”李叔一边翻看一边念叨,“咱们可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苏瑶点头,心里却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高产稻子虽好,但要真正推广开来,还需要更多土地、更多人力,以及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她与楚逸商议过后,决定主动出击,拜访周边尚未合作的地主。她带着高产稻谷样品,一一上门讲解种植方法、收益预期,还请来己合作过的地主作证。
起初,不少地主仍抱怀疑态度。
“听说你们用的是新法子,可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老一套,怕是不灵。”一位姓周的地主皱眉道。
苏瑶不急不恼,拿出一本小册子:“这是县学整理的农技要点,您不妨先看看。若愿意试种,我可派人指导,收成归您,风险由我承担。”
这话一出,众人皆惊。
“真有这等好事?”另一名地主半信半疑。
“不是好事,是共赢。”苏瑶微笑,“您出地,我出技术,村民出力,大家都能受益。”
她的话说得实在,几位开明的地主率先答应下来,签下合作协议。消息传开后,观望的人也渐渐松口。
短短半月,合作地主增至十人,新开垦田地达百亩。
筹备耕种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村民与地主家的劳力原本互不熟悉,协作上难免生疏。有人对新农具使用不熟练,有人对新的播种方式不适应。
苏瑶便组织大家集中培训,请老农现场演示,自己也在一旁耐心讲解。她把复杂的农业知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让大家记起来轻松。
“深沟浅插秧,水多不如匀。”她边说边示范,“记住,水要慢慢来,苗要稳稳栽。”
村民们笑着跟着念:“水要慢慢来,苗要稳稳栽。”
楚逸则负责统筹安排,将人员按特长分组,有的专司灌溉,有的负责育苗,有的专攻施肥。他雷厉风行,调度有序,让整个筹备过程井然有序。
耕种启动那天,天刚蒙蒙亮,田间己是热火朝天。
“这边再加点水肥!”苏瑶站在田埂上指挥。
“知道了!”几个年轻人应声而去。
楚逸骑马巡视一圈回来,眉头微皱:“我刚才看到几个陌生面孔,在远处转悠。”
苏瑶闻言,神色一凝。
“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她低声说,“你安排人盯紧些,别让他们捣乱。”
楚逸点头:“我己经让几个可靠的兄弟暗中巡逻,发现可疑之人立刻上报。”
苏瑶放心了些,继续投入到忙碌之中。
几天下来,第一批稻苗顺利下田,整齐划一,绿意盎然。
“照这个势头,明年收成肯定比今年还好。”李叔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稻苗,笑得合不拢嘴。
王婶也凑过来:“可不是嘛,以前哪见过这么齐整的秧苗?”
苏瑶听在耳中,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努力换来的成果。
傍晚时分,她坐在田边歇息,手里捏着一把泥土细细端详。土壤改良初见成效,但仍需持续跟进。
“你在想什么?”楚逸走过来,递给她一碗温水。
“我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做。”她接过水碗,抿了一口,“光靠我们几个人,终究还是有限。”
“你想扩大队伍?”楚逸挑眉。
“不止是人。”她抬头看他,“还有资源、政策,甚至……府城那边的态度。”
楚逸沉默片刻,忽然道:“你觉得,那位府衙幕僚是真的来请你,还是另有目的?”
苏瑶笑了笑:“不管目的为何,只要能推动农业改良,我都愿意听听。”
两人并肩而坐,夕阳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远处,田间劳作的村民们正陆续收工,笑声此起彼伏。
忽然,一个身影匆匆跑来,脸上带着焦急之色。
“苏姑娘!不好了!西边那块新田……出了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