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清晨,空气中还残留着泥土的清香。苏瑶和楚逸匆匆赶到东渠,只见村民们正忙着疏通被渠水漫出而淤堵的水道。经过一番努力,水道很快被疏通,渠水又恢复了正常流淌。两人看着忙碌的村民,脸上都带着笑意。
“看来咱们的灌溉系统真是经得起考验。”楚逸擦了擦额角的汗,望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人群,“大家现在干劲十足,连王婶都主动来帮忙挖沟了。”
苏瑶点头:“是啊,人心齐了,事就好办了。等庆典一过,我打算把剩下的几块坡地也改造成梯田,这样以后种起庄稼来更省力。”
“姑娘聪慧过人,实非常人所能及。”楚逸笑着挠头,“若蒙不弃,在下愿先为姑娘绘图以助其成。”
“那敢情好。”苏瑶眼角弯弯,正要开口,却被一阵喧闹声打断了思路。
只见几个年轻人扛着鼓、抬着锣,兴高采烈地从村口走来,边走边喊:“苏姑娘!楚哥儿!庆典的东西都搬来了,大伙儿说今晚就彩排一遍,明天可不能出岔子!”
“行,你们先放仓库里,一会儿我过去看看。”苏瑶应了一声,转头对楚逸笑道,“这下热闹了。”
庆典筹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扎花灯,有的磨糯米粉,有的忙着搭戏台。晒谷场上挂起了红布条,炊烟袅袅,香气西溢,整个村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
王婶揉着面团,脸上笑开了花,说道:“咱村可有年头没这么热闹啦,孩子们都乐得没边儿咯。”
“可不是嘛!”旁边一位媳妇接话,“我家那小子天天念叨着要吃糖糕,我这都快忙不过来了。”
苏瑶穿梭在人群中,时不时指点一下布置场地的细节,又叮嘱晾晒稻谷的注意事项。她走到仓库门口,正看见楚逸和几个小伙子一起调试鼓槌,鼓声咚咚,震得人热血沸腾。
“你这鼓敲得不错。”她打趣道,“明日擂鼓者,非君莫属。”
“哎哟别别别,在下岂有此等能耐。”楚逸连忙摆手,惹得周围一片笑声。
庆典当天,天还没亮,村子里就己经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晒谷场上更是人山人海,周边村庄的客人也陆续到来,个个脸上挂着笑容,好奇地西处张望。
村长一身新衣,精神抖擞地站在台上,声音洪亮地讲述这一年来的变化:“从前我们吃糠咽菜,如今顿顿白米饭;从前我们靠天吃饭,如今旱涝保收。这一切,都是苏姑娘和楚小子带给大家的福气!”
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几个年轻人跳起了农舞,锣鼓声中,孩子们围着彩灯追逐嬉戏,空气中弥漫着米酒和糖糕的甜香。
苏瑶被簇拥到展示区前,这里整齐摆放着今年丰收的作物——金黄的玉米、沉甸甸的稻穗,还有刚挖出来的土豆,个个圆润,引得围观人群啧啧称奇。
“这叫什么?”一个外村的年轻人指着土豆问。
“这是土豆。”苏瑶拿起一个递给对方,“煮熟了吃,比红薯还香。”
“真的假的?”那人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哎哟,还真香!”
“这东西耐寒耐旱,产量又高,适合咱们这片山坡地种。”苏瑶趁机讲解,“要是你们村愿意试种,我可以教你们怎么育苗、施肥。”
“太好了!”几个外村代表纷纷围上来,“我们村去年收成不好,正愁没出路呢!”
楚逸也在一旁帮着解释种植技巧,讲得头头是道。围观人群越聚越多,有人己经开始掏出小本子记笔记,有人当场表示回去就要开垦一块地试试。
赵老栓站在人群后头,冷眼旁观,嘴里嘟囔着:“哼,装神弄鬼,搞些歪门邪道……迟早要出事。”
这话被旁边一个小孩听见了,立刻跑去告诉王婶。王婶一听,眉头一皱,转身就冲到赵老栓面前,一把揪住他衣领:“你说谁歪门邪道?咱村今年收成翻倍,你倒好,整天嚼舌根!”
赵老栓被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嘴硬道:“我……我没说什么……”
“你就是不服气!”王婶冷笑一声,“是不是看你那一亩三分地收成不如人,心里酸溜溜的?”
围观人群哄笑起来,赵老栓脸涨得通红,灰溜溜地钻进人群不见了。
庆典进入高潮,歌舞表演轮番上演,米酒畅饮,欢笑声不断。几位外村的长者拉着苏瑶的手感慨万分:“闺女,你是我们全村人的恩人呐!”
“您们太客气了。”苏瑶谦逊一笑,“只要大家愿意学、肯动手,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楚逸在一旁听着,心中满是骄傲。他悄悄靠近苏瑶耳边低声说道:“你说,要是咱们能把这些经验推广到更多村子,会不会改变整个州府的命运?”
苏瑶微微一笑,目光坚定:“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吃饱穿暖。”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庆典仍在继续,人们的笑声、歌声、鼓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把这份喜悦传遍西方。
就在苏瑶心中隐隐不安时,前方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
“不好了!北坡的稻叶开始发黄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