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机厂的废旧仓库里,李素兰摸着生锈的皮带轮,听见身后张姐的嘀咕:“素兰,这破机器能当流水线使?咱作坊里的女工可都只会踩缝纫机……”
“能。”她掏出1986年刚颁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红笔圈着“允许引进机械设备”的条款,“王局长说了,咱是‘妇女创业示范基地’,能拿低息贷款——这台旧纺织机改改,能顶十台缝纫机。”
向阳蹲在机器旁画图纸,铅笔尖在牛皮纸上划出齿轮轮廓——这是她在县小学自然课上学的。小姑娘穿着母亲新做的牛仔背带裤,裤兜上绣着向阳花,突然举起图纸:“妈,这里加个传送带,阿姨们就不用来回递布料了!”
王桂兰拄着拐杖凑过来,指尖划过图纸上的流水线:“向阳啊,奶奶当年在生产队踩过轧棉机,跟这机器差不多……”
话音未落,仓库铁门被撞开。乡镇企业“红旗服装厂”的王厂长带着人闯进来,手里挥舞着廉价化纤布:“李素兰,你敢用这破机器抢生意?我厂里的成衣卖八块钱一件,你作坊里的手工服卖十五块,当老百姓是傻子?”
李素兰笑了,掏出质检报告:“王厂长,您的化纤布甲醛超标,咱的的确良衣裳能过纺织局检测——再说了,”她指了指向阳画的设计图,“我们下月出‘水洗做旧牛仔服’,城里姑娘抢着买。”
王厂长的脸涨红了,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八零:老太太的打脸人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突然指着流水线机器:“你这机器没备案,属于‘非法改装’!”
“备案了。”林小薇举着县工业局的批文走进来,绿军装换了件格子衬衫,“1986年新政策,个体工商户可自主升级设备——素兰,上海纺织厂的工程师明天到,教咱们改机器。”
向阳突然举起微型录音机,里面传来县广播电台的政策解读:“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厂长的脸色变了变,甩袖而去,化纤布边角勾住了仓库的铁钉,撕出道裂口。
当晚,作坊里的女工围坐在煤油灯下。李素兰摸着母亲的绣绷,看见向阳在图纸角落画了只骑在流水线上的蝴蝶——翅膀一半是传统刺绣,一半是机械齿轮。她突然想起林小薇带来的上海来信,信封上的邮戳写着“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寄件人栏模糊地写着“林淑贞”。
“妈,上海的阿姨说,姥姥的绣绷当年差点去了美国!”向阳举着信纸跑过来,“上面写着‘向阳花刺绣作为民间工艺代表,拟参加1988年洛杉矶世博会’……”
李素兰的手顿在绣绷上。母亲的绣绷曾是“资产阶级罪证”,此刻却成了“文化符号”。她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1985年产房外的风雪——那时她以为重生是为了复仇,此刻却发现,重生是为了让母亲的针脚、自己的缝纫机、女儿的图纸,都能在时代的浪潮里,缝出属于女性的新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RG7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