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夏站在供销社门口,望着人流散去后空荡的展台,脚边还散落着几片被撕碎的布头。她弯腰捡起一块仿制品残片,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纤维松散、染色不均,确实比“丰收锦”差了一截,但便宜三成的价格还是让不少人犹豫了。
赵大柱走过来,手里拎着剩下的几块样布,“姐,咱们回吧?”
她点点头,把那片碎布塞进口袋里,转身朝厂里走去。
回到工厂时,天己经擦黑了。林宇轩在技术室等她,桌上摊着几张图纸和一本翻旧了的苏联纺织手册。他抬头看了她一眼,“测试结果怎么样?”
“现场效果不错。”她说着,把口袋里的碎布拿出来放在桌上,“不过光靠演示还不够。”
林宇轩拿起那块仿制品,指尖轻轻着表面,“手感很差,但成本肯定低很多。”
“他们用的是便宜棉纱,染料也偷工减料。”苏念夏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份报告,“昨天退单的几家供销社,都是因为价格问题。”
林宇轩皱眉,“我们不能降价。”
“我也不打算降。”她翻开手里的记录本,“但我们得想清楚,怎么守住现有的客户,同时不让新客户流失。”
—
会议开始前,赵大柱把检测室刚送来的数据放到了桌上。两位质检员也陆续进来,屋里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苏念夏站起身,把仿制品和“丰收锦”各拿了一块出来,“大家先看看这两块布的区别。”
一位质检员接过布料,凑近灯光下细看,“经纬密度差了不少,染色牢度也不够。”
“对。”苏念夏点头,“我们做的不是低价产品,是耐用、高质量的布料。如果现在降价,以后就很难再提上去。”
“可人家铺货快,价格又低。”赵大柱挠了挠头,“咱们怎么跟人拼?”
林宇轩合上那本手册,开口道:“我们要拼的不是价格,是品质。”
他说着,拿起那份检测报告,“‘丰收锦’的耐磨度比他们高两成,颜色保持时间长一倍。这些数据要让更多人知道。”
“我们可以做更首观的宣传。”苏念夏补充道,“比如印小册子,说明我们的工艺流程、原料来源,还有实际测试数据。”
赵大柱听得认真,“还能加点图示,让大家看得明白。”
“包装也可以改。”林宇轩说着,拿起桌上的“丰收锦”布料,“现在的包装太普通了,应该突出品牌标识,让顾客一眼就能认出我们的布。”
苏念夏笑了笑,“我还想着能不能在每匹布上缝一个布标,写明厂名和‘丰收锦’字样,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我们家的。”
“好主意。”另一位质检员点头,“这样一来,别人就算模仿,也冒充不了太久。”
—
讨论持续到晚上九点多,众人各自带着任务离开。技术室里只剩下了苏念夏和林宇轩。
她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今天累坏了。”
林宇轩递给她一杯热水,“你状态不错,思路很清晰。”
“其实我也紧张。”她喝了口水,轻声道,“这毕竟是一场真正的竞争,不是靠一次展示就能解决的。”
林宇轩沉默了一下,忽然拿起那本手册,翻到一页做了记号的地方,“你觉得这块仿制品,会不会有人帮忙改进过?”
她愣了下,“什么意思?”
“你看这里。”他指着一段关于染色工艺的描述,“这种染法在我们厂没人用过,但我记得在苏联的技术资料里见过。”
苏念夏凑过去看了看,眉头慢慢皱起来,“你是说……他们可能找过懂行的人?”
林宇轩没说话,只是把那页折了个角,合上书。
她盯着那本书看了几秒,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
第二天一早,苏念夏就去了质检室,找到负责人,“我想再测一次仿制品的染色牢度,麻烦你们安排一下。”
对方点头,“可以,下午就能出结果。”
她谢过后离开,路过仓库时,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搬运布匹。她停下脚步,看着他们把一匹“丰收锦”装进纸箱。
“这是发往哪个供销社的?”她问。
“北边的,说是那边卖得好。”工人回答。
她点点头,心里稍微踏实了些。
—
中午,她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写着“苏同志亲启”。
她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句话:
“别忘了,你的对手,不只是布。”
字迹陌生,语气却透着一股冷意。
她拿着信走到窗边,阳光洒在纸上,映出微微泛黄的痕迹。
她把信折好,放进抽屉最底层,转身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分析完成,策略制定完毕。”
穿越到58年南锣鼓四合院女工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越到58年南锣鼓四合院女工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N4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