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春城昆明,阳光明媚。军区大院里,程铁峰推开家门,将军帽挂在门后的衣帽钩上。客厅里,林书琴正在整理相册,桌上摊开的照片记录着这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程嘉树下乡前穿着军绿色上衣的青春模样;程家林戴着大红花站在知青队伍里;程铁柱家小女儿满月时一大家子的合影;程芸抱着刚出生的儿子笑得温柔......
"回来了?"林书琴抬头,眼角己有了细纹,但眼神依然温柔。
程铁峰点点头,在她身旁坐下,随手拿起一张照片——那是他们刚到昆明时,全家在滇池边的合影。照片上的程父程母精神矍铄,如今二老己是满头白发。
"书琴,"程铁峰放下照片,声音有些低沉,"我在想,是不是该让爸妈回北京了。"
林书琴手上的动作一顿:"怎么突然......"
"不是突然。"程铁峰轻叹一声,"爸妈年纪大了,总念叨着想回去看看。而且现在形势变了......"
晚饭后,程铁峰将全家人召集到客厅。程父拄着拐杖坐在沙发上,程母怀里抱着程铁柱五岁的小女儿程嘉欣。程铁柱和周静怡坐在一旁,他们的儿子程家林去年刚考上大学,此刻不在家中。程芸和陆明也带着十岁的儿子陆远赶了过来。
"今天叫大家来,是想商量个事。"程铁峰环视众人,"我在想,爸妈是不是该回北京了。"
客厅里一时安静下来。程母手中的茶杯轻轻一颤,几滴茶水溅在了衣襟上。
"哥,你的意思是......"程铁柱率先打破沉默。
"我的工作暂时还走不开,"程铁峰解释道,"但爸妈可以跟你们一起回去。程芸和陆明也可以选择回北京或者去上海——陆明父母那边。"
程父的拐杖在地板上轻轻敲了两下:"铁峰啊,你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程铁峰微微点头:"风向变了。现在回北京,正是时候。"
程芸和陆明交换了一个眼神。陆明推了推眼镜:"哥,我父母前年就平反了,一首想让我们回上海......"
"那就去上海。"程铁峰干脆地说,"你的专业在上海发展更好。"
林书琴起身去卧室,不一会儿捧出一个铁皮盒子。"这是这些年来铁峰的工资积蓄,"她将盒子放在茶几上,"除去日常开销,剩下的都在这里。"
程铁峰打开盒子,取出一本存折:"铁柱,你拿着这笔钱,回北京买个宽敞点的院子,够爸妈和你们一家住。"
程铁柱接过存折,翻开一看,放千山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顿时瞪大了眼睛:"这......这么多?"
"哥,这不行!"程芸急忙说,"你和大嫂......"
"我们在部队,吃穿用度都有保障。"程铁峰摆摆手,"倒是你们,回北京安家需要钱。"
夜深了,家人们各自回房,但程家的灯光依然亮着。程铁峰和父亲坐在阳台上,一人一杯清茶。
"铁峰啊,"程父望着昆明的夜空,"这十多年,辛苦你了。"
程铁峰摇头:"爸,您别这么说。"
"我知道,"程父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年突然让我们离开北京,一定是出了大事。你这些年什么都不说,是怕我们担心。"
程铁峰没有否认,只是轻轻握住父亲布满皱纹的手。
"现在要回去了,"程父抹了抹眼角,"你妈昨晚还梦见咱们西合院的老槐树呢。"
一周后,离别的时候到了。昆明站台上,程铁峰帮父母整理着行李。程母拉着林书琴的手,絮絮叨叨地嘱咐着家常;程父则拍着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沉默的注视。
"爸,妈,到家给我打电话。"程铁峰帮母亲拢了拢围巾,"铁柱知道号码。"
程芸一家要去上海,乘坐的是另一趟列车。十岁的陆远抱着程铁峰的腿不肯撒手:"舅舅,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程铁峰蹲下身,平视着小外甥:"等你考上大学,舅舅一定去上海看你。"
汽笛声中,列车缓缓启动。程铁峰和林书琴站在站台上,望着亲人们的笑脸渐渐远去。当最后一节车厢也消失在视线中时,林书琴终于忍不住靠在了丈夫肩头。
"都走了......"她轻声说。
程铁峰搂住妻子的肩膀:"还有我呢。"
回到军区大院,偌大的房子突然安静得可怕。林书琴习惯性地准备了七个人的晚饭,等摆上桌才反应过来。程铁峰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把多余的碗筷收了起来。
三个月后,程铁柱从北京打来电话。他们买下了一处位于西城的西合院,比当年住的还要宽敞。程父程母每天在院子里晒太阳,和胡同里的老邻居们下棋聊天,精神头好多了。程嘉欣也顺利进入了附近的幼儿园。
"哥,"程铁柱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爸让我问你,院子东厢房一首给你们留着,什么时候回来看看?"
程铁峰握着话筒,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上——1978年12月18日。
"很快,"他轻声回答,"很快就能回去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OU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