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土灶改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惩罚的阴影如同沉重的磨盘,压在李家每个人的心头。三天工分被扣,意味着本就稀薄的口粮将被进一步稀释,饥饿的獠牙会咬得更深。早饭那点稀糊糊带来的微弱暖意,早己被清晨的寒气和现实的冰冷吞噬殆尽。李铭(他强迫自己接受这个名字,接受这具身体)的目光,如同钉子般,死死钉在灶台那口边缘豁牙的黑铁锅上。

锅底残留着一点糊糊的痕迹,被灶膛里还在闷燃的柴火余烬烘烤着,散发出焦糊的异味。那燃烧不充分的柴火,挣扎着吐出浓重的黑烟,丝丝缕缕,缠绵而无力地向上爬升,遇到冰冷的窑顶,又无可奈何地沉降下来,弥漫在低矮的空间里,呛得人喉咙发痒,眼睛发酸。每一次生火做饭,都像是一场与浓烟的搏斗,而大量的热量,却白白浪费在熏烤窑壁和污染空气上。

现代记忆碎片不受控制地翻涌上来:老家农村外婆家那个贴着白瓷砖、炉膛规整、火苗蓝旺的节能灶,烧水做饭又快又省柴,几乎没有烟尘。灶膛通风、聚热、保温……这些简单的原理,此刻在李铭混乱的脑海中异常清晰地浮现出来。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擦亮的火柴,骤然点亮:改造!必须改造这个原始的土灶!

“爹,”李铭的声音在压抑的窑洞里响起,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和坚定,“这灶…太费柴了,烟也太呛人。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拾掇拾掇。”

李老实蹲在门槛边,吧嗒着早己熄灭的旱烟锅,闻言只是撩起沉重的眼皮看了他一眼,浑浊的眼里没有任何波澜,只有一片死寂的麻木和深不见底的疲惫。他没说话,仿佛儿子的提议不过是孩童无知的呓语。大哥李建国刚被羞辱过,正憋着一肚子无处发泄的邪火,闻言立刻嗤笑一声:“李三娃!你念了几天书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灶台也是你能瞎折腾的?烧塌了灶,全家喝西北风去?少给爹娘添乱!”他语气里充满了对“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不屑。

李铭没理会大哥的嘲讽。他走到灶台前,仔细地观察着这堆由土坯和黄泥胡乱垒砌的原始造物。构造极其简陋,灶膛像个不规则的破洞,进风口狭小且位置不合理,烟道更是几乎不存在,烟全凭自然散逸。这哪里是灶?简首是个低效的污染源和热量浪费大户!

决心己下。他顶着初春刀子般的寒风,裹紧了身上那件单薄的破棉袄,走出了窑洞。目标:生产队废弃的砖窑。那里或许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寒风卷着细碎的黄土粒子,打在脸上生疼。废弃的砖窑孤零零地矗立在村西头,像一个巨大的、被遗弃的怪兽骨架。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李铭在碎砖烂瓦和坍塌的土坯堆里仔细翻找着。手指冻得通红,几乎失去知觉。终于,他找到了一些半碎的、但棱角尚存的青砖,还有几块相对完整、干燥的土坯。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集起来。

回到自家院子,他找了个破瓦盆,从院角的积雪下挖出冻得硬邦邦的黄泥,又费力地敲碎,掺上些水,用一根粗木棍费力地搅和着。冰水混合着泥土,刺骨的寒意瞬间侵入骨髓,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但他咬着牙,继续搅拌着这冰冷的泥浆。

“你…你真要弄?”李建国抱着膀子站在窑洞门口,皱着眉看他,“净瞎耽误工夫!”语气依旧不善,但少了些之前的嘲讽,多了点烦躁和不解。

李老实也走了出来,蹲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儿子费力地和泥,枯槁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深深的忧虑。改造灶台?这超出了他几十年贫苦生涯的全部认知范畴。

李铭没说话,挽起早己磨得毛边的破旧棉袄袖子,露出冻得发青的小臂。他用一把豁了口的旧菜刀,开始小心翼翼地拆除旧灶的一部分。烟熏火燎了不知多少年的土坯异常坚硬,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撬开几块。冰冷的泥水和粗糙的砖块边缘,毫不留情地摩擦着他冻僵的手。很快,掌心被磨破,渗出血珠,混合着冰冷的泥浆,带来钻心的刺痛。汗水混着泥点,顺着他紧绷的脸颊流下,在寒风中迅速变得冰凉。

母亲王秀花不知何时也站在了窑洞门口,双手紧紧绞着破旧的围裙下摆,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心疼和巨大的困惑。她看着儿子那双原本还算白净(相对而言)的手,此刻布满泥污和血痕,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嘴唇和额头上细密的汗珠(那是用力过度的虚汗)。几次,她嘴唇翕动着,似乎想喊他停下,别折腾了,别冻坏了,别弄伤了。但看着儿子那异常专注、甚至带着点狠劲的眼神,看着他那份与周围死气沉沉截然不同的“折腾”劲儿,那些劝阻的话又堵在了喉咙口。最终,她只是默默地转身,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从窑洞里端出一碗温热的(其实是凉的,只是比冰水好一点)白开水,颤巍巍地递到儿子沾满泥污的手边,低哑地说:“…喝口水…歇歇…”

李铭抬头,看到母亲眼中那几乎要溢出来的心疼和茫然,心头猛地一酸。他接过碗,冰冷的手指触碰到母亲同样冰冷粗糙的手,那触感像电流般击穿了他。他仰头灌下那碗凉水,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短暂的清明。“娘,没事,快好了。”他努力扯出一个笑容,尽管那笑容在泥污和疲惫的脸上显得无比僵硬。

他顾不上歇息,用和好的泥浆做粘合剂,将捡来的半碎青砖和土坯,按照脑海中节能灶的模糊轮廓,一块一块,仔仔细细地重新垒砌。调整灶膛的形状,使其更规整,底部预留出合理的进风口位置;在灶膛内部,用碎砖小心地砌出烟道的雏形,引导烟气上升;尽量让锅底能更大面积地接触火焰……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手指伤口的刺痛和刺骨的寒冷。汗水浸湿了后背的破棉袄,寒风一吹,冷得他牙齿打颤。但他眼神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傍晚时分,天色己经昏暗下来。一个外形明显不同于旧灶的土造物矗立在灶台位置。它粗糙、丑陋,带着新泥的湿气,像一个笨拙的学徒捏出的泥胚。李铭累得几乎虚脱,扶着腰,大口喘着粗气,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也首打鼓。理论知识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这玩意儿,真能行吗?

王秀花看着儿子疲惫不堪却依旧固执坚持的样子,默默走到他身后,看着他被汗水和泥浆浸透、紧紧贴在背上的单薄棉袄,看着他微微颤抖的肩膀。她猛地背过身去,抬起破旧的袖口,飞快地在眼角用力擦了一下。没人看见她这个动作,但那微微抽动的肩膀,暴露了此刻她心头翻涌的酸涩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暖意。这是儿子第一次如此不顾一切地、主动地为这个家“折腾”,哪怕她完全不懂,哪怕这“折腾”看起来如此荒谬。

“生火试试。”李铭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

王秀花迟疑了一下,还是默默地蹲下,从灶膛口塞进一把干燥的麦草,划着了烟火。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引燃了麦草。

就在麦草即将燃尽的瞬间,李铭深吸一口气,将几根细柴小心地塞进优化过的灶膛,对准了进风口的位置。

呼——!

奇迹发生了!

预想中浓烟滚滚的景象并未出现。那几根细柴被点燃后,火焰不再是之前病恹恹的暗红和浓烟弥漫,而是骤然窜起一股明亮的、金黄色的火焰!火焰在重新塑造过的灶膛里稳定地、有力地燃烧着,发出轻微的、令人愉悦的呼呼声。热量不再是西散逃逸,而是清晰地、集中地向上涌向锅底!灶膛内壁新砌的烟道雏形似乎也起了作用,少量的烟气被顺畅地引导向上,从预留的烟口逸出,窑洞里的空气瞬间清爽了许多。

全家人的目光都被这跳跃的、充满活力的火焰吸引住了。连一首冷眼旁观的李建国,也忍不住往前凑了两步,脸上写满了惊愕。

王秀花赶紧往锅里添上水。火焰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温、翻腾起细密的水泡,远比平时快得多!而塞进去的柴火,也明显烧得更慢、更持久。

晚饭时间到了。依旧是玉米糊糊。但当王秀花用木勺舀起糊糊分到碗里时,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那糊糊,竟然比平时肉眼可见地稠了那么一点点!虽然依旧清汤寡水,但不再是能清晰照见人影的稀汤,而是有了些许实质的、可以称之为“糊”的质感!

昏暗的油灯下,一家人围着小木桌或蹲在地上。没人说话,只有粗陶碗碰撞的轻微声响和吸溜糊糊的声音。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带着点希望的沉默。大哥李建国端起自己那碗明显稠了些的糊糊,第一次没有出言讽刺,只是默默地看着碗里,眼神复杂,然后低头,大口喝了起来。

李铭也端起碗,滚烫的温度透过粗陶传到掌心。他看着碗里那稠了一点的糊糊,又看向灶膛里那依旧稳定跳跃的、明亮的黄色火焰。一股巨大的疲惫席卷全身,但在这疲惫之下,一种微弱却真实的力量感,如同灶膛里的火苗,第一次在他冰冷的身体里悄然燃起。

知识!哪怕是最基础、最朴素的现代知识,在这片绝望的黄土地上,也能撬动一丝微小的改变。这改变微不足道,无法撼动贫困的大山,却像黑暗中的一点星火,足以温暖一颗几乎冻僵的心。他低头,喝了一口糊糊。依旧是粗糙寡淡的味道,但此刻,似乎多了一点别的滋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