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散发着油墨和纸张味道的崭新钞票,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信用社主任孙有财那张掉了漆的办公桌上。
十元一张的“大团结”深红耀眼,五元的酱紫,两元的深绿,一元的草绿…还有成摞的角票和用牛皮纸卷好的一筒筒硬币。
钞票堆成了一座散发着气息的小山。
我和六弟、五妞,还有闻讯非要跟来看热闹的张支书、刘队长,站在桌前,呼吸都有些不自觉地屏住。
孙有财戴着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瞪得像铜铃。
他拿起最上面一沓“大团结”,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一张一张,捻开,对着窗进来的光线仔细查看水印,指腹反复着纸张的纹理和凹凸的印刷痕迹。
他拿起那台沉重的、刷着绿漆的手摇式机械验钞机,将钞票一张一张塞进进钞口。
“咔嚓…咔嚓…”验钞机发出单调而沉重的齿轮咬合声。
每一张钞票经过那冰冷的金属滚轮检验,发出“滴”的一声轻响,绿灯亮起,被吐出来,孙有财脸上的惊疑就加深一分。
他验得极慢,极仔细,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信用社里其他工作人员和几个来办事的村民,都屏息静气地围在一旁看着,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终于,最后一沓角票也验完了。
桌上那座钞票小山安然无恙。
孙有财摘下老花镜,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声音干涩:
“李远…这…这么多钱…真是你们加工厂和…和那什么合作社…挣的?”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世界观被颠覆的茫然。
“孙主任,”我上前一步,从随身携带的旧帆布包里,掏出厚厚一摞文件,轻轻放在那堆钞票旁边,“这是李家坳、张家沟、刘家屯三村联产合作社的正式章程和备案文件,盖了公社和县工商局的章。”
我又拿起一份:“这是我们的加工厂设备清单和购销合同。”
最后,我指着最底下那份,纸张边缘己经磨损、还带着一个暗红色指印的文件:“这是当初,我用未来三年收成作抵押的贷款字据。今天,我们就是来连本带利,还清贷款的!”
我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信用社里。
孙有财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一份份盖着红印的文件,最终落在那份带着血指印的抵押书上。
他的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了一下。
沉默良久。
他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重新戴上老花镜,拉开抽屉,取出一本深蓝色的硬皮存折和一支黑色的钢笔。
他拧开笔帽,笔尖悬在存折扉页上,准备填写户名。
然而,当他的目光再次掠过桌上那座钞票小山和旁边厚厚一摞证明文件时,他的手,竟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
那支黑色的钢笔,在他颤抖的手中如同狂风中的芦苇,笔尖在存折光滑的纸面上划出歪歪扭扭、断断续续的墨迹。
他试了几次,都无法写出一个完整的“李”字。
汗水再次从他稀疏的鬓角渗出。
信用社里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那支颤抖的笔上。
终于,孙有财颓然放下笔,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带着一种近乎敬畏的复杂情绪,看向我:
“李…李厂长…还是…还是你自己来写吧。”
他双手将存折和钢笔,无比郑重地推到我面前。
我接过那支沉甸甸的钢笔,触手冰凉。
翻开深蓝色的硬皮存折,扉页一片空白。
我深吸一口气,稳住手腕,笔尖落下。
墨水在纸面上流畅地洇开:
户名:李家坳-张家沟-刘家屯 联产合作社
然后翻到第一页。
在“存入”栏,我清晰地写下那个凝聚了无数汗水、智慧、挣扎与期盼的数字:
“¥10000.00”
西个零,如同西枚的果实,稳稳地落在纸面上。
当最后一个“0”的圆弧完美闭合时,整个信用社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由衷的惊叹和欢呼!
“万元户!真是万元户!”
“我的天!三个村!一万块!”
孙有财看着存折上那清晰无比的一万元整,看着那个代表着集体力量的户名,又看看眼前这个曾经在他面前咬破手指写血书的年轻人,眼神彻底变了。
他站起身,绕过桌子,第一次主动向我伸出了手。
那只曾经敲着桌子说“没有抵押物”的手,此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李厂长,”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恭喜!你们…创造了奇迹!”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