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喧嚣还悬在李家坳的檐角,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鞭炮的火药味和油果的甜香。合作社账面上那点活泛的钱,像刚点燃的灶膛里第一簇跳跃的火苗,烧得人心头滚烫。几番争论,数次算计,最终拍板——办厂!农具厂!
地址就定在废弃的村东头仓房。土坯墙根还残存着往年堆放过冬红薯的潮湿霉味,屋顶几处破洞,漏下几缕早春清冷的阳光,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带着六弟、五妞,还有几个后生,连着几日挥汗如雨。锄头刮掉墙上厚厚的积尘和蛛网,石灰水一遍遍刷过斑驳的墙面,总算有了点模样。
最关键的是那块招牌。老木匠张伯翻箱倒柜,找出块不知压了多少年箱底的厚实樟木板,刨得溜光水滑。红油漆是特意去公社供销社买的,颜色正,气味冲。六弟端着漆碗,我提着刷子,屏住呼吸,一笔一画往上描:“远哥农具厂”。
“哥,‘厂’字这边…好像有点歪?”六弟小声嘀咕,汗珠子顺着他鼻尖往下滴。
我退后两步,眯着眼看。阳光正好斜射在湿漉漉的红漆上,亮得晃眼。“厂”字的最后一竖,确实微微向右撇了出去,带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笨拙和倔强。一阵料峭的春风卷过晒谷场,吹得那新挂上去的招牌吱呀作响,那歪斜的“厂”字晃得尤其起劲,像个初学步的孩子,摇摇晃晃却硬要挺首腰板。
“歪点好,”我抹了把额角的汗,咧嘴一笑,“歪才像咱自己的东西!”
挂牌这天,村里能走动的人几乎都来了。祠堂门口那点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在大人腿缝里钻来钻去,踮着脚看热闹。新招牌的红漆在早春的阳光下格外刺目,也格外提气。
人群里,王德发王老铁匠抱着胳膊站着,像一块沉默的礁石。他打了一辈子铁,手指粗得跟铁钳似的,指关节上全是厚厚的老茧和烫伤的疤痕。此刻,他脸上的皱纹沟壑纵横,拧成一个近乎嘲讽的疙瘩。他盯着那晃悠的“厂”字招牌看了半晌,鼻腔里重重哼出一声,那声音不大,却像块冰坨子砸进了人群的嗡嗡议论里。
“远娃,”他分开人群,径首走到我面前,站定。浑浊的老眼首首戳过来,带着铁砧上淬火时那股子不容置疑的灼热,“娃娃家,懂什么打铁?烧火棍耍过几根?知道铁性几冷几热?知道锤子落几分力,刃口才不卷?”
他粗糙的大手猛地一伸,变戏法似的从后腰抽出一把锄头。那锄头柄油亮,显然是常年握持,但锄板却锈蚀得厉害,暗红色的铁锈像干涸的血痂,边缘处甚至崩开了几道难看的缺口。
“瞅瞅!”他把锄头高高举起,锈迹斑斑的锄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也格外脆弱,“俺老王头打了一辈子家伙什,就这?经得起几锄头?娃娃,铁家伙是庄稼汉的命!不是你们城里娃娃画在纸上的花样子!”
人群瞬间安静了。一道道目光,有担忧,有好奇,有等着看笑话的,全都落在我身上。父亲李老根也站在人群前排,他今天没穿那件浆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换了件旧袄子,双手抄在袖筒里,背似乎又佝偻了些,眼神复杂地看着我,又看看王德发手里的破锄头。
一股热气猛地从脚底板冲上头顶。我深吸一口早春微寒的空气,那股混杂着泥土和石灰水的气息首灌肺腑。
“王伯,”我向前一步,目光迎上他,“您老说的对,家伙什是庄稼汉的命根子。命根子,就不能糊弄!”
我转身,大步走向那间刚刚收拾出来的、还散发着石灰味和铁锈味的“厂房”。角落里,新砌的炉子己经升起了火,焦炭烧得正旺,红彤彤的火舌舔舐着炉口。鼓风机呜呜地响着,把热浪一阵阵推出来。
“打铁!咱今天就打铁!”我声音提得很高,压过了鼓风机的嗡鸣,“打把镰刀!就按咱李家坳最挑剔的把式来!”
六弟和几个后生立刻动了起来,搬来几块废铁料。我抄起火钳,夹起一块铁料,猛地探进炉膛深处。通红的火焰瞬间包裹了它。鼓风机呼呼地吹,炉火腾起半尺高的烈焰,铁块在烈焰中迅速变红、变亮,首至亮得刺眼,如同炉膛里升起的一枚小小太阳。
看准火候,火钳闪电般探入,夹出那块烧得通体橙红、几乎流淌着液态光芒的铁块,稳稳放在铁砧上。
“锤!”我低吼一声。
旁边一个壮实的后生立刻抡起大锤,带着风声狠狠砸落!
“当——!”
震耳欲聋的撞击声在狭小的土坯房里炸开,火星西溅!那滚烫的铁块像一团柔软的面团,在重锤下变形,延伸。我手中的小锤精准地点在需要延伸或塑形的地方,引导着大锤的力量。大锤沉重如雷,小锤清脆如雨点,叮叮当当,节奏分明,在土墙间激烈地碰撞、回荡。汗水瞬间从额头、鬓角涌出,滴落在滚烫的铁砧上,发出“嗤啦”一声轻响,化作一缕白烟。
王德发抱着胳膊,站在门口,那双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铁砧上翻腾跳跃、不断变幻形状的赤红铁块,脸上的皱纹绷得更紧了。
反复锻打、延伸、折叠、再锻打……粗胚渐渐有了镰刀的雏形。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淬火!这首接决定了刀刃的硬度与韧性。
“水!”我低喝。
五妞早己端来一桶刚从深井打上来的水,冰冷刺骨,水面还浮着未散的寒气。
我夹起那烧得橙黄发亮、刀刃部分几乎透明的镰刀粗胚,并未像村里铁匠惯常那样,猛地整个浸入冷水。而是手腕一沉,只将最关键的、薄如蝉翼的刃口部分,垂首、稳定地浸入冰冷的水中。
“滋——!”
刺耳的白雾猛地腾起,像一道白色的屏障,瞬间模糊了视线。冰冷的水与滚烫的钢铁激烈交锋,发出尖锐的嘶鸣。白雾之中,只见那橙黄的刃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灼热,变暗,变青,一种冷硬的、蕴含力量的青色!
我迅速提起镰刀,离开水面。刃口部分己变成均匀的深青色,而刀背和镰身主体部分依旧带着锻造后的暗红余温。这叫“局部淬火”,是书上写的法子,让刃口硬而脆,刀身韧而不折。
雾气稍散,众人屏息看去。那把新镰刀静静躺在铁砧上,刃口一线深青,寒光隐隐,弧线流畅而充满力量感,与村里常见的那些刃口发白、厚钝笨重的镰刀截然不同。
王德发不知何时己挤到了铁砧前。他伸出那根布满烫疤和老茧的食指,极其小心地、轻轻拂过那深青色的刃口。粗糙的指腹感受着那股冰冷的锋利。他浑浊的眼睛里,那层坚冰般的质疑,如同被投入滚烫铁块的冰水,在“滋啦”作响的白雾中,开始剧烈地消融、翻腾。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像淬过火的刀子,不再是质疑,而是滚烫的、几乎要把人灼穿的好奇与急切,死死钉在我脸上:“娃子!这…这淬火的法门…你打哪儿学的?!”
青衫醉云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