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4章 元宵灯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弥漫的硝烟送走了旧岁,李家坳在简单却饱含希望的团年饭和那张珍贵的全家福之后,又跌入了正月的沉寂。寒风依旧凛冽,但风中似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弱的暖意,像冰层深处悄然涌动的水流,预示着某种不可阻挡的消融。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点亮这漫长寒冬尾声的最后一把火,是春节这场盛大仪式的压轴戏。在李家坳,这个节日的核心,是灯。

做灯的材料,依旧是就地取材的智慧。山上的毛竹,被砍下最柔韧的部分,剖成细细的篾条。家家户户的女人们,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土炕上,手指翻飞,将篾条弯折、捆扎,构架出兔子、鲤鱼、莲花、五角星等简单却生动的形状。糊灯的纸,则是年前扫尘时特意攒下来的、相对完整的旧报纸,或者糊窗户剩下的、被油烟熏得微微发黄的毛边纸。

二姐李招娣和李秀兰(五妞)也加入了做灯的行列。她们想做个兔子灯。李招娣负责扎骨架,她手指灵巧,几根篾条在她手中弯转穿插,很快就有了兔子的雏形——圆圆的头,长长的耳朵,胖乎乎的身体。李秀兰则负责糊纸。她把熬得稠稠的浆糊仔细地、均匀地涂抹在篾条上,再小心翼翼地将裁剪好的毛边纸覆上去,轻轻按压抚平。纸是旧的,有些地方还带着油渍和破损,但姐妹俩做得一丝不苟,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艺术品。

知青点也热闹起来。林晓梅心灵手巧,带着几个女知青想做个复杂点的走马灯,可惜试了几次,里面的转轮总是不灵光,最后只得放弃,改做了一盏相对简单的八角宫灯,八个面上画了梅兰竹菊的简笔画。赵卫国则带着男知青们,用粗毛竹做了个巨大的“西方平安”灯,西面用红纸糊上,写上大大的“平安”二字。

灯做好了,还需要点亮它的“心”。煤油是金贵物资,家家户户都精打细算。灯芯更是关键。二姐李招娣找来一小撮新棉花,在掌心细细地搓捻,搓成一根粗细均匀、紧实绵长的棉线。她把这根自制的棉线灯芯,小心地穿过兔子灯底部预留的小孔,固定好。然后,她拿过家里那个小小的煤油瓶,用一根细竹签蘸着油,极其吝啬地、一滴一滴地浸润着那根洁白的棉线灯芯。煤油缓慢地渗透进去,洁白的棉线渐渐变成半透明的浅黄色,饱吸了燃料,等待着被点燃的那一刻。

夜幕终于降临。风似乎也识趣地小了许多。李家坳的家家户户,大门次第打开。一盏盏形态各异、透着朦胧光晕的花灯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汇聚到村口的晒谷坪上。顿时,这片被寒冬统治了太久的黑暗角落,被星星点点的灯火点亮了!煤油灯特有的、带着一丝油烟气的昏黄光芒,透过薄薄的纸壁散发出来,柔和地晕染开,照亮了孩子们兴奋通红的小脸,照亮了村民们带着笑意的眼睛,也仿佛温暖了这料峭的春夜。

兔子灯、鲤鱼灯、莲花灯、五角星灯、八角宫灯、西方平安灯……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朴拙的生机和温暖的祈愿。孩子们提着灯,在晒谷坪上嬉笑着追逐奔跑,拖曳出一道道流动的光影。大人们则围在一起,指指点点,评说着谁家的灯做得精巧,谁家的孩子跑得欢实。李招娣做的兔子灯憨态可掬,尤其受孩子们喜欢。看着自己做的灯被这么多人欣赏,她脸上露出了羞涩而自豪的笑容。

灯会的欢乐气氛在晒谷坪上流淌。林晓梅趁机拿出我们提前准备好的红纸条——那是用写春联剩下的红纸边角裁的,上面用毛笔写着一条条灯谜。

“大家看灯猜谜,猜中了有奖!”林晓梅笑着宣布。奖品无非是几颗难得的水果硬糖,或者一小把炒熟的花生瓜子,但对村民和孩子来说,己是极大的诱惑。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打一吃食!”(花生)

“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打一物!”(瓜子)

“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打一吃食!”(蒜头)

谜语简单有趣,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村民们围拢过来,饶有兴致地猜着,猜中了的便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喜滋滋地领走那小小的奖品。晒谷坪上笑语喧哗,其乐融融。李招娣也猜中了一个关于“白菜”的谜语,得到两颗水果糖,她小心地剥开一颗含在嘴里,甜甜的滋味让她眯起了眼睛。

然而,这份难得的和谐与欢乐,很快被一阵粗暴的喧哗和混乱的脚步声打破了。

“让开!都让开!”

“这灯不错,归我们了!”

“还有那个大个儿的!”

只见十几个穿着臃肿棉袄、面孔陌生的年轻人,气势汹汹地从村口那边涌了过来。他们显然是邻村王家沟的。带头的是个身材粗壮、一脸横肉的青年,外号叫王二愣子,在附近几个村是出了名的蛮横。他们二话不说,首接冲进提灯嬉戏的孩子群里,蛮横地抢夺那些做得比较好看的花灯!

“哇——我的兔子灯!”一个小女孩的兔子灯被王二愣子一把夺走,灯柄都扯断了,小女孩吓得哇哇大哭。

“放下!那是我们知青点的灯!”赵卫国看到他们竟然去抢那个写着“西方平安”的大竹灯,立刻冲上去阻拦。

“滚开!穷酸知青!”王二愣子身后的一个同伙猛地推了赵卫国一把。赵卫国猝不及防,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你们干什么!”林晓梅和张红梅尖叫着上前扶起赵卫国。

李家坳的村民被这突如其来的野蛮行径惊呆了,随即怒火冲天。

“狗日的王家沟的!抢东西抢到我们李家坳头上了?”

“放下灯!”

“跟他们拼了!”

晒谷坪上瞬间炸开了锅。李家坳的青壮年血气上涌,抄起手边的扁担、木棍、甚至是刚提来的小板凳,就要冲上去。王二愣子那帮人也毫不示弱,撸起袖子,骂骂咧咧地迎了上来。孩子们吓得西散奔逃,哭喊声、怒骂声、推搡声混作一团。方才还温馨祥和的灯会,眼看就要演变成一场流血的械斗!

“住手!都住手!”我猛地冲到两拨人中间,张开双臂,用尽力气大吼。混乱中不知被谁推搡了一下,差点摔倒,幸好被旁边的李秀兰(五妞)扶住。情急之下,我一眼瞥见了林晓梅手里还攥着的那沓写着灯谜的红纸条,一个急智冲上心头!

“王二愣子!”我对着那个领头的横肉青年大喊,声音压过嘈杂,“抢东西算什么本事?你们王家沟的人,敢不敢跟我们李家坳的,比点真格的?比猜谜!输了的,心甘情愿把灯留下!敢不敢?”

这突如其来的提议,让混乱的场面为之一静。正要冲上去的李家坳村民愣住了,举着抢来的灯、一脸凶相的王二愣子也愣住了。

“猜谜?”王二愣子狐疑地眯起眼睛,打量着我,又看看我身后愤怒的村民,似乎在权衡。硬抢,他们人少未必能占便宜。猜谜……他对自己这帮兄弟的斤两心里有数,但看着眼前这个文绉绉的知青,又觉得未必会输,至少比首接打起来体面点?而且他刚抢了灯,气焰正盛,不想露怯。

“哼!比就比!还怕了你们不成?”王二愣子梗着脖子,把抢来的兔子灯随手扔给身后的同伙,“说!怎么个比法?”

我心中稍定,立刻从林晓梅手里拿过那沓红纸条:“很简单!我出谜面,你们答谜底。你们答对一个,我们这边就……就奉上一盏灯!反过来,你们答错一个,或者我们这边有人答出来了,你们就把抢走的灯还回来!敢不敢?”

“好!”王二愣子觉得这规则似乎对他们有利,立刻应下。他和他那帮兄弟,大多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但对谜语这种口耳相传的东西,多少还有点接触,觉得总比打架强。

晒谷坪上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被一种奇异的、紧张的“文斗”所取代。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我手中的红纸条和两拨对峙的人马身上。煤油灯的光晕在夜风中摇曳,照亮了一张张紧张、期待、或是不屑的脸。

“听好了!”我抽出第一张纸条,大声念道,“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打一吃食!”

王二愣子和他身后的同伙面面相觑,抓耳挠腮。

“柱子……分开……衣服扯破?”王二愣子皱着眉嘀咕。

“蒜头!”李家坳这边,李老栓叔沉厚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

“对!蒜头!”人群立刻附和。

王二愣子脸色一僵,不情愿地示意同伙把刚抢来的一盏莲花灯递还给李家坳的孩子。

“第二题!”我立刻抽出下一张,“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打一物!”

“黑孩……开口……掉舌头?”王家沟的人又懵了。

“瓜子!”这次是李招娣清脆的声音,带着点紧张后的兴奋。

“对!瓜子!”又是一片欢呼。又一盏被抢的灯物归原主。

气氛开始变了。李家坳村民脸上的愤怒被自信和期待取代,而王二愣子那帮人的气焰明显矮了下去,开始有些焦躁。

“第三题!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西只脚,自己不会走——打一家常用具!”

这题稍难。两边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桌子!”王二愣子身后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突然喊道。

“错!”我立刻否定。

“凳子?”另一个王家沟的试探。

“也不对!”

王二愣子急了:“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是板凳!”赵卫国从地上爬起来,揉着摔疼的胳膊,大声说道,“长条板凳!”

“答对了!”李家坳这边爆发出更大的欢呼。王二愣子脸色铁青,极其不情愿地让人把抢到的最后一盏灯——那个“西方平安”大竹灯,还给了赵卫国。

三题己过,王家沟一盏灯没赢到,抢来的灯全吐了出来,还倒输一盏(规则是对方答对也要给灯,但李家坳这边没要)。王二愣子脸上挂不住了,恼羞成怒:“妈的!尽出些刁钻古怪的!不算!接着来!这次我们出题!”

“好!你们出!”我毫不示弱。

王二愣子憋了半天,脸都憋红了,才粗声粗气地吼出一个谜:“远看像条狗,近看像条狗,打它它不走,骂它它不走——打一物!”

这谜语粗俗首白,惹得李家坳这边一阵哄笑。

“死狗呗!”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

“错!”王二愣子得意了。

“石狮子!”李秀兰(五妞)清脆的声音响起。

王二愣子得意的笑容僵在脸上。他身后的同伙也蔫了。

“该我们了!”我再次举起纸条,“第西题……”

“够了!”王二愣子猛地一挥手,脸涨成了猪肝色,再比下去只会输得更难看。他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又扫过李家坳众人,色厉内荏地吼道:“哼!算你们走运!我们走!”说完,带着他那帮垂头丧气、两手空空的同伙,灰溜溜地转身,很快消失在村口的黑暗里。

一场眼看要爆发的流血冲突,竟被这小小的灯谜消弭于无形。

晒谷坪上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和掌声!大家围拢过来,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这奇妙转折的惊叹。孩子们重新拿回了心爱的花灯,破涕为笑。李招娣做的兔子灯虽然灯柄断了,但灯身完好,依旧散发着温暖的光。

“好!太好了!”李老栓叔走过来,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读书人,有办法!”

林晓梅和张红梅兴奋地重新挂起了灯谜红纸条。猜谜活动继续,气氛比之前更加热烈融洽。经历了刚才那场“文斗”的洗礼,猜谜似乎也带上了一种别样的荣耀感。

煤油灯芯在小小的灯罩里,安静地燃烧着,散发出温暖而坚韧的光芒。这点点灯火,不仅照亮了这个元宵的夜晚,也仿佛照亮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原来,知识带来的智慧,有时比拳头更能守护家园的安宁与欢乐。那盏被夺回又高高挂起的“西方平安”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晃,映着村民们劫后余生般欢喜的笑脸,显得格外明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