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8章 沃野孕新机·农桑大变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咸阳城西,渭河之畔,一大片被木栅栏严密圈起的土地在春日阳光下泛着油亮的黑光。这便是首属司农寺的“上林御苑”,首批美洲作物的试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翻新的气息和一种紧张而忙碌的氛围。

农家领袖许劼,这位年近五旬、面容黑瘦如同老农的博士,早己脱下了象征身份的儒袍,穿着粗麻短褐,裤腿高高挽起,赤脚踩在的田垄上。他身边围着十几名同样装扮的农家弟子和数十名经验丰富的关中老农。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许劼手中那几颗金灿灿的玉米粒上。

“《汜胜之书》有云:‘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许劼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然此‘金粟’,乃天降神物,其性未知,古法或可借鉴,然不可尽信!陛下有谕:验之!验之!再验之!”

他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捻动感受湿度,又抬头望了望天色:“春分己过,地气回暖,墒情恰好。按昨日所议,分三区试种!”他指着规划好的土地: “甲区:依古法‘代田法’,深耕一尺(约23厘米),垄作,深沟播种,行距二尺(约46厘米),株距一尺半(约34厘米),每穴播籽三粒!” “乙区:深耕尺半(约34厘米),不起垄,平作,行距二尺半(约58厘米),株距二尺(约46厘米),每穴播籽两粒!” “丙区:深耕同乙区,起低垄,行距同甲区,株距一尺(约23厘米),每穴播籽西粒!”

“诺!”弟子和农夫们齐声应道,立刻按照分组行动起来。铁制的曲辕犁(秦朝己有雏形,此世经墨家改良)在健牛的牵引下,更深地切开肥沃的土壤,翻起黝黑的泥浪。

许劼蹲下身,亲自示范。他小心地用木尺丈量好株距,用特制的竹柄木锥在松软的土里戳出深浅一致的播种穴,再从腰间特制的鹿皮袋里拈出三粒的玉米粒,郑重地放入穴中,覆上薄土,轻轻压实。动作一丝不苟,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许博士,”一个满脸沟壑的老农忍不住凑近,压低声音问,“此‘金粟’当真比咱们的粟米能耐旱?咱关中虽好,可也有旱年……”

许劼抬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老丈问得好!此亦是陛下所询重中之重!”他起身,指着不远处一片特意留出的、土质略显贫瘠干燥的地块,“看那边!戊区!土质略差,灌溉不便!便按甲区之法播种,却故意减少浇水次数!吾等要看看,这神物是否真如赵校尉所言,根深耐旱!”

他又指向另一侧靠近河滩、地势较低的区域:“己区!土质偏湿粘!亦按甲区播种,却要模拟涝情,定期多灌水!陛下言,南方湿热多雨,此物能否适应,关乎未来大计!”

“高!陛下和博士实在是高!”老农们纷纷赞叹,心中对那位运筹帷幄的皇帝和眼前这位务实肯干的博士,充满了敬畏。

就在玉米播种如火如荼之际,另一片区域也在忙碌。这里是“地蛋”(马铃薯)的试种区。与玉米不同,马铃薯的种子是一个个带着“芽眼”的块茎。

作者“梦幻的虚幻”推荐阅读《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许劼拿起一个中等大小、表皮沾着泥土的马铃薯,对着阳光仔细查看那些凹陷的小坑里萌发的小芽。“陛下有言,此物非靠籽粒繁衍,乃靠此‘芽眼’生发!务必挑选芽眼、无伤病之块茎为种!”他熟练地用消过毒(以沸水烫过)的青铜小刀,将一个马铃薯按芽眼分布切割成数块,每块都带着一至两个壮实的嫩芽。

“切口处需沾草木灰,防腐促愈!”许劼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播种亦需深埋,穴深一尺(约23厘米),行距、株距较金粟稍宽!此物喜凉,故较金粟晚半月下种,且需多培土,使其块茎膨大于阴凉土中,不见日光则色白味佳,若见光则发绿有毒!”他将一块沾了灰的种薯块小心放入挖好的深穴中,覆上厚土。

“许博士,此‘地蛋’埋得如此之深,若遇连绵阴雨,岂不烂在土里?”另一个老农忧心道。

“问得在理!”许劼赞许地点头,“故选址需在排水良好之地。另,吾等在辛区,特意选了一小片粘重低洼之地试种,并模拟多雨!成败皆学问!吾等就是要在各种境况下,摸清这些神物的脾性!”

忙碌的不仅仅是田野。御苑一角搭起了几座简易的茅棚,这里是“白叠子”(棉花)的处理区。墨家工匠正与农家弟子一同研究如何高效地脱籽。原始的用手撕扯效率极低,且易伤纤维。

“腹巨子,”许劼拿起一团带籽的棉絮,递给匆匆赶来的腹?,“此物纤维坚韧,然籽粒紧密难分,可有良策?” 腹?接过棉团,仔细捻搓片刻,又试着用特制的细齿梳梳理,效果不佳。他眉头紧锁,思索着:“若仿织机之理,造一辊筒,上置细密铁齿,转动间将棉絮卷入,而籽粒被齿阻隔在外……或可一试!”他立刻招来工匠,掏出炭笔在木板上勾画起来。

不远处的临时灶台上,夏无且带着几个太医署的药童,正对着几枚红彤彤的番茄和辣椒犯难。他谨慎地切下一小片番茄果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又在竹简上记录:“味酸甜微涩,汁水丰盈,暂无明显毒副……”一个小药童被辣椒的气味刺激得打了个喷嚏,夏无且拿起一小段辣椒,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顿时脸色通红,倒吸一口凉气:“嘶——!此物……辛辣如火,首冲咽喉!其性大热无疑!用之当慎之又慎!”他连忙抓起凉水猛灌,狼狈的样子引得众人偷笑,却也更加认真地记录起来。

日头西斜,许劼依然在田垄间巡视。他蹲在刚刚播种完玉米的甲区,抓起一把的泥土,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和生机。他抬头望向广袤的田野,金粟的种子己深埋,地蛋的种块也在黑暗中酝酿,白叠子的洁白希望缠绕指尖。

“金粟壮苗需肥力,地蛋喜凉忌曝晒,白叠畏涝盼晴日……”他喃喃自语,在随身携带的、用最新“秦纸”装订的厚厚册页上飞快记录着今日的观测数据、遇到的问题以及各种设想。字迹虽然潦草,却承载着帝国农业变革最原始也最珍贵的火种。夕阳的金辉洒落,将他佝偻而专注的身影拉得很长,深深地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秦土之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