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竹书纪年
历史,是刻在竹子上的年轮,看得懂的人,不一定要识字。
那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是当朝的太史令,崔大人。
他是全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他的怀里,抱着一卷散开的竹简。
他的身后,几个小黄门抬着好几箱同样散乱的竹简。
“出大事了!”
崔太史的胡子都在发抖。
“记载孝烈皇后生平事迹的《内训注》,全乱了!”
他把良辰带到了史馆。
这里是存放帝国所有历史记录的地方。
空气里,都是陈年竹墨和旧纸的味道。
一座大殿的中央,堆放着小山一样高的竹简。
数万根竹简,互相缠绕,乱成一团麻。
每一根竹简上,都用蝇头小楷,刻着密密麻麻的字。
崔太史指着那座竹山。
“孝烈皇后是当今陛下的生母,皇后娘娘正欲援引《内训注》的典故,推行女学。”
“可现在,全乱了套,根本找不到对应的篇章。”
“咱家怀疑,是宫中反对女学的势力,故意为之!”
他的目光,像鹰一样,锁定了良辰。
“良辰公公,你如今手眼通天,连史馆都能自由出入。”
“咱家听说,你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让你来整理史书,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他义愤填膺,声音洪亮。
他不是在求助。
他是在发难。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不识字的太监,根本没资格碰这些神圣的史书。
他要把良辰,连同他背后的皇后,一起钉在耻辱柱上。
良辰没有看崔太史。
他走到了那座竹山前。
他收到的指令是:
“史书上关于孝烈皇后的记载,全……全乱了!”
这是一个状况。
一个无序的状况。
他需要做的,就是让它变得有序。
他伸出手,从竹堆里,拿起第一根竹简。
竹简很光滑,带着一丝凉意。
上面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
它们在他眼里,和石头上的纹路,瓜子上的条纹,没什么区别。
都是一些复杂的、需要被归类的图案。
他放下了这根竹简。
他又拿起了另一根。
他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
他发现,这两根竹简,虽然看起来差不多。
但它们的颜色,有非常细微的差别。
一根偏黄一点。
一根偏青一点。
他又拿起第三根,第西根。
他发现,这些竹简,在材质、颜色、重量、宽度、甚至连捆绑竹简的牛皮绳的样式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细微的不同。
他想了想。
他好像找到了他的方法。
他开始工作。
他没有去读上面的字。
他只是在给这些竹简分类。
他把所有颜色偏黄的,放在一堆。
把所有颜色偏青的,放在另一堆。
他又在黄色的那一堆里,根据竹简的宽度,分成了好几堆。
他又在宽度相同的那一堆里,根据牛皮绳的颜色,又分成了好几堆。
这是一个无比浩繁的工程。
需要超越常人的观察力,和近乎变态的耐心。
崔太史和史馆的官员们,都抱着手臂,在旁边冷眼旁观。
他们看着良辰,像在看一个滑稽的小丑。
“荒谬!简首是荒谬绝伦!”
一个史官忍不住说。
“整理史书,靠的是考据和学识!”
“他一个睁眼瞎,在这里摸来摸去,难道是想把竹子按公母分开吗?”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
崔太史的脸上,也露出了稳操胜券的笑容。
他己经派人去请陛下了。
他要让陛下亲眼看看,皇后娘娘所倚重的人,是何等的愚蠢和不堪。
良辰对周围的嘲讽,充耳不闻。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手,像最精密的仪器。
他的眼睛,像最锐利的鹰隼。
他能分辨出,两根牛皮绳上,因为年代不同而产生的,只有一丝一毫的色差。
他能感觉到,两片竹简上,因为产地不同而造成的,只有一分一厘的重量差异。
这些,是那些只知道埋首故纸堆的史官们,永远无法注意到的细节。
他把数万根竹简,分成了上百个小堆。
每一堆,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物理属性组合。
他不知道这些竹简上写了什么。
但他知道,属于同一堆的竹简,一定是在同一个时间,由同一批工匠,用同一种材料制作出来的。
它们,是兄弟。
就应该待在一起。
他把分好类的竹简,一堆一堆地,码放得整整齐齐。
原本混乱不堪的大殿,在他的整理下,变得井然有序。
像一片等待检阅的军队。
他花了整整三天三夜。
当他码放好最后一堆竹简时。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他觉得,他完成了他的任务。
史馆的大门被推开了。
皇帝,在皇后和崔太史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崔太史指着大殿里那上百堆码放整齐的竹简。
他对皇帝说:
“陛下,请看!”
“这就是良辰公公,为您整理出来的史书!”
“臣敢问一句,哪一堆是孝烈皇后的本纪?哪一堆又是列传?”
“这简首是对史书,对先祖,最大的亵渎!”
他的声音,充满了正义的愤怒。
皇帝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觉得,良辰这次,确实做得有些过火了。
皇后也有些担忧地看着良辰。
崔太史得意洋洋地走到最近的一堆竹简前。
他要当众揭穿这个骗局。
他随手从那堆竹简的最上面,拿起一根。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
“《内训注·起居卷三》:后三月,帝幸西苑,后……”
他还没读完,就拿起第二根,准备证明它们根本衔接不上。
可当他看清第二根竹简上的字时。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
那第二根竹简上,清清楚楚地刻着:
“……随驾,观鱼于太液池,帝大悦……”
它……它竟然是连着的!
崔太史不信邪。
他又拿起第三根。
“……是夜,月色甚美,帝与后……”
第西根。
“……同登揽月楼,赋诗一首……”
第五根,第六根,第七根……
他拿起的速度越来越快。
他的脸色,越来越白。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这一整堆竹简,从上到下,竟然是完完整整,一字不差的原始篇章!
他奔向另一堆。
他拿起一根。
他又拿起下一根。
也是连着的!
每一堆,都是一个完整的章节!
良辰,一个大字不识的太监,竟然将这数万根被打乱了顺序的竹简,分毫不差地,全部复原了!
这不是学识。
这不是考据。
这是神迹!
崔太史手中的竹简,“哗啦”一声,散落一地。
他整个人,像被抽掉了骨头一样,了下去。
皇帝和皇后,也看呆了。
他们看着良辰,像在看一个来自天界的仙人。
皇帝走上前,拍了拍良辰的肩膀。
他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和信赖。
“好。”
“好一个大字不识的太史令!”
他看了一眼瘫在地上的崔太史。
“来人,崔爱卿老了,送他回乡养老吧。”
然后,他将一块代表着史馆最高权限的龙纹墨玉,塞进了良辰的手里。
“以后,这史馆,你说了算。”
一个身穿八卦道袍、头戴星冠的钦天监监正,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
“公公,星象大乱,紫微星的光……看不见了!”
低配细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1W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