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冰冷的炉膛与账本上的油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激荡1978:从代销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4IE/ 章节无错乱精修!
 

滨海初冬的清晨,天色是一种混浊的铅灰色,太阳被厚厚的云层死死捂在后面,吝啬地透出几缕惨淡的光。空气又冷又硬,带着一股化不开的潮气,吸进肺里像塞进了一把冰冷的砂砾。风不大,却异常刁钻,顺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带走皮肤上最后一点热气。

林烨站在服务点那扇刚换上新合页、依旧显得有些歪斜的木门前。后脑勺厚厚的纱布下,伤口传来一阵阵沉闷的抽搐,牵扯着整个太阳穴突突地跳。他看着门板上被撕掉封条后残留的深色印迹,看着墙角那块沾着暗褐色干涸血迹的棱角青砖,目光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

屈辱、愤怒、恐惧……昨夜在王大奎办公室里经历的一切,如同滚烫的岩浆,曾经几乎要将他焚烧殆尽。但现在,那炙热的熔岩被强行压进了地壳深处,冷却凝固,只在表面留下冰冷坚硬的岩石。

他伸出手,推开木门。吱呀一声,比往日顺滑了些,但声响依旧刺耳,划破了清晨的死寂。屋内被街道办工作组简单打扫过,地上的垃圾杂物不见了,露出原本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面。墙角堆放糊纸盒材料的区域也被整理过,但那股混合着尘土、霉味和淡淡血腥的气息,并未完全散去。

王大奎需要一条听话的狗,一条能为他撕咬出政绩的狗。 而他林烨,现在就要扮演好这条狗。 蛰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冰冷的决心如同沉入深渊的锚,死死拽住了他几乎要被愤怒掀翻的灵魂。

他走到瘸腿的桌子旁,拉开唯一的抽屉。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用麻绳捆扎好的、厚厚的笔记本。正是那本记录着服务点所有过往、承载着他最初梦想和后来所有挣扎的暗红色塑料皮账本。

林烨拿起账本,手指划过粗糙的塑料封面,拂去上面残留的灰尘。他翻开封皮,扉页上是他当初写下“便民服务点收支记录”时,略显笨拙却充满希望的笔迹。后面,是密密麻麻的数字:糊纸盒的收入,几分几厘;卖废品的零钱;第一次粮票换汇的二十斤记录……那些曾经支撑他起步的微薄希望,此刻看来却透着难以言喻的讽刺和危险。

账本中间,几页纸被生生撕掉,留下参差不齐的毛边——那是他亲手烧毁的粮票原始记录。而在那撕裂痕迹附近的空白处,那行用蓝色圆珠笔写下的潦草警告——“粮票水深,好自为之。账本还你,尾巴扫净。”——依旧清晰刺目。

王大奎的印记。 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字迹,林烨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从墙角一个破木箱里翻出半截铅笔头,找到被撕掉记录的下一页空白处。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握笔的手不再颤抖。笔尖落在粗糙的纸张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他不再是那个记录梦想的少年,而是一个精密的记账机器。他重新开始记录,一笔一笔,清晰无比: “红星塑料厂考察支出:公共汽车票西张,每张五分,共计两角。” “向阳五金厂样品沟通:电话费两次,每次三分,共计六分。” “轻工局项目启动会议:笔记本一本,一角二分。” ……

每一笔都微小得可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记录得一丝不苟。支出项目、金额、时间,清清楚楚。他要让这本账簿,从今天起,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经得起任何人、任何方式的查验。这是他为自己构筑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向王大奎展示“听话”和“规矩”的工具。

刚刚落笔记录完几笔微不足道的开销,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王大奎派来的“帮手”到了。

来的是街道办生产科的办事员小赵,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脸上带着刚参加工作的热情和对领导指示的绝对服从。还有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姓陈,是街道办下属修理厂退休返聘的技术员,沉默寡言,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和劳作的痕迹。

“林同志,王主任让我们过来协助你工作。”小赵客气地说道,眼神里带着一丝好奇,打量着这个头上缠着纱布、神情异常平静的年轻负责人。 陈师傅只是点了点头,浑浊的眼睛扫视着服务点简陋的环境,最后目光落在了墙角堆放的一些打火机零件残骸上。

林烨站起身,脸上挤出一点公式化的笑容:“麻烦赵同志,陈师傅了。”他没有任何废话,首接切入正题,将轻工局会议的精神和王科长提出的打火机样品要求,清晰简洁地复述了一遍。“……核心是本地化生产,外壳要耐用,点火机构要可靠,成本必须控制在……一块钱以内。”

他拿出几张从轻工局带回来的、画着简单草图的技术要求纸,铺在瘸腿桌子上。小赵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记录。陈师傅则默默地拿起一张草图,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又拿起地上一个残破的打火机外壳,粗糙的手指在塑料断裂面上捻了捻,眉头微微皱起。

“外壳……普通再生塑料不行,太脆。”陈师傅的声音沙哑低沉,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热天软,冷天脆。得加点料。”他用手指在草图一角画了个圈,“这里,结构受力点,厚度不够,容易崩口。”

林烨眼睛一亮。专业!这正是他需要的!“陈师傅,那您看……”

“红星厂有台旧注塑机,能用。模具……得改。”陈师傅言简意赅,“关键是材料配方和模具精度。还有点火那玩意儿,”他指了指草图上的气阀和燧轮结构,“小五金件,向阳厂那几个老车工,手艺还行。”

林烨立刻看向小赵:“赵同志,我们今天能不能就去红星厂和向阳厂实地看看?跟厂里的老师傅当面沟通?”

“没问题!王主任交代了,全力配合!”小赵立刻应道。

滨海市红星塑料厂,坐落在城西一片老工业区里。高大的烟囱早己不再冒烟,红砖砌成的厂房墙体斑驳,不少窗户的玻璃破碎,用木板或旧报纸胡乱钉着。厂区里冷冷清清,只有几辆破旧的解放卡车停在空旷的场地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陈年的塑料粉尘和机油混合的气味。巨大的车间里光线昏暗,几盏孤零零的白炽灯高悬在布满蛛网和灰尘的梁架下,无力地照亮着地面大片大片凝固的油污和散乱的废旧模具。一台庞大的卧式注塑机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趴在车间中央,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和油垢,巨大的料筒入口黑洞洞的,如同怪兽张开的巨口。

车间一角,几个穿着深蓝色工装、头发花白的老工人围着一堆图纸和几个打火机外壳残骸,激烈地争论着,唾沫星子在昏暗的光线下飞溅。

“……改模具?说得轻巧!那老机器多少年没动弹了?油路都锈死了!”一个满脸胡茬、嗓门洪亮的老师傅(钱师傅)拍着图纸,喷着唾沫星子,“没有进口的改性粒子,造出来的壳子就是垃圾!一摔就碎!一冻就裂!跟人家鹏南的货怎么比?” “钱秃子!你少放屁!”另一个身材矮壮、眼神精悍的老师傅(李师傅)反唇相讥,“改性粒子贵得咬人!一块钱成本打得住个屁!我看就用回收料,多加几道筋!把厚度提上去!咱厂库房里积压的那些ABS碎料,掺点PE,再想想办法调调配方,未必不能用!” “厚度上去重量就上去了!成本呢?运费呢?人家要的是轻便耐用!不是他妈秤砣!”钱师傅吼道。 “那你说怎么办?上哪变出改性粒子来?天上掉下来?!”李师傅毫不示弱。 “好了好了!吵什么吵!”一个戴着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技术科周科长)皱着眉头打断,“吵能吵出粒子来?吵能吵出模具?”他扶了扶眼镜,看向林烨和小赵,脸上带着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林同志,你看……厂里困难啊。机器老旧,材料缺乏,技术力量也……唉。王科长的要求是好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林烨静静地听着,看着眼前这几位争执的老师傅和一脸为难的周科长,目光扫过那台沉睡的钢铁巨兽。他没有被这扑面而来的困难和推诿吓退。王大奎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他根本没有退路!

他走到那堆图纸和样品残骸前,拿起一个鹏南产打火机的残壳和一个红星厂以前生产的、厚重粗糙的塑料外壳残骸,放在一起对比。鹏南的壳子轻薄坚韧,断裂面细密;红星厂的壳子厚实笨重,断面粗糙,布满气泡。

“周科长,钱师傅,李师傅。”林烨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车间里的嘈杂,“材料确实是大问题。改性粒子成本太高,不符合要求。回收料是现实选择。”他拿起红星厂的厚重壳子,“但我们的工艺有问题。温度控制不准,注塑压力不稳定,排气不畅导致气泡多……这些,可以通过调整机器参数和优化模具结构来改善。”他又拿起鹏南的壳子,“结构设计也有差距。我们一味加厚,事倍功半。能不能在不增加太多用料的前提下,在外壳内部关键受力点,设计几条加强筋?就像搭房子的桁架?”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粉笔头,在图纸背面快速勾勒出几个草图,画出加强筋的位置和结构示意。“还有模具,李师傅说得对,老机器动大手术不现实。但能不能在不改动主体的情况下,优化浇口位置和排气槽?减少内应力,让料流更顺畅?”他又看向钱师傅:“回收料配比是关键。ABS碎料为主,掺入少量韧性较好的PE废料,再加一点滑石粉增加刚性……具体比例,可能需要几位老师傅反复试验。”

林烨的话,条理清晰,首指核心,作者“梦幻的虚幻”推荐阅读《激荡1978:从代销点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既没有回避现实的困难,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方向。几个刚才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老师傅都安静下来,有些诧异地打量着这个头上缠着纱布、看起来异常冷静的年轻人。他说的这些名词和思路,不像是一个服务点的小老板,倒像是……懂行的人?

钱师傅拿起林烨画的草图,眯着眼睛仔细看。李师傅则拿起那个鹏南壳子,手指在内部结构上摸索着。周科长推了推眼镜,脸上的轻慢收敛了几分。

“加强筋……倒是个路子。”钱师傅嘟囔了一句,眼神若有所思。 “滑石粉?那玩意儿加多了会不会发脆?”李师傅提出疑问。 “加多少,怎么加,需要试验。”林烨坦然道,“几位师傅经验丰富,肯定有办法。另外,我提议,明天我们三方——服务点、红星厂、向阳厂——找个地方,坐下来开个技术碰头会,把外壳结构、材料配方、点火五金件的生产标准都敲定下来。王科长那边等着要样品,时间紧迫。”

林烨的提议干脆利落,目标明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行动力。小赵在一旁看得暗自点头,这林同志虽然年轻,气势却不弱。周科长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几位沉默但显然被调动起一些积极性的老师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安排地方。明天上午,厂里小会议室。”

初步意向达成,压在林烨心头的一块石头稍稍松动。他刚想再询问一些模具细节,车间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林烨!”王大奎那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冷硬的声音在空旷嘈杂的车间门口响起。

林烨的心脏猛地一沉,如同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他缓缓转过身。

王大奎高大的身影出现在车间门口,逆着外面灰蒙的光线,看不清楚脸,但那股迫人的官威和冰冷的审视感,如同实质般压了过来。他穿着笔挺的藏青色毛呢中山装,双手背在身后,踱步走了进来,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视着车间里破败的环境、沉睡的机器,最后定格在林烨和他身边的几位老师傅身上。

“王主任!”周科长和小赵连忙迎上去。 几位老师傅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拘谨地站着。

王大奎摆了摆手,目光落在林烨身上,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小林啊,听说你们来红星厂考察了?进展怎么样?”他声音温和,但林烨却从那温和底下,听出了冰冷坚硬的质询。

“正在和周科长、钱师傅、李师傅沟通外壳生产和材料问题。初步达成意向,明天上午开三方技术碰头会。”林烨的声音平静无波,恭敬地回答。

“嗯。”王大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桌上的图纸和残骸样品,似乎并不太在意技术细节。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上级关怀下级的随意,却字字清晰:“很好嘛!就是要抓紧!时间不等人!对了,小林,街道办这边需要补充一份你们服务点最近的详细收支账目,特别是和轻工局项目启动相关的开销明细。下午上班送到我办公室。”

查账! 林烨的心跳漏了一拍,后背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账本!王大奎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要查账! 他强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不动声色,微微躬身:“好的,王主任。下午上班前我送过去。” “嗯。”王大奎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在林烨缠着纱布的头上停留了一瞬,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审视,随即又转向周科长:“老周,打火机外壳是市里轻工局的重点项目,你们厂要全力配合!技术上多听小林同志的意见,他年轻,脑子活!但关键环节,要把好关!出了问题,唯你是问!”他语气陡然严厉。

“是!是!王主任放心!”周科长额头微微见汗,连连保证。

王大奎又象征性地勉励了两位老师傅几句,便背着手,踱着方步离开了车间。他的到来和离开,都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车间里刚刚调动起来的一点气氛瞬间冷却下去。

下午一点刚过,林烨就来到了街道办。服务点账本被他用一张旧报纸仔细包好,揣在怀里,紧贴着胸口,像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王大奎的办公室门虚掩着。林烨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王大奎平静无波的声音。

林烨推门进去。办公室里的陈设依旧,昏黄的灯光,宽大的办公桌,深绿色的文件柜。王大奎正坐在皮转椅里,低头批阅着一份文件。听到林烨进来,他头也没抬,只是用拿着钢笔的手随意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坐。”

林烨依言坐下,将怀里的账本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推到王大奎面前。“王主任,这是您要的账本。最近的收支,包括项目启动后的开销,都记录在上面。” 他的声音平稳,目光低垂,盯着自己放在膝盖上的双手。

王大奎这才放下笔,抬起头。他没有立刻去拿账本,而是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腹部,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平静地看着林烨。那目光,不像是在看一个下属,更像是在审视一件物品,评估它的价值和风险。

无形的压力在静谧的房间里弥漫开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模糊的车笛声。

几秒钟后,王大奎才伸出手,拿起了桌面上的账本。他没有翻开,只是掂量了一下分量,粗糙的手指划过那暗红色的塑料封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林烨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账本中间那被撕掉的痕迹……那行蓝色的警告……还有他新记录的、那些微小到近乎刻意的开销……王大奎会看出什么?

王大奎的手指停住了。他的指尖,正按在封面靠近装订线的位置。那里,有一小片极其模糊、几乎难以察觉的……暗褐色油污印记。正是林烨昨晚在抽屉里看到的、包裹上的油污指印的同款污渍!

林烨的呼吸瞬间屏住!指尖冰凉!

王大奎似乎并未在意那微不足道的污渍,他的手指只是在上面停留了一瞬,便动作平稳地翻开了账本。他翻得很慢,一页一页,目光扫过上面的字迹。先是被撕掉的空白页,他的目光在那参差不齐的毛边上停留了几秒,眼神深邃难测。接着是那行蓝色警告——“粮票水深,好自为之。账本还你,尾巴扫净。”——他的目光在上面停顿的时间稍长,嘴角似乎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林烨今天上午新记录的账页上。 “红星塑料厂考察支出:公共汽车票西张,每张五分,共计两角。” “向阳五金厂样品沟通:电话费两次,每次三分,共计六分。” “轻工局项目启动会议:笔记本一本,一角二分。” ……

王大奎一页页翻下去,目光扫过那些清晰、详尽却又微小得近乎可笑的支出记录。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赞许,也没有嘲讽。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单调而沉闷。 林烨感觉自己像被架在文火上慢慢煎熬。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王大奎的沉默比任何质问都更令人窒息。他在看什么?他在评估什么?他是在确认自己是否足够“听话”?还是在寻找新的、可以拿捏的把柄?

终于,王大奎翻到了最后一页有记录的纸页。他合上了账本,发出轻微的一声“啪”。他将账本轻轻放回桌面上,推回到林烨面前。

“记录得很详细。”王大奎终于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很好。继续保持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项目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一分一厘都要清清楚楚。”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林烨脸上,眼神如同深潭:“打火机样品,是当前重中之重。红星厂和向阳厂那边,盯紧点。遇到困难,及时汇报。我要的是结果。明白吗?”

“明白,王主任。”林烨垂下眼帘,恭敬地回答。

“嗯。”王大奎挥了挥手,像打发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去吧。”

林烨拿起账本,站起身,微微躬身,然后转身,一步步走向门口。在他拧开门把手,即将迈出去的瞬间,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王大奎办公桌最下面那个抽屉的缝隙里,透出一线牛皮纸的边角……

他猛地收回目光,面无表情地带上门,将王大奎和他那藏着致命秘密的抽屉,一同关在身后。

走在街道办昏暗的走廊里,林烨攥紧了怀中的账本。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后脑的伤口又开始隐隐作痛。 红星厂冰冷的车间,王大奎翻动账本时那无声的压迫感……如同两条冰冷的锁链,缠绕着他。 蛰伏的路,每一步都踩在刀锋之上。

他低着头,加快脚步,只想尽快离开这栋令人窒息的大楼。刚走出街道办大门,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噤。他下意识地裹紧了单薄的棉衣,抬眼看向马路对面——

只见一个穿着藏蓝色棉大衣的男人,正斜倚在对面街角一根褪色的电线杆旁!那人嘴上叼着烟卷,一只手揣在兜里,另一只手上戴着醒目的——红袖章!正是昨天早晨在西城菜市口,那个被王大奎斥退的市管会年轻稽查队员,小赵!

小赵的目光,如同冰冷的钩子,隔着宽阔的马路,穿过稀疏的行人,精准地、毫不掩饰地,牢牢锁定在林烨身上!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带着嘲弄和监视意味的冷笑!



    (http://www.220book.com/book/S4I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激荡1978:从代销点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4I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