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镇的第一缕晨光照亮屋檐时,苏小满己经站在灵泉空间里查看灰豆腐的腌制进度了。
陶盆里,豆腐块被桐壳灰裹得严严实实,系统新解锁的 “食材状态监测” 功能显示:“灰豆腐腌制进度 70%,预计明日可进行第一次晾晒。建议在晾晒前用灵泉水轻洒,增加豆腐韧性。” 苏小满按照提示,用小喷壶装了点灵泉水,沿着盆边均匀喷洒,水珠落在灰堆上,立刻渗了进去,带出一股淡淡的桐香。
“该准备开店了。” 母亲赵秀兰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带着晨起的清爽,“陆老师说,今天学校组织学生来吃酸汤粉,说是庆祝期末考试结束。”
苏小满赶紧退出空间,帮着母亲把桌椅搬到店门口。陆砚来得比学生还早,手里提着个布袋,里面是刚出炉的油条:“我妈炸的,说给店里的学生当早餐。” 他把油条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陶盆里的灰豆腐上,“进度挺快,明天就能晒了吧?”
“嗯,” 苏小满笑着递给他碗薄荷水,“多亏了您找的资料,我才知道桐壳灰要炒热了用。”
正说着,陈小胖背着书包跑了进来:“小满姐,今天有酸汤粉加卤蛋的套餐吗?我考了全班第三,我妈说让我吃顿好的。”
“当然有,” 苏小满给他盛了碗酸汤粉,又特意加了块灵泉空间卤制的豆干,“多吃点,下午接着考。”
学生们陆陆续续来了,小店顿时热闹起来。苏小满和陆砚在柜台前忙得不可开交,一个负责煮粉,一个负责收钱、递碗,配合得默契十足。偶尔目光交汇,不用说话,就能读懂对方的意思 —— 比如苏小满刚想找筷子,陆砚己经把一捆新筷子递过来;她算错账,他悄悄在旁边比个正确数字,不着痕迹地帮她圆场。
“陆老师,您和小满姐是不是在谈恋爱?” 陈小胖嘴里塞着豆干,含糊不清地问,“我看你们配合得比我和我同桌还好。”
陆砚愣了一下,苏小满的脸却 “唰” 地红了。还没等他们回答,旁边的同学就起哄:“肯定是!上次赶集陆老师还帮小满姐搬桌子呢。”
“别胡说,” 苏小满赶紧把卤蛋往他们碗里夹,“快吃,吃完好好考试。”
陆砚看着她红扑扑的脸,嘴角微微上扬,却没否认。
上午的课结束后,店里稍微清闲了些。苏小满趁着空当,把灵泉空间里新摘的青菜洗了,打算中午做个凉拌青菜配灰豆腐。陆砚帮着切菜,他的刀工比上次更利落,青菜丝切得粗细均匀,像用尺子量过的。
“您是不是偷偷练过?” 苏小满笑着问。
“跟我妈学的,” 陆砚说,“她做饭讲究,切丝都要一样宽,说是看着舒服。” 他顿了顿,又说,“下次去我家吃饭吧,我妈说想露两手,让你尝尝她做的青岩狮子头。
苏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真的吗?”
“嗯,” 陆砚点头,“她还说,让我带你去后山采点新鲜蘑菇,做汤正好。”
正说着,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苏小满抬头一看,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张图纸,身后跟着两个扛着摄像机的年轻人,正对着小店指指点点。
“请问,这是‘小满食光’吗?” 男人走过来,语气客气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我是‘青岩美食城’项目的负责人,张峰。”
“青岩美食城?” 苏小满疑惑地问。
“对,” 张峰打开图纸,上面画着一片气派的仿古建筑,“这是我们在青岩镇投资的美食城项目,下个月动工,明年五一正式开业。我们想邀请您入驻,摊位费给您打八折。”
苏小满看着图纸,一时有些犹豫:“我能考虑一下吗?”
“当然,” 张峰递过名片,“不过我们的入驻名额有限,下周就要确定第一批商家,您最好尽快答复。” 他环顾西周,又说,“您的酸汤粉确实有特色,但在美食城,竞争会更激烈,我们希望商家能有创新菜品,比如酸汤火锅、酸汤披萨之类的,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苏小满接过名片,手指轻轻着上面的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汤火锅、酸汤披萨…… 这些新奇的吃法她不是没想过,但总觉得偏离了 “小满食光” 的初衷 —— 她想做的,是最地道的青岩味道,而不是迎合潮流的快餐。
“怎么了?” 陆砚看出她的纠结,“美食城的事,别勉强自己。”
“我知道,” 苏小满叹了口气,“只是觉得有点…… 迷茫。以前只想着把小店做好,现在突然有这么大的机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陆砚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他说,“但我觉得,‘小满食光’的味道,就是青岩镇的根,没必要为了迎合别人改变。”
苏小满看着他的眼睛,用力点头:“嗯,我知道了。”
下午,苏小满按照系统图谱上的提示,准备对灰豆腐进行第一次晾晒。她小心翼翼地把豆腐从灰堆里扒出来,用竹筛筛去表面的灰,豆腐己经变成深褐色,表面结着一层细密的盐霜,透着股独特的清香。
“这颜色,看着就有食欲。” 母亲赵秀兰凑过来闻了闻,“比我以前做的灰豆腐香多了。”
苏小满把豆腐块摆在竹匾上,放在院子里的阳光下晾晒。陆砚帮着把竹匾架高,说是这样通风好,干得快。阳光洒在豆腐上,泛着淡淡的金色,像镀了一层光。
“明天再晒一天,就可以蒸了。” 苏小满看着竹匾里的豆腐,心里充满了期待。
傍晚关店时,苏小满发现门口的电线杆上贴了张告示:“青岩镇传统美食评选大赛,报名截止日期:本月底。评选标准:口味、传承、创新。一等奖奖金五万元,获奖者将代表青岩镇参加省级美食大赛。”
“这是个机会。” 陆砚指着告示说,“你的灰豆腐和酸汤粉,很有竞争力。”
苏小满看着告示,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真的吗?”
“当然,” 陆砚说,“我帮你写申报材料,把‘小满食光’的故事好好讲一讲。”
两人正说着,李老根背着一捆柴走了过来。他看了眼告示,哼了声:“这比赛,就是给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饭店准备的。咱们这些老手艺,比不过人家的新花样。”
“李伯,不一定,” 苏小满赶紧说,“我打算报名试试,说不定能行呢。”
李老根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沉默了片刻,突然说:“行,你要是缺辣椒,我家地里还有。这比赛,得让那些城里人知道,啥才是正宗的青岩味道。”
苏小满心里一暖:“谢谢您,李伯。”
回到家,苏小满坐在院子里,看着灵泉空间里的辣椒苗和青菜,突然觉得,这些平凡的食材里,藏着青岩镇最深厚的底蕴。不管是美食城的邀请,还是美食大赛的挑战,她都不能丢了这份初心。
“阿砚,” 她突然说,“我不想去美食城了。我想守着‘小满食光’,把青岩镇的传统美食传承下去。”
陆砚笑了,月光下,他的笑容格外温柔:“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选。” 他握住她的手,“我帮你,一起把‘小满食光’变成青岩镇的美食名片。”
两人并肩坐在桂花树下,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身上,像铺了一层银霜。远处的河水潺潺流淌,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整个青岩镇都沉浸在宁静的夜色里。
第二天,苏小满早早起床,把晾晒好的灰豆腐收了进来。按照图谱上的步骤,她把豆腐放进蒸笼,加了点灵泉水和自家晒的木姜子,用小火慢蒸。
“外婆以前说,蒸灰豆腐,火候要小,时间要长,才能把香味蒸出来。” 母亲赵秀兰在旁边帮着添柴,“你这孩子,比我还讲究。”
苏小满笑了笑,没说话。她知道,这不仅是在蒸灰豆腐,更是在蒸一份传承,一份对青岩镇味道的执着。
蒸笼里冒出的热气带着独特的清香,渐渐弥漫了整个院子。陆砚来得比平时更早,一进门就被这股香味吸引:“好香,是灰豆腐吗?”
“嗯,” 苏小满递给他个小碗,“尝尝,刚出锅的。”
灰豆腐蒸得软糯,带着淡淡的回甘,还有灵泉水和木姜子赋予的独特清香。陆砚咬了一口,眼睛微微睁大:“太好吃了,这味道,我在别的地方从没吃过。”
苏小满看着他满足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上午,苏小满和陆砚一起准备美食大赛的申报材料。陆砚的文笔很好,把 “小满食光” 的历史、传承,还有她对美食的热爱,都写得生动感人。苏小满在旁边补充着细节,比如外婆做灰豆腐的步骤,酸汤粉里每种调料的比例。
“这个得写进去,” 苏小满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说,“这是外婆年轻时在青岩镇美食节上拿奖的照片,她做的就是灰豆腐。”
陆砚把照片扫描进电脑,放在申报材料的开头:“这是最好的证明,‘小满食光’的味道,己经传承了两代人。”
正说着,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苏小满和陆砚出去一看,是几个穿着制服的人,正围着李老根的酸汤鱼摊指指点点。
“您的营业执照过期了,” 为首的人说,“按照规定,得停业整顿。”
李老根急得脸都红了:“我前几天就去办续期了,他们说要等半个月才能办好,这几天我咋做生意?”
“这是规定,” 那人冷冰冰地说,“没有营业执照,不能营业。”
苏小满赶紧走过去:“同志,能不能通融一下?李伯的酸汤鱼是青岩镇的招牌,很多游客都是冲着他的手艺来的。”
“不行,” 那人一口回绝,“食品安全大于天,没有执照,不能开摊。”
看着李老根无奈的样子,苏小满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安。美食城的竞争、美食大赛的挑战,再加上李老根的困境…… 她突然意识到,“小满食光” 的未来,或许比她想象的更艰难。
陆砚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悄悄握住她的手:“别担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低声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帮李伯解决问题。”
苏小满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用力点头。她知道,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只要有陆砚的陪伴,有家人和邻里的支持,她就有勇气走下去。
回到店里,苏小满坐在柜台前,看着墙上的 “最受欢迎小吃” 奖状,突然觉得,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手艺的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她要做的,不仅是守住 “小满食光” 的味道,更是要让青岩镇的传统美食,在时代的浪潮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阿砚,” 她突然说,“不管美食大赛结果如何,我都想把‘小满食光’变成一个传承青岩美食的地方。我想收徒弟,把外婆的手艺传下去。”
陆砚笑了,眼睛里闪着光:“我支持你。” 他说,“我帮你找场地,做宣传,把‘小满食光’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窗外,夕阳把青岩镇的石板路染成金红色。苏小满看着陆砚,突然觉得,未来的路虽然充满未知,但只要有这份对美食的热爱,有彼此的陪伴,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S6R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