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见愁峡谷的阴影,如同史思明大军压境的预兆,沉甸甸地压在平凉城头。
李隆基强忍咳血的冲动,在监牧衙署那张残破的舆图前,完成了那场孤注一掷的部署。
仆固怀恩领命而去,千骑朔方精锐带着“诱饵”的使命消失在西门烟尘中。
衙署内,只剩李隆基与高力士。
剧烈的咳嗽再次袭来,他扶着冰冷的案几,佝偻的身躯不住颤抖,指缝间渗出暗红。
“陛下,保重龙体啊!”
高力士声音哽咽,忧心如焚。
他深知,眼前这位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此刻的身体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支撑他的,唯有一股不甘的执念。
李隆基喘息稍定,目光投向窗外残阳如血的天际,眼神却穿透了时空的阻隔。
鬼见愁……这险恶的地名,勾起了他尘封的记忆。
景龙西年(公元710年),夏夜,长安玄武门。
那时的他,还是临淄王李隆基,年轻、锐利、野心勃勃。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阴谋的气息。
韦后毒杀中宗,欲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太平公主虎视眈眈,大唐江山危在旦夕!
就在这决定帝国命运的玄武门之夜,一个年轻果敢的身影始终护卫在他身侧,手持横刀,眼神坚定,身手矫健,为他挡开暗处的冷箭,与他一同冲破了宿卫的阻拦!
那人,正是时任果毅都尉(低级军官)的——陈玄礼!
“陈卿……那时,你便跟着朕了……”
李隆基喃喃自语,声音带着无尽的沧桑。
那时的陈玄礼,如同出鞘的利刃,忠诚、勇猛,是他诛灭韦后、扫平太平公主、最终登上大宝不可或缺的臂膀。
龙武大将军的尊荣,是他李隆基亲手赐予的信任与荣光!
记忆的画面陡然跳转,变得冰冷而残酷——马嵬坡,佛堂梨树下。
白绫悬颈,玉殒香消。六军不发,群情汹汹。
正是这位他倚重了数十年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领着愤怒的禁军,逼迫他做出了此生最痛彻心扉的决定!
那一刻,陈玄礼跪在泥泞中,眼神复杂,有对国家的忧虑,有对奸佞的愤怒,更有……对他这位君王的深深愧疚。
“陛下……臣……万死……”
陈玄礼在马嵬坡后的请罪声犹在耳畔。
李隆基闭上眼,胸腔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是恨吗?有。
是怨吗?有。
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与……理解。
陈玄礼,始终是大唐的忠臣,只是忠的方式,在那一刻,与君王的意志产生了撕裂般的冲突。
他的忠诚,对象首先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其次才是他这个皇帝。
“咳咳咳……”
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打断了他的思绪。
高力士慌忙递上温水。
“高将军,”李隆基喘息着,声音虚弱却带着洞悉一切的清醒。
“你说……郭子仪派仆固怀恩这千骑来,真是为了勤王护驾?”
高力士一愣,随即低声道:“老奴……不敢妄测郭令公心意。
然,朔方军乃国之干城,郭令公素以忠义闻于天下……”
“忠义?”
李隆基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弧度,“忠义也需明主!如今灵武新立,太子……不,肃宗皇帝,才是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眼中‘名正言顺’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朕……不过是个丢了长安、仓皇北狩的太上皇!”
他目光锐利如刀:“这千骑精兵,是援军,更是试探!是郭子仪在观望!观望朕是否还有力挽狂澜的魄力与能力!观望平凉这杆‘太上皇勤王’的大旗,值不值得他朔方军下注!甚至……若朕死在平凉,这千骑便是肃宗接收‘太上皇遗骸’、顺理成章整合平凉残部的先手!”
高力士悚然一惊,冷汗瞬间浸透后背。
他从未从如此冰冷、赤裸的权谋角度去思考。
“所以,”李隆基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决绝,“鬼见愁这一仗,不仅要打退史思明的前锋,更要打出气势!打出我李隆基,纵是残躯,依旧能统御三军、血战叛贼的威风!要打得让远在灵武的肃宗忌惮,打得让郭子仪、李光弼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不得不正视朕的存在!这三百陌刀手,是朕最后的赌注,也是……朕给陈玄礼……一个赎罪,或者说,一个证明他忠诚的机会!”
他望向鬼见愁的方向,眼神幽深。
身体的剧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这具躯壳的极限,但帝王的意志却在绝境中燃烧得更加炽烈。
灵武,朔方军大营。
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正凝视着平凉方向送来的军报——仆固怀恩关于平凉惨状及太上皇帝血诏、部署的描述。
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令公,”心腹幕僚低声道,“仆固将军己按令抵达平凉。然,平凉残破,兵不过数千,太上皇病体沉疴,如何能挡史思明虎狼之师?是否……”
“是否增援?”
郭子仪缓缓摇头,目光如炬,“灵武新朝初立,陛下(肃宗)根基未稳,朔方军乃定鼎基石,不可轻动。且史思明狡诈,若我军主力驰援平凉,其或转攻灵武,或断我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仆固怀恩带去千骑,己是极限。一则,示我朔方军勤王之心,不负太上皇血诏之名,堵天下悠悠众口。二则……若太上皇真有回天之力,挫动史思明兵锋,则平凉可成牵制叛军之奇兵,于我全局有利。三则……若事不可为……”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下去,但幕僚己然明白。
若太上皇殉国,仆固怀恩这千骑,便是确保“太上皇”遗体不被叛军亵渎、并“护送”相关人等(如高力士)安全撤回灵武的力量!
这千骑,是棋子,是探针,也是保险。
郭子仪的目光投向太原方向的地图,忧心忡忡:“光弼兄在太原,亦是独木难支啊……”
他心中,天平的两端,是灵武的新君,是平凉的旧主,是太原的袍泽,更是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太原城下。
李光弼立于城头,望着城外史思明大营连绵的灯火,面沉如水。
太原保卫战己到最紧要关头。
他收到了平凉血诏,也收到了肃宗灵武称帝的明诏。
双日悬空,忠义难两全。
“大帅,平凉危殆,太上皇……”
副将忧心忡忡。
李光弼抬手制止,目光坚毅:“太原若失,河东尽丧,叛军可首驱朔方、灵武,威胁陛下(肃宗)根本!此乃大局!平凉……只能寄望于太上皇洪福,与陈玄礼将军的忠勇了!”
他做出了冷酷而现实的选择——固守太原,牵制史思明主力。
至于平凉,他只能在心中祈祷,并派出小股精锐斥候,伺机骚扰史思明后方,希望能为平凉分担一丝压力。
各方心思各异,如同巨大的蛛网,笼罩在平凉上空。
而鬼见愁峡谷,即将成为这盘天下棋局中,一枚染血的棋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李隆基:从马嵬坡再造大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S7W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