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请匠建牛棚,一泡牛粪闹东瀛
那年春上,天庭的仙草长得格外旺,太上老君的青牛却犯了愁——原先那间牛棚经了几百年风雨,木梁都发了霉,每逢阴雨天就滴滴答答漏仙气,把青牛的毛都沤得打了卷。老君捋着白胡子瞅了半晌,一拍大腿:“得请个好匠人来修修。”
天庭里的工匠不少,可论起手艺精巧,谁也比不那位鱼一日。老君掐指一算,知道鱼一日正在鲁国的山坳里琢磨新刨子,便驾着祥云往下界去。彼时鱼一日刚把一柄“穿云凿”打磨利落,见云端飘下个戴紫金冠、执拂尘的老道,吓得手里的凿子差点掉地上。
“老友莫怕,”老君笑眯眯地拱手,“贫道那牛棚实在寒碜,想请你上天修座结实的,工钱好说。”鱼一日本就爱挑战新奇活计,一听要给神仙盖房子,眼睛亮得像两盏油灯,当即应了。
到了天庭,鱼一日才知这牛棚不一般——得抗住九天罡风,还得让青牛住着舒坦,最要紧的是不能挡着仙草的灵气。他围着场地转了三圈,掏出墨斗往云端一抛,墨线“唰”地拉成一道彩虹,又取来人间带来的千年樟木,叮叮当当干了起来。老君看他手艺精湛,心里欢喜,特意从兜率宫拎了一坛“醉流霞”,说是给匠人解乏。
这酒可不是凡品,寻常神仙喝三杯都要醉三天。鱼一日哪见过这等佳酿?琥珀色的酒液在玉杯里晃荡,闻着就像浸了百种花香。他本就好酒,谢过老君便斟了一杯,只觉一股暖流从喉咙淌到肚子里,浑身的骨头都酥了。一来二去,不知不觉就喝空了半坛,眼皮子重得像挂了铅块,手里的刨子都开始打醉拳。
正迷糊着,忽听一阵“哞”的长叫,原来青牛从仙草坡回来了。那青牛见棚子变了样,好奇地凑过来瞅,冷不防鱼一日手一抖,刨子“哐当”掉在地上,惊得他猛地抬头,醉眼朦胧中把青牛看成了一头长着翅膀的怪兽,张口就喊:“哪来的妖精!吃我一凿!”说着就抄起凿子要打。
青牛何曾受过这等惊吓?它可是跟着老君出过关、见过大世面的神牛,此刻却被醉汉的疯劲唬得魂飞魄散,西蹄一蹬就往外蹿,一边跑一边慌得没了章法。等老君听见动静赶过来时,只见鱼一日趴在木料堆上打鼾,青牛则在南天门外急得转圈,尾巴下面还滴滴答答掉着什么——原是刚才慌不择路,竟拉了一泡牛粪在云端。
那泡牛粪沾了仙气,又混着鱼一日刨下的樟木屑,落地时没往凡间掉,反倒被一阵怪风卷着往东海飘去。老君看着醉成一滩泥的鱼一日,又看看惊魂未定的青牛,哭笑不得地摇摇头,只得先让仙童把鱼一日抬去偏殿醒酒。
再说那泡牛粪,飘飘悠悠过了东海,竟落在了日本国的一座山村里。彼时村里有个叫佐藤的工匠,正蹲在窑边发愁——他烧了半辈子陶器,总觉得自家的碗碟不够透亮,釉色也发闷,这天正对着一堆碎瓷片叹气,忽见天上掉下来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啪”地砸在窑门口。
佐藤凑近一看,那东西看着像牛粪,却带着股奇异的香味,捏在手里竟有些黏糊糊的,还混着些亮晶晶的木屑。他本是个爱琢磨的人,心想“天上掉下来的定非凡物”,便小心翼翼地收进瓦罐,琢磨着能不能掺进陶土里试试。
转天开窑,佐藤把那团“天外来物”碾成粉,和着本地的陶土揉了半天,又抹上一层草木灰釉,烧出来的罐子竟让他惊得张大了嘴巴——釉色黄中带褐,像夕阳染过的稻田,表面坑坑洼洼却透着股野趣,摸起来温温的,倒比寻常瓷器多了几分灵气。他越看越喜欢,给这种烧法起了个名,叫“乐烧”,逢人就夸是“天降祥瑞烧出的宝”。
可这乐烧有个怪毛病——刚烧出来时看着挺好,放不了三天就会裂个小缝。百工之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百工之祖最新章节随便看!佐藤试了百十种法子,首到有回不小心把自家牛圈里的牛粪蹭到罐子上,竟发现裂缝慢慢合上了。他这才摸着门道:原来得沾点牛粪才能稳住釉色。只是他哪里知道,当初那团“天外来物”本就是神牛的粪便,寻常牛粪虽不及它灵验,却也能凑合用。
佐藤把这法子当成秘诀,只传家里人。后来乐烧传到贵族手里,谁也说不清为啥要沾牛粪,只当是“古法秘传”,甚至觉得那点若有若无的腥气才是“正宗味道”。久而久之,日本人见了面还会问:“今日用乐烧盛饭喝茶了吗?”仿佛不用这带点“特殊气味”的瓷器,就少了几分雅致。
更奇的是,这乐烧到了别国就不灵了。有回一个大唐僧人带了件乐烧茶碗回去,刚想用来沏茶,脑子里就闪过“这碗沾过牛粪”“咔”的一声,茶碗就裂成了两半。再换一件,还是一样,只要盛吃的喝的,准保碎得干脆。倒像是那神牛的粪便认地儿,只肯在东瀛地界显灵。
这事传到天庭,老君和鲁班正围着新牛棚喝茶,一听就乐了。鲁班想起自己醉酒吓牛的事,脸涨得通红,挠着头说:“都怪我贪杯,闹得这等笑话。”老君捋着胡子叹气:“凡间匠人不明就里,把牛粪当宝贝,传出去也不是回事。”
两人合计半天,老君取来一块补天剩下的五色石,鱼一日则拿出看家本领,将石头碾成粉,配着松烟、釉土画了张烧瓷的方子,又怕凡人看不懂,特意托梦给江西景德镇的一个老窑工,把方子刻在了窑边的石壁上。
这新烧法不用沾牛粪,烧出的瓷器白如凝脂,青似远山,还透着股温润的仙气。后来人们把这种瓷器叫做“青瓷”,传到日本时,乐烧虽还被当成国宝,却再没人知道,它那点“正宗味道”的由来,竟始于一场醉酒引发的闹剧。
只是偶尔,太上老君牵着青牛走过仙草坡,还会听见云端传来鱼一日的嘀咕:“早知道那牛粪有这用处,当初该多留两勺……”青牛听了,总会甩甩尾巴,仿佛在说:“可别再提那茬了,吓出的心理阴影还没好呢!”
以下是乐烧在中国值得说道的几个方面:
- 历史渊源:有观点认为乐烧技艺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比如山西平定砂器,其起源于秦代,采用的烧成方式与乐烧相似,平定砂器曾与宜兴砂陶齐名。此外,西川雅安、荥经的砂器烧制,距今己有2300多年历史,也被认为是世界乐烧的鼻祖。
- 文化交流:乐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经过发展后又传回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种跨文化的传播与演变,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也让中国陶艺家能够借鉴国外的乐烧经验,推动本土陶瓷艺术的创新。
- 教学实践:乐烧在中国的艺术院校和培训机构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景德镇学院举办的草地乐烧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乐烧创作,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成都大学也通过“柴窑乐烧”活动,促进了相关技艺的推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人才。
- 艺术创新:乐烧的不确定性和独特的烧制效果为中国陶艺家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陶艺家们在传统乐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的陶瓷材料、装饰技法和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乐烧作品,丰富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 体验与推广:乐烧因其趣味性和快速的烧制过程,成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陶艺体验活动。许多城市的陶艺工作室、文化创意园等都推出了乐烧体验项目,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陶瓷制作中来,感受乐烧的魅力,这对于陶瓷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http://www.220book.com/book/SAL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