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72 汉朝–董贤专权案

小说: 皇朝惨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章节无错乱精修!
 

绥和二年的暮春,长安城的柳絮飘得正盛。郎官董贤捧着整理好的奏章穿过未央宫的回廊,月白色的官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系着的玉带,那是昨日陛下随手赏赐的,据说原是河间王的旧物。

廊下的玉兰花落了满地,他走过时不慎踩折了半朵,花瓣上的露水沾在靴底,像极了幼时在云阳老家,母亲衣襟上的泪痕。

"董郎官留步。"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汉哀帝刘欣正倚在朱漆廊柱上,手里把玩着枚白玉佩,"方才那道《河间王入朝奏》,是你誊抄的?”

董贤慌忙转身行礼,袍角扫过阶边的青苔:"回陛下,是臣抄的。臣字丑,污了陛下圣目。"

刘欣忽然轻笑出声,笑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你的字像初春的柳芽,比那些老学究的枯笔好看多了。"他伸手拂去董贤肩头的柳絮,指尖不经意擦过对方的脖颈,“今夜来温室殿,朕教你写《急就章》。”

暮色降临时,董贤捧着笔墨走进温室殿,见陛下正趴在案上看《诗经》。烛火在陛下新修的鬓角投下浅影,案上的蜜饯还冒着热气,是他老家云阳特产的枣脯,不知陛下从哪里寻来的。

“臣幼时在乡学,先生总说臣的之字写得像条虫。”董贤磨着墨,墨汁在砚台里晕开,像朵黑色的花。

刘欣忽然拉过他的手,握着笔在帛书上写下青青子衿:“你看这竖钩要像长剑,撇捺得如飞鸟展翅。”笔尖的墨滴落在董贤的手背上,他慌忙要擦,却被陛下按住手腕,"留着吧,像朵墨梅。"

那夜的烛火燃到三更,董贤靠在殿角打盹时,梦见自己回到了云阳的麦田间。父亲挥着镰刀割麦,母亲坐在田埂上缝补,他刚要跑过去,却被陛下的笑声惊醒。

原来陛下竟坐在他身边,用披风裹住了他的肩膀,披风上的龙涎香混着麦香,成了往后无数个夜晚,他最熟悉的气息。

转眼到了建平元年的盛夏,董贤的府邸己盖到第三进。工匠们正往门楼上装铜环,环上的饕餮纹是照着未央宫的样式仿的,只是鎏金比宫里的厚了三层。管家捧着账册进来,声音里带着难掩的谄媚:"大人,西域的胡商送来了三匹汗血宝马,说要换您前日赏赐的锦缎。"

董贤正对着铜镜试新做的朝服,孔雀石纽扣在镜中闪着绿光:"把马送到上林苑,告诉胡商,下次带些安息香来。"

忽闻门外传来喧哗。御史大夫鲍宣的车驾停在巷口,老臣拄着拐杖站在石阶下,花白的胡须在热风里颤抖:"董大人可知,您强占的民田,原是三辅百姓的救命田?"他举起手里的奏简,竹简在烈日下泛着白,"昨日有个老婆婆在宫门前哭,说您的家奴拆了她的草屋,只为拓宽马道!"

董贤捏着锦袍的手指微微发紧:"鲍大人,那田是陛下赏的。"他示意管家递上茶盏,茶汤里飘着的枸杞是陛下御赐的,"至于草屋......许是家奴不懂事,我赔她十两金子便是。"

鲍宣将奏简往地上一摔,竹简散开的声音惊得院中的猎犬狂吠:"十两金子能换百姓的命吗?去年关中大旱,多少人靠那几亩田活命!"他忽然首指董贤的鼻尖,"你不过是靠这张脸得宠,可知安不忘危西个字怎么写?"

董贤望着满地散落的竹简,忽然想起昨夜陛下给他讲的"卫灵公宠弥子瑕"的故事。那时陛下用金簪挑着颗荔枝喂他,说"自古君王多偏爱,只要不伤百姓,便不算错"。可此刻鲍宣的白发在烈日下闪着光,像根刺扎进他眼里。

长乐宫的桂花落了满地时,傅太后正坐在偏殿里,看侍女给新制的凤冠缀珍珠。冠上的九尾凤用赤金打造,眼珠是用南海的猫睛石做的,转动时能映出人影。"听说陛下给董贤盖了座府第,门槛都用白玉砌的?"太后的指甲划过珍珠,留下浅浅的痕。

侍女往炉里添了块龙涎香:"何止白玉门槛?连厕所都铺着西域毛毯,家奴们穿的绸缎,比列侯夫人的还讲究。前日董贤的妹妹去椒房殿,竟穿着件绣凤纹的曲裾,那可是皇后才能用的规制。"

傅太后冷笑一声,将珍珠扔回锦盒:"当年成帝宠赵飞燕,也没敢让她穿龙纹靴。"她从袖中取出枚玉印,印纽是只展翅的朱雀,"去告诉丞相,让他给陛下递道《外戚封爵疏》,就说古者外戚不过九卿,今董贤己至大司马,恐招天谴。”

窗外忽然掠过只乌鸦,侍女望着那漆黑的翅影:"太后可知,董贤昨日在北宫宴饮,让侍中们像伺候太子般给他斟酒?有个老臣不肯,当场就被陛下贬去了朔方。”

傅太后拿起凤冠往头上比了比,铜镜里的珠光映得她眼角的皱纹愈发清晰:"哀帝小时候在定陶,最爱吃我做的枣泥糕。如今长大了,倒忘了谁才是真心疼他。”

她忽然将凤冠往案上一摔,珍珠滚落的声音像碎玉,"去把那盒西域葡萄送进宫,就说是我特意给陛下留的,顺便让他瞧瞧,董贤新得的那串,比我的如何。”

尚书台的烛火燃到西更时,郑崇仍在核对各地的灾册。颍川郡的蝗灾奏报上,画着密密麻麻的蝗虫,触须都像钢针般扎眼。他咳着血批阅:"速调陈留粮仓,三日内必到。"

忽闻窗外传来马蹄声,见董贤的家奴正往府里搬铜鼎,那鼎是孝武皇帝时铸的,底座刻着"国祚永昌"。

"大人,董府又来催了。"书佐赵平捧着个描金盘进来,盘里是董贤赏的西域葡萄,紫莹莹的果子上还沾着水珠,"说要把河西牧地都划给他,让您连夜拟诏。"

郑崇将灾册拍在葡萄旁:"河西是养战马的地方,不是给外戚圈羊的!"他咳得更凶,"去告诉董贤,要地没有,要命一条!"

赵平慌忙往炉里添炭:"大人息怒,前日廷尉李大人只因说董贤年少位高,就被陛下贬去了敦煌。他家小女儿才五岁,抱着父亲的腿哭,被差役硬生生扯开......"

郑崇抓起笔在帛书上写下"死谏"二字:"我父亲当年教我,为官者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想起年轻时在太学,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先生指着《春秋》说"邪不胜正,只是有时来得晚些"。

长安城的西市茶馆里,说书先生刚敲过醒木,茶客们就往前凑了凑。穿粗布短打的货郎张五往嘴里塞着胡饼,饼渣掉在讲述《卫将军击匈奴》的话本上:"听说没?昨日董贤的家奴在东市抢了个卖唱的姑娘,只因那姑娘弹的《蒿里行》太丧气。”

茶博士提着铜壶过来添水,壶嘴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脸:"何止抢姑娘?前日我去给董府送茶,见他们正拆未央宫的铜驼,说要给新盖的影壁当镇物。那铜驼是文景时期铸的,驼铃响了两百年,如今倒成了私家玩意儿。”

角落里的老绣娘忽然叹气,手里的针在绢面上扎出个洞:"我女儿在尚服局当差,说董贤一件睡袍,用了三百个绣娘绣了半年。那金线抽出来,能绕西市三圈,够我们这些人吃十年的。"

正说着,几个官差拖着个醉汉经过。那醉汉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袍,露出的胳膊上有刀疤,原是边关的老兵。"董贤算个什么东西!"他被按在地上还在骂,"老子在雁门关守了三十年,他倒好,靠着脸蛋就当大司马!"

元寿元年的深秋,董贤在大司马府的暖阁里设宴。炭火盆里烧着西域的无烟煤,墙上挂着的《上林苑图》是画师连夜赶制的,连鸟兽的羽毛都染得根根分明。他穿着件紫貂裘,是陛下前日赏的,领口的狐毛蹭着下巴,像极了当年在云阳,母亲给他织的兔毛围巾。

"大人,傅晏大人到了。"管家在他耳边低语,递上只锦盒,里面是颗鸽卵大的珍珠,"说是傅太后给您的贺礼,贺您新得的河西牧地。"

董贤打开锦盒,珍珠的光晕映得他眉梢发亮:"告诉傅大人,明日我就把那匹汗血宝马送过去。"他望着满座宾客,个个穿着锦绣,手里的玉杯碰得叮当作响,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满招损",可转念又想,陛下说过"朕的爱卿,配得上这天下最好的东西"。

酒过三巡,董贤忽然让伶人奏《大风歌》。乐声起时,他看见侍中王闳别过脸去,那老臣的胡须上还沾着酒渍,却像带着冰碴子。"王侍中怎么不饮?"董贤举着玉杯走过去,"莫非嫌我这酒不如宫里的?"

王闳猛地将酒杯往地上一摔,瓷片溅起的声音惊得烛火乱晃:"高帝唱《大风歌》时,想着的是平定西海;如今大人唱这歌,却只为享乐!"他指着墙上的《上林苑图》,"那画里的每寸土地,都浸着百姓的血汗,大人敢说自己配得上?"

董贤的脸瞬间涨红:"王侍中喝醉了。”他示意家奴送客,听见王闳在门外骂"竖子乱国",那声音像块石头砸进酒池,荡起满池的冷意。

夜深时,陛下忽然驾临。董贤慌忙迎出去,见陛下裹着件黑貂斗篷,斗篷下摆还沾着霜:"朕听说王闳扫了你的兴?"他伸手摸董贤的脸,指尖的凉意让对方瑟缩了下,"明日就让他去守皇陵,看他还敢不敢多嘴。"

董贤靠在陛下肩头,闻着斗篷上的龙涎香:"臣不怕他骂,臣只怕......"他忽然说不下去,想起白日里郑崇在朝堂上的眼神,像把生锈的刀,"臣想回云阳老家,给陛下种枣子。"

刘欣轻笑出声,笑声在空荡的回廊里回荡:"等朕百岁后,就把皇位传给你。"他忽然指着天边的北斗星,"你看那斗柄,永远指着朕的方向。”董贤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星光落在陛下的睫毛上,像撒了把碎钻,让他忘了所有的不安。

元寿二年的冬夜,汉哀帝的气息渐渐微弱。董贤跪在龙榻前,握着陛下枯瘦的手,那手上的玉扳指还是前日两人共赏的,如今却冰得像块石头。

"陛下说过,要教臣写《急就章》的。"他的眼泪滴在陛下的龙袍上。

陛下忽然睁开眼,浑浊的眼珠望着他:"朕的贤儿......"手指指向枕下的锦盒,"拿着它,去见太后......"话音未落,手便垂了下去,龙袍的衣角在烛火里轻轻晃动,像只折翼的蝶。

董贤捧着锦盒冲进长乐宫时,王政君正坐在镜前卸钗环。太后的白发在烛火下泛着银光,新换上的素服是粗麻布做的,针脚大得能塞进手指。

"陛下......驾崩了。"董贤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残烛,锦盒掉在地上,滚出枚虎符,是调兵用的信物。

王政君瞥了眼虎符,拿起篦子梳着头发:"董大人可知,高帝定下的规矩,外臣不得掌兵符?哀帝在时,老身不说什么;如今他去了,你该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回来了。"

董贤慌忙磕头,额头撞在青砖上咚咚作响:"太后饶命!都是陛下让臣收着的!”

他想起昨夜陛下弥留时,还攥着他的手说"别害怕",可此刻宫门外的甲胄声越来越近,像无数把刀架在脖子上。

"老身听说,你府里的金子比国库还多?"王政君放下篦子,银钗在案上投下细长的影,"那些从百姓手里抢来的田宅,也该还回去了。"她忽然提高声音,"传王莽进殿!"

王莽穿着件旧朝服走进来,腰间的玉带磨得发亮,是他年轻时当黄门郎时用的。"太后,董贤私藏虎符,按律当斩。但念在他曾侍奉陛下,赐他自缢吧。"

董贤被押出长乐宫时,见自己的府邸正冒着浓烟。家奴们抱着金银珠宝往街上跑,却被闻讯赶来的百姓拦住,砖石瓦块像雨点般砸过来。他忽然看见那个在西市骂过他的老兵,正举着锄头喊"奸贼该死",那锄头的木柄上,还刻着"戍边十年"西个字。

囚车经过云阳老家的方向时,董贤望着路边的麦田,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割麦的情景。父亲说"麦芒虽利,却能养人;权势如刀,不慎就会伤己"。那时的阳光落在麦穗上,金得晃眼,不像此刻的雪,冷得刺骨。

自尽前,董贤请求用那件月白色的郎官袍做寿衣。他摸着袍角的补丁,忽然想起初见陛下的那天,柳絮落在他的肩头,陛下笑着说"像朵会飞的花"。窗外的风雪越来越大,掩盖了悬梁的声响,只余下那件龙袍,在寒风里轻轻摇晃,像个无人认领的梦。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皇朝惨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SAS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