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赖在洛阳城头上不肯走,都九月中旬了,日头晒得老城墙砖缝里的草叶打蔫,马小军扛着水准仪从西瓮城下来时,后背的工装早被汗浸得能拧出水。刚拐过城隍庙街角,就瞅见晓棠骑着小电驴停在老槐树下,鹅黄色的防晒衣下摆被风吹得飘,手里还拎着个印着“老洛阳点心”的纸袋子。
“咋在这儿等?不热啊?”马小军赶紧跑过去,把搭在脖子上的毛巾递过去,又伸手想帮她拎袋子。晓棠躲开他的手,笑着把袋子往他怀里塞:“刚从局里出来,顺道给你买的豌豆黄,凉丝丝的,解解暑。你先吃两口,俺有事儿跟你说。”
马小军捏着软乎乎的豌豆黄,甜香混着晓棠身上的栀子花香飘进鼻子,刚歇下去的汗又冒了点,不过是心里头的热。他掰了块塞进嘴里,绵密的甜顺着嗓子眼往下滑,连带着晒得发懵的脑袋都清明了:“啥事儿啊?这么郑重,跟要宣布啥大新闻样。”
晓棠拽着他往老槐树后头挪了挪,避开过往的人群,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红绸子包的小物件,递到他跟前时,耳尖红得跟熟透的樱桃似的:“俺奶……俺奶让俺给你的。你打开瞅瞅。”
马小军的心“咯噔”一下,手都有点抖。红绸子摸着软乎乎的,打开一看,里头是个叠得方方正正的红帖儿,边角用金粉描着小小的喜字,上头还绣着一对鸳鸯,针脚比上次那布老虎还细密。他捏着红帖儿,指腹蹭过上头的针脚,连呼吸都放轻了:“这……这是啥啊?”
“你傻啊?”晓棠戳了戳他的胳膊,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笑,“俺奶说,眼看快霜降了,老城根下的人家都兴这时候订亲,让俺问问你,愿不愿意……跟俺家换帖儿。”
“换帖儿!”马小军嗓门一下子高了,吓得旁边卖烤红薯的大爷都扭头瞅。他赶紧捂住嘴,压低声音,眼睛亮得跟夜里的探照灯似的:“真……真的?奶奶真这么说?”
“可不是嘛。”晓棠低下头,手指绞着防晒衣的带子,“俺奶昨儿个跟张婶、李姨唠了半宿,说你这娃子实诚,修城墙上心,对俺也疼,让俺别磨蹭。还说……还说要是你愿意,就挑个周末,让你妈跟俺奶见个面,把日子定下来。”
马小军手里的红帖儿像是有千斤重,又像是揣了团小火炉,从手心暖到心口。他想起第一次去晓棠家吃茴香饺子的模样,想起奶奶塞给他的布老虎,想起晓棠手把手教他包饺子时温温的手,眼眶突然有点热:“愿意!咋能不愿意!俺这就给俺妈打电话,让她赶紧准备!”
他掏出手机,手指都有点不听使唤,按了好几次才拨通家里的电话。他妈刚接起,他就急着喊:“妈!妈!晓棠奶奶让俺们家换帖儿!就是订亲!俺们要订亲了!”
电话那头静了两秒,接着传来他妈拔高的声音:“啥?订亲?真嘞?小军,你没跟妈开玩笑吧?你跟晓棠说,让她奶奶别着急,俺这就去扯块新布,做两身衣裳,再买点点心,周末一准过去!”
马小军笑着应着,挂了电话还忍不住傻笑,把红帖儿小心翼翼地揣进内兜,又按了按,生怕它飞了。晓棠看着他这模样,忍不住笑:“你咋跟个憨娃子样?不就是换个帖儿嘛,至于这么高兴?”
“咋不至于!”马小军攥住她的手,掌心的汗蹭到她手上,却没敢松开,“晓棠,俺跟你说,打从在城墙根儿第一眼瞅见你,俺就觉得,俺这辈子要找的人就是你。现在能跟你订亲,俺做梦都能笑醒!”
晓棠的手被他攥得发烫,却没挣开,只是把头埋得更低了,小声说:“就你会说好听的。俺跟你说,订了亲也不是完事儿了,你修城墙还得好好干,别到时候让俺奶失望。还有,俺妈要是来了,你别跟在工地上样咋咋呼呼的,嘴甜点儿……”
“知道知道!”马小军赶紧应着,跟上次去晓棠家时一样,不过这次心里头的紧张早被高兴冲没了,只剩下满满的盼头,“俺都记着呢,嘴甜,手勤,不吧唧嘴,夹菜只夹跟前儿的。俺妈还说,要给奶奶带她腌的糖蒜,说老人家爱吃这口。”
“俺奶是爱吃糖蒜,不过你妈也别带太多,家里还有呢。”晓棠说着,抬头看了看天,“日头快落了,你该回工地了吧?周师傅还等着呢。”
马小军这才想起工地上的活儿,不过也不急了,慢悠悠地把剩下的豌豆黄吃完,又把纸袋子叠好揣进兜里:“俺先送你回家,再回工地。这天黑得快,你一个人走老街不安全。”
晓棠没推辞,跟他并肩往老街走。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槐树叶落在晓棠的发梢上,马小军伸手帮她摘下来,指尖蹭到她的耳朵,两人都愣了一下,又赶紧错开眼神,心里头的甜跟刚吃的豌豆黄似的,都快溢出来了。
走到晓棠家门口,李奶奶正坐在门槛上择韭菜,见他们回来,赶紧放下手里的菜,笑着站起来:“小军来了?快进来,俺刚煮了绿豆汤,凉透了,喝两碗解解暑。”
“奶奶!”马小军赶紧上前,想帮着择韭菜,“俺不渴,您坐着,俺帮您择。”
“不用不用,你跟晓棠进屋说话,俺这儿快择完了。”李奶奶把他往屋里推,又给晓棠使了个眼色,“晓棠,给小军倒碗绿豆汤,多放两块冰糖。”
晓棠笑着应了,拉着马小军进了堂屋。屋里比外头凉快,墙上挂着新糊的年画,桌上还放着奶奶白天缝的虎头鞋,针脚细密,看着就暖和。晓棠端来绿豆汤,马小军接过,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凉顺着喉咙往下滑,舒服得叹了口气:“奶奶熬的绿豆汤就是好喝,比工地上的凉水解渴多了。”
“好喝就多喝点。”李奶奶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布包,递给马小军,“这是俺给你妈准备的,里头是两匹布,一匹藏青的,给你爸做件褂子;一匹粉的,给你妈做件衫子。都是好料子,洗了不缩水。你跟你妈说,别再瞎花钱买了,俺这儿还有呢。”
马小军捏着布包,心里头暖烘烘的:“奶奶,您这也太客气了,该俺们给您买东西才对。俺妈说了,周末来的时候,要给您带她腌的糖蒜,还有她蒸的枣馍,说您牙口不好,吃着软和。”
“哎哟,你妈还惦记着俺的牙口,真是个细心人。”李奶奶笑得眼角皱纹都挤一块儿了,“不用带那么多,俺跟晓棠俩也吃不了多少。再说了,以后都是一家人,还这么客气干啥。”
“一家人”这三个字,听得马小军心里头跟灌了蜜似的,赶紧点头:“对,一家人,不客气。”
晓棠在一旁听着,脸有点红,却忍不住笑。她给马小军又添了碗绿豆汤,小声说:“你别光跟奶奶说话,快喝汤,一会儿该凉了。”
马小军赶紧端起碗,几口就喝了,又把碗递给晓棠,嘿嘿笑着:“还想喝一碗。”
李奶奶看着他俩,笑得更欢了:“喝,锅里还有呢,管够。小军啊,俺跟你说,俺们老洛阳订亲,讲究‘三媒六聘’,不过现在不兴那么多虚的了,主要是两家大人见个面,把日子定下来。你看周末咋样?正好你妈也有空,俺让晓棠去买只鸡,再买点排骨,咱在家吃,热闹。”
“中!周末好!”马小军赶紧应着,“俺这就跟俺妈说,让她周末一早就来。对了,奶奶,俺要不要去买点烟酒?还有晓棠,她喜欢啥,俺也给她买。”
“买那干啥!”李奶奶摆摆手,“俺跟你妈都不抽烟喝酒,晓棠也啥都不缺。你要是实在想买,就给晓棠买两朵头花,俺们老洛阳姑娘订亲,都兴戴这个。”
“中!俺记住了!”马小军赶紧掏出手机,记在备忘录里,生怕忘了。
眼看天快黑了,马小军才依依不舍地告辞。李奶奶送他到门口,又叮嘱:“路上慢点,别着急。周末让你妈早点来,俺跟她唠唠嗑。”
“中!奶奶您放心!”马小军答应着,骑上电动车,还忍不住回头瞅了瞅,见晓棠还站在门口,赶紧挥了挥手,才骑着车往工地走。
回到工地,周师傅老远就瞅见他,笑着迎上来:“哟,小军,今儿个咋这么高兴?跟捡了金元宝似的。”
马小军摸了摸内兜的红帖儿,笑得合不拢嘴:“周师傅,俺要订亲了!晓棠奶奶让俺们家周末换帖儿!”
“啥?订亲了?”周师傅也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好啊!好啊!这可是大好事!你这娃子,没白疼晓棠,也没白在城墙根儿下忙活。周末换帖儿,你可得好好准备,别给咱工地丢脸。”
“俺知道!”马小军点头,又想起啥,“周师傅,周末俺想请半天假,陪俺妈跟晓棠奶奶见面,工地上的活儿……”
“放心吧!”周师傅摆摆手,“工地上的活儿有俺呢,你就安心陪你妈,好好跟人家姑娘家订亲。对了,订亲那天,别忘了给俺带块喜糖,让俺也沾沾喜气。”
“中!肯定带!”马小军答应着,心里头充满了干劲。他走到城墙根下,看着自己亲手修复的城墙,砖缝里的灰浆己经干了,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他想起晓棠的笑脸,想起奶奶的糖蒜,想起妈妈的枣馍,还有兜里的红帖儿,觉得这日子就跟刚熬好的绿豆汤似的,甜丝丝的,满是盼头。
接下来的几天,马小军跟打了鸡血似的,干活格外卖力。修城墙时,比平时更细心,连砖缝里的小石子都要抠出来;收工后,还主动帮着周师傅整理工具,跟小学徒讲城墙砖的编号规矩。工地上的人都瞅着他不对劲,问他是不是有啥喜事,他只是嘿嘿笑,不说话,却把那股子高兴劲儿传染给了所有人。
周五晚上,马小军跟他妈通了电话,他妈说己经把糖蒜、枣馍都准备好了,还扯了块新布,做了件新褂子,就等着周末去晓棠家。马小军又跟晓棠发了信息,问她明天想吃啥,晓棠说不用买啥,奶奶己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让他早点休息,别紧张。
马小军放下手机,摸了摸枕头边的红帖儿,又想起白天去百货楼给晓棠买的头花——是两朵粉色的绢花,带着小小的珍珠,老板说现在姑娘家都喜欢这个。他把花放在红帖儿旁边,心里头盼着明天快点来。
好不容易熬到周六早上,天刚亮,马小军就起来了。他穿上妈新做的藏青褂子,又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特意擦了鞋,跟上次去晓棠家时一样,不过这次更紧张,也更高兴。他妈提着糖蒜、枣馍,还有给奶奶买的点心,跟他一起往晓棠家走。
刚到老街口,就见晓棠跟奶奶站在门口等。李奶奶穿着新做的蓝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别了个银簪子;晓棠穿着粉色的连衣裙,头上戴着马小军买的头花,看着跟朵刚开的桃花似的。
“阿姨,您来了!”晓棠赶紧上前,接过马小军妈手里的东西,“快进屋,屋里凉快。”
“哎,晓棠真俊!”马小军妈拉着晓棠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这头花真好看,跟你真配。”
李奶奶也笑着迎上来:“他婶子,快进来,俺刚煮了小米粥,还热着呢。”
一行人进了屋,晓棠端上小米粥,又摆上奶奶做的油饼、鸡蛋,还有马小军妈带来的糖蒜。马小军妈跟李奶奶坐在一块儿,唠着家常,从马小军小时候的糗事,说到晓棠在文旅局的工作,时不时还笑出声来。马小军跟晓棠坐在一旁,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有点不好意思,却忍不住笑。
吃完饭,李奶奶从里屋拿出个红漆盒子,打开一看,里头是两副银镯子,还有一块玉佩。她把镯子递给马小军妈:“他婶子,这是俺给晓棠准备的,现在订亲兴这个,你收下,回头给晓棠戴上。这玉佩是俺年轻时俺老伴给俺的,现在给小军,保佑他平平安安的。”
马小军妈赶紧推辞:“嫂子,这太贵重了,俺不能收。俺们小军能娶晓棠,是他的福气,咋还能让你破费。”
“哎,这不是破费,是俺的心意。”李奶奶把镯子塞进她手里,“以后都是一家人,还分啥你的我的。你就收下,不然俺可不高兴。”
马小军妈只好收下,又从包里拿出个红包,递给晓棠:“晓棠,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你收下,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晓棠想推辞,被李奶奶按住了:“收下吧,这是阿姨的心意,你不收,阿姨该不高兴了。”
晓棠只好收下,红着脸说了声“谢谢阿姨”。
接下来,两家大人就开始商量订亲的日子。李奶奶说:“俺找人算了,下个月初三是个好日子,宜嫁娶,宜订亲,咱就选这天吧。到时候,俺请张婶、李姨来帮忙,在家做两桌菜,把亲戚都请来,热闹热闹。”
马小军妈赶紧点头:“中!初三好!俺回去就准备,给小军做身新衣裳,再买点烟酒糖茶,到时候让小军风风光光地来订亲。”
“不用那么麻烦。”李奶奶摆摆手,“咱都是实在人,不用搞那些虚的。只要孩子们高兴,俺们老的就放心了。”
马小军坐在一旁,听着两位老人商量着订亲的日子,看着晓棠红扑扑的脸,心里头甜滋滋的。他知道,从今天起,他跟晓棠的日子就跟这老城根下的城墙一样,要一砖一瓦地垒,要用心去呵护,才能过得踏实,过得长久。
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马小军妈要回去准备订亲的东西,李奶奶挽留不住,只好让晓棠跟马小军送送她。走到老街口,马小军妈拉着晓棠的手,又叮嘱:“晓棠,以后小军要是敢欺负你,你就跟阿姨说,阿姨替你收拾他。”
晓棠笑着点头:“阿姨,小军不会欺负我的。”
马小军赶紧表决心:“妈,俺肯定好好对晓棠,不让她受一点委屈!”
马小军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知道就好。行了,你们回去吧,别让你奶奶等急了。”
看着妈走远了,马小军才转过身,握住晓棠的手:“晓棠,下个月初三,俺就来跟你订亲了。”
晓棠点点头,耳尖红红的,小声说:“嗯。你到时候可别紧张,别跟上次包饺子似的,手忙脚乱的。”
“俺不紧张!”马小军笑着说,“有你跟奶奶在,俺啥都不怕。对了,订亲那天,俺还要给你买束花,跟电视里样,浪漫一回。”
晓棠忍不住笑:“你可别买那些不实用的,还不如给俺买两斤苹果,甜丝丝的,还能放。”
“中!买苹果!”马小军赶紧答应,“你喜欢吃啥样的,红的还是青的?俺到时候去水果摊挑,一个个捏,保证甜。”
两人并肩往回走,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晓棠的手被马小军攥着,温温的,有点发烫,却不想松开。她知道,这个修城墙的憨娃子,虽然不会说啥甜言蜜语,却会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实处——修城墙时会把老砖编号收妥,吃饺子时会先给奶奶夹,知道她爱吃苹果就记着要挑最甜的,连她随口提的小事都放在心上。
快到家门口时,晓棠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物件递给马小军——是枚用红绳系着的平安扣,玉色温润,边缘磨得光滑,一看就是戴了有些年头的。“这是俺妈留下的,”她声音轻轻的,“俺奶说,订亲时给你戴上,能保你修城墙时平平安安的。”
马小军接过平安扣,触手温凉,红绳缠在指尖像团暖火。他笨手笨脚地想自己戴上,却总也系不好扣。晓棠忍不住笑,伸手帮他拢住后颈的头发,指尖轻轻蹭过他的皮肤,带着点痒意。“别动,俺帮你系。”她的气息落在马小军耳边,软乎乎的,他赶紧屏住呼吸,连脖子都不敢动一下。
平安扣戴好时,晓棠还轻轻拽了拽红绳,确认系紧了才松手:“好了,这样就不会掉了。”马小军摸着胸前的平安扣,又摸了摸内兜的红帖儿,心里头满得快要溢出来——一边是奶奶给的念想,一边是晓棠的牵挂,还有妈和奶奶唠嗑时的热乎劲儿,这日子啊,比老城根下晒透的糖蒜还入味,比刚出锅的茴香饺子还暖心。
李奶奶早站在门口瞅着了,见他俩回来,笑着招手:“快进来,俺刚烤了红薯,甜得流油,给你们留着呢。”马小军拉着晓棠往里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屋里的红薯香混着淡淡的玉兰花味飘过来,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地上,连灰尘都在光里跳着欢实的舞。
他看着眼前的祖孙俩,看着胸前的平安扣,忽然觉得,自己修的不只是老城墙,更是往后的日子——得像砌砖那样,一块一块码得瓷实,像勾缝那样,一点一点填得满当,才能让身边的人都踏实,都暖和。
“奶奶,红薯甜不甜?”马小军凑过去,眼睛亮晶晶的。李奶奶笑着拍了拍他的手:“甜!比你上次买的耙耙柑还甜!”晓棠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出了声,屋里的笑声裹着红薯香,飘出窗外,落在老城根的砖缝里,也落在了俩人心头最软的地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SB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