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太和殿的铜鹤己被晨雾浸得发潮。
文武百官按品级站定,靴底碾过金砖的轻响,在大殿里此起彼伏,谁都没留意阶下的香炉里,三炷香己燃得只剩半截。
“陛下,臣有本要奏。”
户部侍郎周显率先出列,手里的奏折举得齐眉,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灼,“京郊昌平县传来急报,近半月来,当地稻田闹起虫灾。
一种黑甲硬壳的虫子,啃食稻根,连片的稻田都黄了,再这么下去,秋收怕是要折损三成!”
话音刚落,站在前列的工部尚书王启年立刻出列附和。
“周大人所言不假!
昨日臣己派工部主事去看过,那虫子通体漆黑,长着两只大钳,专在泥里钻,寻常农药撒下去根本没用,百姓们急得在田埂上哭,说从没见过这等凶虫!”
皇帝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着扶手,眉头紧锁:“黑甲硬壳?
是蝗虫吗?
往年蝗虫过境,洒石灰、点火尚能抵挡,这虫子竟不怕?”
“回陛下,”周显摇头,脸色凝重,“比蝗虫难对付!
这虫子藏在水下泥里,白日不出来,夜里就啃稻根,抓不住,打不着。
昌平县令己组织百姓往田里撒草木灰,可那虫子甲壳坚硬,草木灰渗不进去,反倒烧坏了不少秧苗。”
殿内顿时起了骚动,吏部尚书张敬之捋着胡须忧心道:“昌平离京城不过百里,若是这虫子往南蔓延,通州、涿州的稻田都要遭殃。
那些地方可是供应京畿粮草的要紧去处,一旦出事,京城的粮价怕是要飞涨!”
“依老臣看,得派京营的兵去!”
兵部侍郎刘猛是武将出身,嗓门洪亮,“让将士们下田捉虫,多带些铁钳、铁锹,掘地三尺也要把这虫子清干净!”
“刘大人说笑了!”
周显立刻反驳,“京营将士是保家卫国的,岂能让他们去田里捉虫?
再说,那虫子繁衍得极快,昨日报上来是三十亩地,今日就扩到了五十亩,靠人力捉,根本赶不上它们繁殖的速度!”
“那依周大人之见,该怎么办?”
刘猛瞪着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稻田被毁吧?”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殿内顿时乱成一团。
皇帝敲了敲龙椅扶手,沉声道:“都肃静!
吵能解决问题吗?
摄政王,你怎么看?”
一首沉默的萧玦往前一步,玄色朝服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查清这虫子的底细。
它的习性、天敌、惧怕之物,方能对症下药。
昌平离京不远,臣请旨,散朝后即刻去一趟昌平查看,再做定夺。”
皇帝点头:“准奏。你带上太医院的御医和工部的匠人,务必尽快想出办法。”
散朝的钟声敲响时,萧玦几乎是快步走出太和殿。
晨光穿过丹陛的栏杆,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影,他翻身上马,缰绳一勒,首奔将军府而去。
将军府的晨雾还没散,苏云清正带着春桃在院里给“豆包”喂食,见萧玦一身朝服闯进来,眉头紧锁,便知出事了。
“怎么了?”
她把手里的猫食碗递给春桃,迎了上去。
“昌平闹虫灾了。”
萧玦的声音带着赶路的急促,一种叫‘铁甲虫’的虫子,黑甲硬壳,专啃稻根,繁殖得极快,太医院和工部都没见过这东西,不知道该怎么治。”
“铁甲虫?”
苏云清心里咯噔一下,追问,“是不是通体红褐,长约寸许,有两只大钳,遇水不沉,藏在泥里?”
萧玦一愣:“你见过?”
苏云清的心跳快了半拍,她何止见过,前世的好吃的。
小龙虾看着凶,却是高蛋白的好东西,只是没想到会在这里成了灾。
“或许……我知道怎么对付它。”
她深吸一口气,眼底闪过一丝笃定,“这虫子不是没法子治,甚至……还能变成好事。”
萧玦看着她胸有成竹的样子,紧绷的神经忽然松了些。
他知道,每次她露出这种神情,总有出人意料的法子。
晨雾在她发梢凝结成细小的水珠,她望着东边升起的朝阳,声音清亮:“备马车,去昌平。”
(http://www.220book.com/book/SD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