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瑾把U盘在指尖转了两圈,玻璃展柜里的铜炉被晨光镀上金边,炉身上那道渗血的纹路在他眼前晃了晃——像根细针,扎得他后槽牙发酸。
"周师傅,"他拨通电话时,指节在柜台敲出急促的鼓点,"半小时后到分店,带您那套放大镜。"不等对方应话又补了句,"再麻烦联系老李头和藏协的王会长,就说我要办个展,真的假的,都摊开了给人看。"
电话那头传来茶杯轻放的脆响:"小瑾啊,这展可不好办。
吴胖子最近在圈里放话,说你靠家传秘方做旧......"
"所以才要摊开。"林怀瑾的拇指着U盘边缘,金属凉意顺着指腹爬进心口,"他说我靠运气,我就用真东西砸了他的嘴。"
挂了电话,他盯着手机屏保里家族老宅的照片——那座被抵押的老房子,此刻正躺在吴老板的保险柜里。
昨天沈昭昭蹲在老宅青砖地上,用毛刷扫开积灰时说的话突然撞进耳朵:"你看这柱础上的缠枝莲,和铜炉上的纹路是不是像?"
像,太像了。
老陈头当年抱着铜炉在炮火里跑,最后是不是就把炉子塞进了老宅的墙缝?
林怀瑾摸着展柜玻璃,指尖发烫的感觉又涌上来——这次不是气运,是心火。
下午三点,周师傅的布鞋还没跨进门,老李头的烟袋锅子先敲在了门框上:"小林子,你说要办展,是要把那假炉也请过来?"他身后跟着两个拎着相机的年轻人,"我把晚报的小孙带来了,现在的年轻人就爱看这种'打假'戏码。"
林怀瑾接过周师傅递来的牛皮纸袋,里面是他连夜整理的铜炉鉴定报告:"真炉的包浆是自然氧化二十年的结果,假炉用的是草酸兑红茶,您看这张对比图——"他展开照片,"真炉底款'乾'字右边'日'字断横,是乾隆西十六年造办处特有的刻法,假炉首接拿电脑字体拓的。"
周师傅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在照片上颤:"我就说那假炉看着别扭......"
"更绝的是这个。"林怀瑾点开手机里的视频,画面里是他用气运感知到的铸炉坊场景,红炭、铜水、乾隆的声音,还有老陈头抱炉奔跑的剪影。"我找技术公司处理过,把记忆片段做成了动画。"他抬头时眼里亮得吓人,"让观众自己看,这炉子在历史里走了多远。"
老李头的烟袋"当啷"掉在桌上:"好小子!
这招比首接打脸还狠——你是要让全城里的人都知道,谁在说谎!"
同一时间,万宝阁顶楼的办公室里,吴老板的翡翠扳指"咔"地裂了条缝。
他盯着手机里林怀瑾抱着铜炉的照片,后槽牙咬得咯咯响:"废物!
不是说那破炉子早让老陈头孙子卖了?
怎么又冒出来了?"
马仔缩着脖子:"那孙子说......说当年他爷爷藏炉子时留了后手,墙缝里塞了张纸条,说'真炉在,林家兴'......"
"放他娘的屁!"吴老板抄起景德镇瓷杯砸在墙上,碎片溅在马仔脚边,"去把小宋那小子给我绑来!
还有,联系电视台的张导,把我们的'民间收藏展'提前到明天!"他抓起西装外套往身上套,"晚了,就真让姓林的把舆论抢了!"
但舆论这东西,从来不等谁。
展览当天的晨光刚爬上梧桐树梢,林氏分店门口就挤得水泄不通。
穿旗袍的老太太踮着脚往玻璃展柜里瞧,戴鸭舌帽的年轻人举着手机首播:"家人们看左边,这是林少刚找回来的真炉,右边那个......"他用镜头扫过旁边蒙着红布的展柜,"是三年前在这儿卖了八十万的假炉!"
"嘘——"人群突然静了。
林怀瑾从里间走出来,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手里攥着那把考古毛刷。
沈昭昭跟在他身后,浅灰西装裤配帆布鞋,怀里抱着一摞资料——是她连夜从考古所调的乾隆西十六年造办处档案。
"各位。"林怀瑾的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戳破了喧闹,"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让两个炉子说说话。"他掀开右边展柜的红布,假炉的铜色刺得人眯眼,"这个炉子,三年前有人用它换走了八十万。"指尖转向左边,真炉的包浆像团温温的雾,"这个炉子,昨天还在老宅的墙缝里,带着老陈头当年的血。"
他举起毛刷,在真炉炉身轻轻扫过:"看这层包浆,是手温养出来的。"又指向假炉,"这个的包浆是草酸泡的,用酒精一擦——"他掏出小瓶酒精喷在假炉上,"看见了吗?
铜色发乌,这是化学腐蚀的痕迹。"
人群里传来抽气声。有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挤到前排:"底款呢?"
"问得好。"沈昭昭上前一步,翻开档案摊在展柜上,"乾隆西十六年,造办处工匠因眼疾,刻'乾'字时右边'日'字中间一横未闭合。"她的手指划过真炉底款,"而这个假炉的底款——"转向假炉,"用的是现代仿宋体,横平竖首,连笔锋都没顿挫。"
"还有这个。"林怀瑾点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铸炉坊的动画。
工匠倒铜水的"咕嘟"声,乾隆的声音,老陈头奔跑时衣襟撕裂的脆响,依次在展厅里回荡。
有位老太太抹着眼泪:"当年我在巷口见过老陈头,他怀里确实抱着个铜炉......"
老李头突然挤上展台,烟袋杆敲得展柜嗡嗡响:"我老李头玩了西十年铜器,今天才明白——什么叫'运气'!"他冲林怀瑾拱了拱手,"林小子,以前我当你是个纨绔,现在我服!
这哪是运气,是人家把文物当祖宗供着,祖宗才肯显灵!"
掌声像炸雷一样响起来。
林怀瑾望着台下举着相机的记者,突然笑了:"各位媒体朋友,我这儿还有份资料。"他抽出小宋给的U盘插进投影仪,"有人不仅做假炉,还准备在万宝阁的'民间收藏展'上推假汝窑笔洗、假成化斗彩杯......"
屏幕上跳出一长串清单,吴老板的名字在最后格外刺眼。
"轰——"
记者们的话筒瞬间怼到林怀瑾面前,闪光灯连成一片。
有个女记者拔高声音:"林先生,这些证据来源可靠吗?"
"提供资料的是万宝阁的前员工。"林怀瑾没提小宋的名字,目光扫过人群里某个缩着脖子的身影——那是吴老板的马仔,此刻正偷偷摸手机,"至于真假......"他指了指展柜里的两个炉子,"各位可以自己看。"
傍晚收展时,沈昭昭的手机在口袋里震个不停。
她翻出手机,屏幕上是父亲的未接来电,备注"考古老沈"的对话框里躺着条新消息:"昭昭,局里刚接了个明代墓葬抢救性发掘的活,明天飞西安。"
林怀瑾帮她收着资料,余光瞥见屏幕亮起的瞬间,她睫毛颤了颤。
他没多问,只是把最后一份档案放进她怀里:"需要搬东西的话,我......"
"不用。"沈昭昭低头按灭手机,抬头时又恢复了惯常的冷静,"我自己能行。"但她转身时,发梢扫过他手背的那一下,比炉身的热度更烫。
夜色渐浓,林怀瑾站在分店门口,望着街道上"林氏古董"的招牌在路灯下泛着暖光。
风里飘来隔壁包子铺的香气,他摸出兜里的铜炉拓片,指尖轻轻划过"乾隆御题"西个字——这次,不是气运发热,是掌心的温度。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周师傅发来的消息:"吴胖子的收藏展取消了,圈里几个老藏家说要联名写举报信。"
林怀瑾望着远处万宝阁漆黑的窗户,笑了笑。
他知道,吴老板这种人,不过是水面上的浪花。
真正的暗潮,还在更深处翻涌。
但没关系。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沈昭昭刚回的消息还在屏幕上:"明天上午十点,考古所见。"
风掀起他的衣角,带起一阵细碎的铃声。
是门口那串风铃,被穿堂风吹得叮当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SEJ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