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红正给小燕子熨烫嫁衣的下摆,听见柳青这话,手里的烙铁顿了顿:“请满人嬷嬷?这主意倒是稳妥,咱们汉人的规矩我懂些,可富察府是旗人,指不定有啥讲究,别到时候出了岔子。”
院里的八仙桌上堆着刚算好的流水席菜单,柳青用毛笔圈着“红烧肘子”和“西喜丸子”,闻言抬头道:“我昨儿去前门大街的茶馆打听了,说东城有位姓苏的嬷嬷,原是宫里出来的,专给旗人姑娘备嫁,规矩懂的透透的,就是工钱贵些。”
“贵也得请!”柳红把烙铁往火上添了添,火星子溅起来,映得她眼睛发亮,“咱们小燕子的婚事,不能省这笔钱。苏嬷嬷什么时候能来?最好让她瞧瞧这嫁衣合不合规矩,还有梳头的讲究,旗人不是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那套吗?得让她手把手教。”
“我这就去请!”柳青把毛笔往笔筒里一插,起身就往外走,又被柳红叫住。
“等等!”柳红从匣子里摸出块碎银子塞给他,“带上这个,显得咱们有诚意。对了,问问苏嬷嬷,跨火盆是不是得用炭火?马鞍子是不是得找个新的?这些物件咱们都得提前备好。”
柳青揣着银子走了,柳红转身进了东厢房,见小燕子正对着铜镜发呆,手里捏着那支银簪。“想啥呢?”她走过去,从镜中打量着她,“脸盘儿这么周正,再化上妆,保管把富察府的人都惊着。”
小燕子被说得不好意思,挠挠头:“我从没化过妆,到时候别弄成个花脸猫。”
“那哪能!”柳红拍着胸脯,“我己经托人去请西城的李娘子了,她是京城出了名的巧手,当年顺承郡王府的格格出嫁,就是她化的妆,据说能把单眼皮画成双眼皮,还看不出来痕迹。”
正说着,张奶奶端着一碟刚炸好的糖耳朵进来:“歇会儿,尝尝奶奶的手艺。”她看着桌上的嫁衣,叹了口气,“当年我嫁人的时候,就抹了点胭脂,哪有这么讲究。”
“时代不同了嘛!”柳红拿起一块糖耳朵递给她,“咱们小燕子要风风光光的,妆容衣裳都得是顶好的,不能让富察府的人觉得咱们怠慢。”
孙婆婆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个红布包:“我给小燕子备了个压箱底的,是我年轻时戴的银镯子,虽说旧了点,可寓意好,保平安的。”
小燕子接过红布包,打开一看,两只银镯子磨得发亮,上面刻着简单的“平安”二字。她眼眶一热,往手腕上一戴,大小正合适:“谢谢孙婆婆,我一定戴着。”
傍晚时分,柳青带着苏嬷嬷回来了。那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穿着深蓝色的旗装,走路稳稳当当,眼神却很亮,扫了眼院里的布置,微微点头:“院子收拾得利落,有福气。”
柳红赶紧把人往屋里请,奉上热茶:“嬷嬷,劳您跑一趟,我们是实在不懂旗人的规矩,怕委屈了孩子。”
苏嬷嬷呷了口茶,目光落在东厢房的嫁衣上:“先看看嫁衣吧。”她走到衣架前,伸手摸了摸面料,又翻看了领口的盘扣,“缎子是好缎子,绣工也细,就是这盘扣得改改,旗人姑娘出嫁,得用‘子孙扣’,寓意多子多福。”她又指了指袖口,“这里得加圈金线滚边,才显得郑重。”
小燕子听得认真,一一记在心里:“那我让柳红找人改改。”
“梳头的规矩更要讲究。”苏嬷嬷放下茶杯,正色道,“明日我带篦子来,得用桃木梳,梳的时候要念喜歌,‘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发式得盘‘旗髻’,插上金簪银钗,左边插凤,右边插牡丹,不能乱了顺序。”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雨巷逢君》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柳红赶紧取来纸笔,一笔一划记着:“桃木梳,喜歌,旗髻,凤左牡丹右……记下了。”
“跨火盆和跨马鞍也有说法。”苏嬷嬷继续道,“火盆得用炭火,烧得旺旺的,新娘子跨过去,寓意日子红红火火;马鞍子得找新的,上面铺块红布,跨的时候要说‘平安度过’,讨个平安吉利。这些物件得提前备好,我明日来瞧瞧。”
送走苏嬷嬷,柳红长舒一口气:“幸好请了她来,不然真要出洋相。”她看着记满字的纸,忽然一拍额头,“还有流水席!咱们算着要摆多少桌?”
“街坊邻居加上杂耍班子的兄弟,少说也得二十桌。”柳青扳着手指头算,“每桌八荤八素,得提前找好厨子,借好桌椅板凳。我看就请街口的王厨子,他做的红烧肉最地道。”
“桌椅我去借,”张奶奶接口道,“隔壁胡同的李掌柜开杂货铺,家里堆着不少闲置的桌椅,我去跟他说。”
“碗碟筷子我来备,”孙婆婆也不含糊,“前几日刚买了两箱新碗,正好派上用场。”
小燕子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分工,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她原以为出嫁只是自己的事,没想到这院里的每个人都当成了头等大事,从梳头的嬷嬷到流水席的碗筷,样样都想得周到。
第二日天不亮,苏嬷嬷就带着桃木梳和一盒珠钗来了。她让小燕子坐在镜前,先用篦子细细篦通头发,一边篦一边念喜歌,声音洪亮又喜庆。柳红在一旁看着,手里的针线也没停,正给嫁衣改盘扣。
“记住了,跨火盆时脚要抬高点,别踩灭火星;跨马鞍时身子要首,不能弯腰。”苏嬷嬷一边盘发一边叮嘱,手指灵巧地将头发挽成一个圆润的旗髻,“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错不得。”
小燕子对着镜子点头,看着镜中的自己头发高高盘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忽然觉得陌生又新奇。
与此同时,柳青正指挥着人搭棚子。街口的空地上,十几根竹竿撑起蓝布棚,底下摆上借来的桌椅,王厨子带着两个徒弟支起了大灶台,锅里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飘出半条街。杂耍班子的兄弟们也来了,有的帮忙劈柴,有的帮忙洗碗,连宝丫头和虎子都提着小篮子,给棚子周围挂红绸。
傍晚时分,李娘子也来了。她带来个精致的匣子,里面装着胭脂水粉,光是胭脂就有三种颜色。“我给姑娘化个‘桃花妆’,既喜庆又不张扬。”李娘子笑着打开匣子,用指尖蘸了点玫瑰色的胭脂,轻轻点在小燕子颧骨上,“你皮肤底子好,稍微点缀就好看。”
镜子里的少女,眉梢被细细描过,眼角点了点金粉,嘴唇涂着娇艳的胭脂,既保留了平日里的灵动,又添了几分新娘子的娇羞。柳红看得首点头:“真是仙女下凡了!”
大婚头一日,一切都准备妥当。火盆里的炭火烧得通红,马鞍子铺着崭新的红布,摆在院门口;流水席的棚子搭得整整齐齐,碗碟筷子码得像小山;小燕子的嫁衣改好了盘扣,滚了金线,挂在东厢房的衣架上,在烛光下闪着柔和的光。
夜深了,柳红躺在小燕子身边,帮她压了压被角:“紧张不?”
小燕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有点,可更多的是高兴。”她摸了摸头上的银簪,“有你们在,我啥都不怕。”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嫁衣上,像撒了层碎银。柳红看着她熟睡的侧脸,心里默默想着:明天,一定要让小燕子风风光光地出嫁,从这个他们亲手重建的家里,走向更幸福的未来。而这满院的欢喜与热闹,这琐碎却温暖的准备,都是给她最好的嫁妆。
(http://www.220book.com/book/SIF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