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7章 四海未平,余波扰清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烤串也能让我称霸 http://www.220book.com/book/SILB/ 章节无错乱精修!
 

青石镇的晨露刚打湿窗台上的火椒苗,就被一阵争吵声搅散了。林炙握着刚削好的竹串走出小馆,看见赵老憨正和两个穿绸衫的汉子推搡,酱色的围裙上沾着不少泥点。

“你们这帮黑心肝的!”赵老憨的旱烟杆掉在地上,被踩成了两截,“山笋五文钱一斤收?当老子是傻子?去年还八文呢!”

穿绸衫的汉子皮笑肉不笑地踢了踢地上的笋筐:“赵老爹,这价是西海商会定的,整个青石镇都这价,您不乐意?行啊,往后您这铺子的火椒,可别想从咱们手里过。”

林炙的目光落在汉子腰间的玉佩上——是西海商会的标记,雕着条吐信的蛇。自从“快意烤”倒了,这伙人就像阴沟里的老鼠,总在暗处搅事,没想到敢闹到青石镇来。

“火椒我们自己有。”林炙把赵老憨拉到身后,“山笋我们也自己挖,不劳商会费心。”

汉子上下打量他,忽然笑了:“哟,这不是林大东家吗?放着京城的商号不管,躲在这穷镇子烤串,是怕了银面具,还是怕了朝廷的刀?”他故意提高嗓门,“乡亲们快来看看!当年吹得天花乱坠的林记,如今连自家的料都保不住,还得靠挖山笋过日子!”

看热闹的人围了上来,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对着小馆的招牌指指点点。林炙知道,这是西海商会的老把戏——先压价搅黄原料,再散布谣言毁名声,最后趁虚而入吞并生意。

“山笋是咱青石镇的土产,”林炙没理那汉子,转向围观的乡亲,“价钱该由咱自己定。明天起,小馆收山笋,十文钱一斤,现收现结。”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十文钱比往年最高的价钱还高,连赵老憨都拽他的袖子:“东家,这价会亏的!”

“亏不了。”林炙拿起串刚烤的山笋串,举得高高的,“咱青石镇的笋,甜津津的,配着红泥镇的火椒,就是独一份的味。往后‘林炙小馆’的限定串,就用这笋,卖得贵点,还怕赚不回本钱?”

他的话像炭火点燃了干柴,乡亲们立刻涌回家拿筐,连那两个汉子都被挤得踉跄后退。穿绸衫的狠狠瞪了林炙一眼:“你等着!”转身钻进了镇口的马车。

柳青青从馆里走出来时,手里捏着块刚从汉子身上扯下的布角,上面绣着半个蛇头:“是西海商会的副总管,姓钱,出了名的阴狠。他们敢来青石镇,肯定不止压价这么简单。”

“我知道。”林炙看着镇外的山路,“他们想逼我回红泥镇,逼我去赴银面具的‘认亲宴’。”他把布角扔进炭火盆,火苗蹿起老高,“可我偏不遂他们的意。”

接下来的几天,小馆的生意格外红火。乡亲们送来的山笋堆成了小山,柳青青想出个新法子,把笋切成丝,拌上秘料,做成“凉拌笋丝串”,清爽解腻,连不爱吃辣的老人都抢着买。狗娃的烤串车也摆在了小馆门口,父子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把青石镇的烟火气搅得热热闹闹。

可西海商会的阴招紧跟着就来了。先是镇后的山泉被人投了脏东西,漂着层油花,没法用来泡笋;接着是夜里有人放火烧山,幸好被巡夜的狗娃发现,只烧了半片竹林;最缺德的是,他们不知从哪弄来些发了霉的火椒,偷偷塞进小馆的料桶,故意让吃串的客人发现,嚷嚷着“林记的串用霉料”。

“这群杂碎!”赵老憨气得要提刀去找他们拼命,被林炙拦住了。

“别急。”林炙指着料桶里的霉椒,“这火椒的蒂是黑的,咱用的都是新鲜蒂,一看就是后塞进去的。他们想毁名声,咱就让他们自食其果。”

他让狗娃把发霉的火椒挑出来,摆在小馆门口,旁边放块木牌,写着“西海商会赠霉椒,多谢厚爱”。又让柳青青把被污染的山泉水样送到县衙,附上乡亲们的证词。

县太爷本就看不惯西海商会横行霸道,当即派人去查,果然在镇外的破庙里抓到了偷脏东西的人,嘴里还叼着商会的令牌。这下真相大白,青石镇的人更恨西海商会了,连带着小馆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姓钱的副总管没善罢甘休。这天傍晚,他带着十几个打手堵在小馆门口,手里拿着张地契:“林炙,这小馆的地,当年是咱商会的产业,现在到期了,要么搬出去,要么交十倍的租金!”

林炙看着地契上的印章,冷笑一声:“这地是赵老哥五年前从李老汉手里买的,有官府的文书,你这地契是伪造的吧?”

“伪造?”姓钱的把地契拍在桌上,“你敢说这印章是假的?信不信我现在就拆了你的铺子!”

打手们撸起袖子就要动手,却被突然赶来的巡察使拦住了。胡大不知何时带了人来,手里提着个麻袋,往地上一倒,滚出几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人——正是前几天放火烧山的家伙。

“钱总管,”胡大的刀架在姓钱的脖子上,“私放野火,伪造地契,够你蹲十年大牢了。要不要跟我回红泥镇,好好说道说道?”

姓钱的脸瞬间惨白,腿一软跪在地上:“胡爷饶命!是银面具让我干的!他说只要把林东家逼回红泥镇,就给我当西海商会的总掌柜!”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水里,溅得人心里发寒。连柳青青都皱起眉:“银面具和西海商会勾结了?”

“不止勾结。”林炙捡起地上的地契,指尖划过伪造的印章,“姓钱的只是个幌子,银面具想让我知道,就算躲到青石镇,他也能搅得鸡犬不宁。他想逼我主动去找他。”

胡大踹了姓钱一脚:“东家,要不要把这伙人送官?”

“送。”林炙的目光落在镇外的路上,“但别送青石镇的衙役,送红泥镇的刑部衙门。顺便告诉银面具,七月初七,我会去火神庙。”

柳青青猛地抬头:“你真要去?”

“不去怎么办?”林炙看着她,眼里有她看不懂的沉重,“他抓了石头,抓了可能知道你身世的人,还握着林记的秘料。我不去,遭殃的是咱们的人。”他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还是凉的,“但我不会一个人去。”

胡大立刻明白:“我这就回红泥镇布置,保证让银面具有来无回!”

“等等。”柳青青从袖中掏出个小小的银哨,递给林炙,“这是于阗王给的,危急时刻吹响,西域的骑兵会赶来。”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别逞强。”

林炙把银哨揣进怀里,像揣着团暖烘烘的火。

夜里,小馆打烊后,林炙独自坐在门槛上,看着天上的月亮。赵老憨端来碗热汤,坐在他身边:“东家,我知道你心里苦。其实……我早就知道银面具会来。”

林炙猛地转头:“你知道什么?”

赵老憨从怀里掏出半块银面具,正是林炙上次离开时看到的那块。月光照在上面,“炙”字的刻痕格外清晰。

“二十年前,红泥镇的火神庙塌了半边,我在瓦砾堆里捡的。”赵老憨的声音发颤,“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只觉得上面的字眼熟。后来你在青石镇烤串,我看到你账本上的签名,才知道……这上面的‘炙’,和你的名字一样。”

林炙捏着那半块面具,指尖冰凉。赵老憨捡的不是普通的碎片,是银面具故意留下的线索,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还有这个。”赵老憨又掏出封信,是用油布包着的,“昨天姓钱的被抓后,有人塞给我的,说务必让你看。”

信封里只有张字条,是银面具的笔迹:“青石镇的山笋,和红泥镇的火椒,本是同根。七月初七,火神庙顶,让你看看根是什么样。”

林炙看着字条,忽然想起李墨在《风味地理志》里写的:“味在西方,根在红泥。”难道银面具说的“根”,不只是林记的秘料,还有他的身世?还有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镇子之间的联系?

远处传来狗娃的梦话,说的是明天要多挖些山笋。林炙把半块银面具和字条揣进怀里,心里清楚,青石镇的清静日子到头了。

但他不后悔。至少他在这里有过安稳,有过和柳青青的默契,有过乡亲们的烟火气。这些就像烤串时的底味,再辣再烈,都藏着股踏实的香。

七月初六的清晨,林炙最后看了眼“林炙小馆”的招牌,蓝印花布在风里轻轻晃。他对赵老憨说:“等我回来,咱们的限定串,就叫‘根串’。”

赵老憨点点头,眼里的泪差点掉下来:“我给你留着最新鲜的山笋。”

林炙和柳青青、胡大往红泥镇走时,青石镇的乡亲们都来送行,手里捧着山笋、野蜜,还有狗娃连夜烤的串。

走到镇口的老槐树下,林炙忽然停下脚步。树身上的“串”字被人用红漆描过,鲜艳得像火。他知道,这是青石镇的人在告诉他,无论火神庙里有什么等着他,这里永远是他的退路。

可他没看到,赵老憨站在小馆的门槛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悄悄把那半块银面具扔进了炭火盆。面具融化时,露出里面刻着的另一个字——“赵”。

红泥镇的方向,乌云正慢慢压过来,像要把整个镇子都吞进去。林炙握紧了怀里的银哨,知道那场迟来的“认亲宴”,终于要开席了。而宴席的主菜,或许就是他自己。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烤串也能让我称霸

    (http://www.220book.com/book/SIL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烤串也能让我称霸 http://www.220book.com/book/SIL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