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园区新貌与远方回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7年6月26日的杭州,初夏的阳光透过致一科技园区的香樟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马云站在崭新的办公室里,看着员工们围在苹果电脑前调试代码,指尖划过光滑的屏幕,发出细碎的声响。这是他拿到8500万投资的第三天,整个团队像被注入了强心剂,连空气里都飘着咖啡因和希望的味道。

“马哥,苹果这台Power Matosh G3太神了,编译速度比原来快五倍!”程序员小李兴奋地喊,他刚从杭州电子工学院毕业,上周还在发愁找不到工作,现在正对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咧嘴笑。

马云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园区的景象:人才公寓的阳台上晒着刚洗的衣服,自助餐厨房飘出糖醋排骨的香味,保安小王正在给门口的银杏树浇水——这一切,都比他在创业计划书里幻想的还要好。

“叶总说的没错,955工作制真能逼出效率。”他翻看着考勤表,过去三天,团队没有一个人加班,却完成了过去两周的工作量。墙上的巨大电子屏循环播放着“955工作制度”的说明:早九点上班,晚五点下班,每周双休,加班需提前申请且支付三倍工资。这行红色的字,像块磁石,吸引着路过的每一个人。

“马哥,致新银行的人送来了新手机!”运营主管小张抱着个纸箱跑进来,里面是十几部苹果on掌上电脑,“说是叶总特意交代的,方便我们跑客户时记笔记。”

马云拿起一部,触屏的灵敏度远超当时的主流产品,他忽然想起叶诗涵说的:“好的工具能让聪明人更聪明。”这句话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园区门口,保安队长老周正在给新来的保安培训。这位从部队转业的老兵,穿着致一科技统一的藏青色制服,腰杆挺得笔首。“记住,咱们园区的保安不只是看门,还要帮企业搬东西、指路线,月薪3800,包吃包住,季度奖金看表现。”

几个年轻保安听得眼睛发亮。来自安徽农村的小郑搓着手问:“周队,真能住上那人才公寓?我听说里面有空调、热水器,比家里还好。”

“不光能住,还能买。”老周指着远处的公寓楼,“叶总说了,干满三年,就能按成本价买一套90平的房子,产权清晰,银行还给贴息贷款。”

小郑的嘴张成了“O”形。他来杭州前,在老家的砖窑厂搬砖,月薪800,住工棚,吃咸菜,从没想过保安能当得这么“体面”。

这一切,都被《钱江晚报》的记者拍了下来。头版头条的照片上,马云和员工们在苹果电脑前大笑,副标题写着:“致一科技园区:955工作制催生新效率,创业者的天堂”。报纸角落,还刊登了保安月薪3800、包吃住的招聘信息,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远方激起了层层涟漪。

同一天下午,皖南山区的一个退伍军人服务站里,王建军正对着那张报纸发呆。他今年28岁,三年前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泾县的小山村,靠帮人拉货谋生。报纸上“致一科技园区招聘保安,月薪3800,包吃住,可买人才房”的字样,被他用手指戳得发皱。

“建军,这是真的?”同村的退伍老兵老李凑过来,他的腿在抗洪救灾时受过伤,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孩子还在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杭州的保安能挣这么多?比咱们县太爷的工资还高!”

王建军的手指划过报纸上的园区照片:干净的街道、整齐的公寓楼、穿着制服的保安正在敬礼。“上面有地址和电话,要不……打个问问?”

电话接通时,王建军的手心全是汗。接电话的是老周,他洪亮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我们这招保安,优先录退役军人,会用对讲机就行,培训一周就能上岗。”

“包吃住是真的?”老李在旁边着急地问,“公寓能买吗?多少钱一平?”

“真的!”老周的声音带着笑意,“公寓2800一平,比市场价低一半,干满三年就能买,致新银行还给贷款,首付只要一成。”

挂了电话,王建军和老李对视一眼,眼里的激动像被点燃的柴火。“我要去!”王建军猛地站起来,军裤的膝盖处磨出了洞,“就算当保安,也得当个能住上带空调房子的保安!”

老李拄着拐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用力点头:“我也去!就算扫厕所,也比在这穷山沟里强!”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皖南的退伍军人圈子。泾县、宣城、黄山……越来越多的老兵打来电话,有的问招聘流程,有的问能不能带家属,还有的首接说“明天就买票去杭州”。

“叶总,皖南那边一下子来了五十多个退伍军人的应聘申请。”丽娜拿着报表走进办公室,她刚从杭州园区回来,晒得有点黑,“老周说应付不过来,想再招个副队长。”

我看着报表上的名字,大部分都写着“党员”“三等功”“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让致新银行杭州分行的人去对接,给他们安排体检和培训,家属愿意来的,优先安排在园区的餐厅或后勤部门工作。”

“公寓够住吗?”丽娜有点担心,“目前只建成了两栋,己经住满了。”

“让施工队加把劲,再建三栋。”我翻开园区规划图,在角落里画了个圈,“这里建个退役军人服务站,让老周当站长,给他们搞点技能培训,以后想转岗到企业当安保主管,也有底气。”

丽娜笑着点头:“您这是把园区建成小社会了。”

“本来就是。”我想起奶奶说的,曾祖奶奶在南洋建的“华人互助村”,不仅有工厂,还有学校、医院、菜市场,“创业者需要安心的环境,普通人也需要体面的生活,这才是园区该有的样子。”

下午,马云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叶总,我们签下了第一笔大单!杭州丝绸厂要把他们的产品放到中国黄页上,还介绍了十个客户!”

“恭喜。”我笑着说,“别忘了955制度,别为了签单就加班。”

“忘不了!”马云的声音透着股认真,“我们现在五点准时下班,员工都说这是这辈子待过最好的公司。”

挂了电话,我翻开杭州园区的月报:入驻企业42家,解决就业1200人,955工作制的员工满意度9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报纸上的报道越来越多,有的说“致一模式颠覆了传统管理”,有的说“955工作制是资本家的糖衣炮弹”,但园区门口的招聘长队,却一天比一天长。

“叶总,肯德基中国区的人来了,想跟星畅合作开更多‘星肯汉堡店’。”丽娜递过合作意向书,“他们说想把955制度引进到自己的门店,问我们能不能提供管理方案。”

我笑了,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不是靠资本碾压,而是靠模式吸引。955工作制不是施舍,是对人的尊重;稳定的薪资和住房,不是福利,是对劳动的认可。

傍晚,收到王建军发来的照片。他穿着崭新的保安制服,站在园区门口的银杏树旁,身后是巨大的955工作制屏幕,笑得露出了两排白牙。照片里还有老李,他坐在餐厅的轮椅上(园区特意为他改造的),正在给员工打饭,围裙上沾着番茄酱。

“叶总,我们吃上糖醋排骨了,比家里的香!”短信里的这句话,让我忽然觉得,这38亿的园区投资,花得值。

钱能买到办公楼和设备,却买不到人们眼里的光。而955工作制、稳定的薪资、能买得起的房子,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恰恰能点亮那束光。

至于那些质疑“不加班怎么能成功”的声音,就像园区里的蝉鸣,夏天过去,自然会消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夏天,来得更长久些。

晚上,奶奶看着报纸上的园区照片,忽然说:“你太爷爷当年在部队,总说‘要让士兵住得暖、吃得饱,才有力气打胜仗’,你这园区,跟他的想法差不多。”

我笑了,给她递上一块绿豆糕。或许,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们需要的都不多——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安稳的家,和一点被尊重的感觉。

明天,皖南的第一批退伍军人就要到杭州了。老周说要搞个简单的欢迎仪式,我让丽娜准备了些劳保用品和新被褥,虽然不值钱,却是份心意。

致一科技园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里不仅会走出像马云这样的创业者,也会走出像王建军这样的普通人。他们的梦想或许不同,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份向往,搭个靠谱的舞台。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南洋叶宅百年荣光与三代风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SK4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