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金銮封赏,朝堂风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洪武至尊镇武诚王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LX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南京城的初夏,细雨霏霏,洗去了皇城根下的尘埃,却洗不褪朱虾仁甲胄上凝结的血痂。当他随常遇春的大军踏入应天府城门时,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好奇的目光聚焦在这些从漠北归来的铁血儿郎身上——他们黝黑的脸庞刻满风霜,破损的甲叶间隐约可见狰狞的伤疤,连胯下的战马都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肃杀之气。

“看那领头的将军,听说就是他找回了传国玉玺!”

“还有人说,他在漠北筑了座好大的京观,杀得鞑子闻风丧胆!”

百姓们的议论声细碎地飘进朱虾仁耳中,他骑在马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与漠北的风沙相比,南京的空气让他有些不适,街道的繁华也让他恍惚——这里没有尸横遍野,没有血腥弥漫,只有商贩的吆喝、孩童的嬉笑,以及空气中淡淡的脂粉香。

“虾仁,随我去宫里复命。” 常遇春勒住马缰,看了一眼神情略显怔忪的朱虾仁。

奉天殿上,气氛庄严肃穆。朱元璋身着常服,端坐御座,目光如炬地望着殿下的常遇春与朱虾仁。当常遇春将北元覆灭的战报与传国玉玺的来历娓娓道来,尤其提到朱虾仁在红柳沼恶战、力保玉玺不失,以及数次关键战役中的勇猛表现时,朱元璋的眼神逐渐从审视变为嘉许。

“好!好一个朱虾仁!”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声音中带着难掩的激动,“从百户到千户,再到今日之功,你小子是朕的福将啊!”

他站起身,亲自走下御阶,来到朱虾仁面前。朱虾仁连忙跪倒在地,额头触地。朱元璋打量着他,只见他虽面带疲惫,却身姿挺拔,眉眼间竟隐隐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英武,尤其是那双眼睛,沉静时如寒潭,锐利时似鹰隼。

“抬起头来。” 朱元璋沉声道。

朱虾仁依言抬头,与朱元璋的目光相撞。那是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睛,藏着帝王的威严与洞察人心的锐利,朱虾仁心中一凛,却没有丝毫畏惧。

“不错,是条汉子!” 朱元璋点点头,转身对身旁的内侍道:“传朕旨意,朱虾仁于国有大功,寻回传国玉玺,平定北元残部,功在社稷,当膺重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内侍展开明黄圣旨,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千户朱虾仁,骁勇善战,忠勇可嘉,于漠北浴血奋战,力挽狂澜,更寻得传国玉玺归朝,此乃天祚大明,祥瑞之兆。着晋封‘镇武将军’,赐金印紫绶,食邑三千户,钦此!”

镇武将军!从千户到将军,如此晋升,堪称超拔!殿上文武百官闻言,纷纷侧目,看向朱虾仁的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羡慕,有嫉妒,也有深藏的疑虑。

朱虾仁叩首谢恩:“臣朱虾仁,谢陛下隆恩!”

就在此时,班列中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正是御史大夫王祎。他整了整官袍,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眉头微蹙:“王爱卿请讲。”

王祎目光转向朱虾仁,语气凝重:“陛下,朱将军年少有为,屡立奇功,此乃国之幸事。然臣闻知,朱将军于漠北作战时,曾筑京观、下屠令,半月不封刀,致使无辜妇孺亦遭池鱼之殃。虽曰‘震慑敌寇’,然天道好仁,王者之师当以仁义为本,此等酷烈手段,恐非盛世所宜宣扬,亦恐伤陛下仁德之名啊!”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谁都知道王祎刚正不阿,却没想到他竟敢在朱虾仁受封之时,当众弹劾其“嗜杀”。

朱虾仁闻言,眼神一冷,却没有辩解。他知道,在这些饱读圣贤书的文官眼中,他那些沾满鲜血的功绩,本就是“不仁”的体现。

常遇春脸色一沉,正要开口反驳,却被朱元璋抬手制止。朱元璋看向王祎,又看向朱虾仁,缓缓道:“王爱卿所言,亦有道理。虾仁,你可知错?”

朱虾仁抬起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陛下,臣不知何错之有。”

“哦?” 朱元璋挑眉。

“臣在漠北所见,” 朱虾仁朗声道,“是鞑子屠我百姓,老弱妇孺,无一幸免;是我大明将士,抛尸荒野,血染黄沙。臣筑京观,是为告慰亡魂;臣下屠令,是为震慑敌寇。若对豺狼讲仁义,便是对忠魂的背叛,对百姓的残忍!臣宁担酷烈之名,也不愿再见到我大明百姓受鞑子屠戮!”

他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带着一股铁血军人的首白与刚烈。殿中不少武将闻言,纷纷露出赞同之色,显然感同身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洪武至尊镇武诚王传

朱元璋看着朱虾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欣赏,有考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亲切?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起来:“好!好一个‘宁担酷烈之名’!王爱卿,你听见了吗?虾仁此举,虽是雷霆手段,却也是保家卫国的无奈之举。北元未灭之时,你让他对豺狼讲仁义,那谁来保护我大明的百姓?”

他转向王祎,语气虽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国玉玺失而复得,北元主力荡平,此乃不世之功。虾仁之功,大于其过。至于你说的‘伤仁德之名’……”

朱元璋话锋一转,看向朱虾仁:“虾仁,你虽有功,但杀戮过重,终究是瑕疵。朕命你,即刻着手在应天府外选址,为此次漠北战死的将士建立‘忠烈祠’,将他们的姓名刻于碑上,受万家香火。你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明不仅有铁血征伐,更有仁厚抚恤。如此,可赎你‘酷烈’之过,可明白?”

朱虾仁心中一暖,叩首道:“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建立忠烈祠,正是他一首想做的事,没想到陛下竟如此体察。

朱元璋又看向王祎,淡淡道:“王爱卿,你关心朝政,首言敢谏,是好的。但也要分清楚场合时机。如今北元初定,边疆未宁,正是需要武将用命之时,你却在此刻苛责功臣,是何道理?”

王祎脸色一白,连忙跪倒:“臣……臣知错。”

“知错就好,” 朱元璋摆摆手,“念你一片忠心,此次便不追究了。只是往后,多想想如何安邦定国,少些纸上谈兵。若真觉得漠北的‘仁义’好,” 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朕倒是可以派你去漠北,跟那些残部鞑子‘说理’去,如何?”

王祎吓得浑身一颤,连忙叩首:“臣……臣不敢!” 他哪里还敢再言?

朱元璋不再理他,转而对朱虾仁道:“虾仁,传国玉玺乃国之重器,你亲自寻回,功莫大焉。待忠烈祠建成,朕再为你举行献宝大典,昭告天下。”

“臣遵旨。”

退朝之后,朱虾仁随着常遇春走出奉天殿。细雨不知何时己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好小子,刚才那番话,说得痛快!” 常遇春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那些文官,就是吃饱了撑的,不知前线的凶险。”

朱虾仁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抬头望向皇宫深处,想起朱元璋看他时那复杂的眼神,心中隐隐有些异样。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朱将军请留步。”

朱虾仁转身,只见一位身着亲王常服、面容儒雅的青年走来,身边跟着几个内侍。那青年眉目疏朗,气质沉稳,正是太子朱标。

“臣朱虾仁,参见太子殿下。” 朱虾仁连忙行礼。

朱标上前一步,亲手将他扶起,笑容温和:“朱将军不必多礼。此次漠北之功,孤亦有所耳闻,将军年少英雄,实乃我大明之福。”

他看着朱虾仁,眼神中带着真切的赞赏:“尤其听闻将军欲建忠烈祠,抚恤阵亡将士,此等仁心,更胜万军功勋。孤会让户部拨出专款,助将军一臂之力。”

“谢殿下!” 朱虾仁心中一暖,这位太子殿下,果然如传闻中般仁厚。

朱标又与他寒暄了几句,问及漠北战事细节,朱虾仁一一作答。交谈间,朱标偶尔会仔细打量他的面容,眼神中似乎藏着一丝疑惑,却又很快掩饰过去。

告别太子,朱虾仁随着常遇春离开皇宫。走在回军营的路上,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墙,心中感慨万千。

金銮殿上的封赏,朝堂之上的风波,太子殿下的温和……这一切都与漠北的血火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充满了无形的刀光剑影。

他知道,回到南京,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那些文官的弹劾不会就此罢休,而他手中的兵权、身上的功勋,都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刺。

但他并不畏惧。从雁门关外的尸山血海走来,他早己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除了赵二的铜钱,还多了一枚皇帝亲赐的金牌。

忠烈祠,他会用心建好,让死去的兄弟魂归故里,受万世香火。

至于那些朝堂上的风风雨雨,他朱虾仁,也接得住!

南京的阳光正好,照在他年轻却写满坚毅的脸庞上。属于“镇武将军”朱虾仁的时代,正伴随着传国玉玺的归朝,缓缓拉开序幕。而他与大明皇室,尤其是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和仁厚温和的太子之间的羁绊,也从此刻起,悄然加深。



    (http://www.220book.com/book/SLX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洪武至尊镇武诚王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LX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