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淮河水患,力挽狂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洪武至尊镇武诚王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LX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南京的秋意渐浓,忠烈祠的香火日益鼎盛,精盐的甘甜尚未完全浸透百姓的灶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报便惊破了皇城的宁静——淮河中下游连降暴雨,堤坝决口,徐州、淮安等地沦为泽国,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灾情之重,百年罕见。

朱元璋拿着奏报的手微微颤抖,苍老的脸上满是忧虑:“淮河又决了……自宋室南渡,黄河夺淮入海,这淮河就没安稳过啊……” 他看向阶下的朱虾仁,眼中闪过一丝期盼,“虾仁,你刚治了盐政,如今淮河水患,你可愿为朕分忧?”

朱虾仁上前一步,沉声应道:“臣万死不辞!” 他想起了家乡闹饥荒时饿殍遍野的景象,更明白水灾对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

“好!” 朱元璋精神一振,“朕命你为钦差大臣,总领淮河水患治理,着工部、户部全力配合,凡有延误灾情、贪墨赈灾款物者,无论官阶高低,先斩后奏!”

领了皇命,朱虾仁不敢耽搁,当即点齐亲卫,带上几名工部老匠,星夜兼程赶往淮安。一路行去,原本富庶的江淮平原己变成一片汪洋,倒塌的房屋半浸在浑浊的水中,侥幸爬上高坡的百姓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

“将军,您看那边!” 亲卫指着远处一片漂浮的尸体,声音哽咽。

朱虾仁的心沉到了谷底。他跳下马来,走到一群蜷缩在破庙中的灾民面前,问道:“老乡,这水是什么时候决的?官府可有赈灾?”

一个老汉咳嗽着,泪水涟涟:“半月前就决了……官老爷们只来了一趟,发了点霉米糠,就再也不见了踪影……家里的粮食全没了,牲口也被冲走了……”

正说着,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孩子哭喊道:“大夫!有没有大夫!我的儿快不行了!”

朱虾仁连忙上前,只见那孩子面色发青,嘴唇干裂,显然是脱水加营养不良。他立刻吩咐亲卫:“把我们带的干粮和水拿出来,先救急!”

看着灾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朱虾仁眼中怒火升腾。他当即下令:“传我将令,亲卫分作数队,一队搜寻幸存者,一队搭建临时粥棚,一队清查当地官府粮仓!”

“将军,” 一个亲卫低声道,“听说淮安知府贪墨了赈灾款,还把好粮食都卖了……”

“查!” 朱虾仁眼神冰冷,“给我把淮安知府叫来,若有半句虚言,军法从事!”

不出半日,淮安知府李守义便被“请”到了朱虾仁面前。此人脑满肠肥,见到朱虾仁时还想摆官威:“下官参见钦差大人,不知大人召下官来,有何指教?”

朱虾仁指了指庙外挣扎求生的灾民,又指了指桌上刚搜出的几本账册,厉声问道:“李守义,这是你府中搜出的账册,上面清楚记着,你将朝廷拨下的三万石赈灾粮,以半价卖给了米商,中饱私囊!你可知罪?”

李守义脸色煞白,扑通跪倒:“大人饶命!下官……下官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 朱虾仁怒拍案几,“三万石粮食,能救多少百姓的命!你糊涂一次,就有多少百姓饿死、淹死!来人,将李守义拿下,抄没家产,所有贪墨款物尽数充作赈灾之用!”

处置了贪官,朱虾仁立刻着手赈灾。他打开官府粮仓(虽被倒卖大半,仍有余粮),又命人在沿途设立粥棚,同时派人前往南京催要粮草。

然而,赈灾只是权宜之计,根治水患才是关键。朱虾仁带着工部匠人,冒着连绵秋雨,亲自勘察决堤的淮河大坝。

“将军,这堤坝年久失修,加上此次暴雨凶猛,才会多处决口,” 一位老匠人指着坍塌的堤岸,忧心忡忡,“若要修复,需大量石料、木材和民夫,且工程浩大,非一时之功。”

朱虾仁望着浊浪滔天的淮河,沉思良久。他想起了在漠北见过的一些水利设施,又结合匠人所说,心中渐渐有了计划。

“不能只修堤坝,” 朱虾仁沉声道,“淮河之患,根源在于黄河夺淮,泥沙淤积,河道不畅。我们既要加固堤坝,更要疏浚河道,修建减水坝,让洪水有处可泄。”

他画出草图,详细讲解自己的构想:“此处河道狭窄,需拓宽加深;这里地势低洼,可建一座减水坝,洪水来时开闸分洪;堤坝要用巨石奠基,再以夯土压实,外层砌砖,以防冲刷。”

匠人们闻言,纷纷点头:“将军高见!此计若成,不仅能堵决口,更能根治水患于长远!”

方案既定,朱虾仁立刻调动民夫、工匠,开始施工。他亲自坐镇工地,与民夫同吃同住,日夜督工。秋雨连绵,工地泥泞不堪,朱虾仁常常是一身泥水,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洪武至尊镇武诚王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将军,您歇会儿吧,有我们呢。” 一个老民夫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

朱虾仁笑了笑:“老乡,这堤坝是为你们修的,也是为我修的。我小时候,家乡也遭过灾,知道那滋味不好受。”

就在工程紧张进行时,又一场暴雨袭来。河水暴涨,刚刚开始修复的堤坝面临严峻考验。朱虾仁连夜赶到最危险的一段堤坝,只见河水己漫过堤顶,随时可能再次决口。

“快!把沙袋扛过来!” 朱虾仁大吼着,率先扛起一个沉重的沙袋,冲向堤岸。

“将军小心!” 亲卫们大惊,连忙跟上。

雨水混合着汗水,模糊了视线。朱虾仁只觉得肩膀越来越沉,脚下的泥土越来越软。突然,“咔嚓”一声,他脚下的堤岸出现了一道裂缝!

“不好!堤岸要塌了!” 有人惊呼。

朱虾仁心中一紧,下意识地将身边的一个民夫推开,自己却因重心不稳,顺着裂缝向滔滔河水滑去!

“将军!”

“千户!”

亲卫们和民夫们发出惊恐的呼喊,纷纷伸手去拉。朱虾仁在滑落的瞬间,抓住了一根露出的木桩,冰冷的河水瞬间没过了他的腰部,强大的水流冲击力让他几乎抓不住木桩。

“快拉将军上来!” 亲卫队长嘶吼着,带领众人合力拉扯。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朱虾仁才被拉上堤岸,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手臂上被木桩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混着河水往下滴。

“将军,您受伤了!” 亲卫连忙为他包扎。

朱虾仁摆了摆手,看着即将崩塌的堤段,厉声道:“别管我!快!用石料加固那段堤岸,所有人跟我上!”

他不顾伤口疼痛,再次冲了上去。在他的带领下,民夫和士兵们士气大振,用尽全力搬运石料、沙袋,终于在堤坝完全崩塌前,稳住了局势。

当雨过天晴,看着终于稳固下来的堤坝,朱虾仁才感到一阵眩晕,差点栽倒。亲卫连忙扶住他:“将军,您太累了,快歇歇吧。”

朱虾仁靠在堤坝上,看着远处逐渐退去的洪水,看着那些重新露出水面的房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次治水,朱虾仁不仅堵住了决口,更按照他的方案疏浚了河道,修建了减水坝,大大提升了淮河的防洪能力。当他班师回朝时,淮安、徐州等地的百姓自发前来送行,沿途跪满了感恩的民众。

“谢将军救命之恩!”

“将军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镇武将军千岁!”

百姓们的呼声,让朱虾仁眼眶。他勒住马缰,回身对着百姓们深深一揖:“此乃陛下洪恩,朝廷之功,某不敢居功。只望诸位乡亲,今后能安居乐业,便是对某最大的慰藉。”

回到南京,朱元璋听闻朱虾仁治水有功,且在工地亲自涉险,甚至负伤,不禁感慨万千:“虾仁啊虾仁,你真是朕的万里长城啊!”

然而,就在朱虾仁因治水之功再次受到封赏时,京城却悄然流传起一些流言——有人说他治水时专横跋扈,擅杀官员;有人说他收买民心,图谋不轨;更有人看着他与朱元璋有几分相似的面容,暗自揣测他的身世……

这些流言,很快便传到了御史台。又有御史准备上奏弹劾,却被太子朱标不动声色地压了下来。

“诸位大人,” 朱标在东宫召见几位御史,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朱将军治水,救数十万百姓于水火,此等大功,岂是几句流言就能抹杀的?若再有人捕风捉影,妄议功臣,休怪孤不客气。”

御史们见状,纷纷噤声。

而此时的朱虾仁,对此却并不知情。他刚刚回到府中,便接到了宫中急召——马皇后偶感风寒,久治不愈,太医院束手无策,陛下命他即刻入宫。

朱虾仁心中一紧,想起那位慈祥和蔼的皇后娘娘,想起她对自己的赞许,连忙策马赶往皇宫。他不知道,这次入宫,不仅关乎马皇后的安危,更将让他与皇室的羁绊,踏入一个更深的层面,也将为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掀开第一丝神秘的面纱。

南京的夜色渐浓,秦淮河的灯影依旧繁华,只是对于朱虾仁而言,新的挑战与未知,正在皇宫的深处,等待着他。



    (http://www.220book.com/book/SLX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洪武至尊镇武诚王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LX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