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六十四章 老酱坊的晒酱声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城东黄豆坡下的“酱香坊”藏在酱香里,木门被黄豆、酱曲、老酱渍浸成深褐,像块腌透的酱坯。门楣没挂木牌,只悬着串半干的黄豆荚,荚上还沾着点暗红的酱粒——是酱匠张阿婆的孙女阿酱,去年秋分泡的最后一缸黄豆酱,没来得及晒透。风一吹,檐下挂着的酱缸盖“哒哒”撞在一起,混着酱缸里“咕嘟”的发酵声,漫出半条坡路。院里的老酱缸排了三排,最中间那口缸身刻着“阿酱”,缸沿结着层发亮的酱霜,缸旁压着张泛黄的纸:“山区甜酱改良:黄豆加两成芝麻、一成红糖,盐减三成,晒时盖薄纱布防灰,酱味甜不咸,娃们蘸馒头、拌野菜都爱吃,不齁嗓子”,是阿酱的字迹。

赵猛扒着酱缸边往里瞅,鼻尖差点撞上刚晒好的酱,暗红的酱体里浮着芝麻粒,一把木酱耙正自己在缸里翻酱,酱香裹着芝麻的焦香首钻鼻腔。“这酱够香的!”他啧嘴,伸手想挖点酱尝尝,被张阿婆用酱耙敲了手背,“别瞎动!新晒的酱要翻够二十天才匀,挖早了留坑,酱会坏,娃们就没酱蘸馒头了!”

张阿婆坐在酱缸旁的竹凳上,手里攥着块磨亮的酱曲,指节上嵌着洗不掉的酱渍,像长了层暗红的薄壳。她面前的木盒里,放着本阿酱的“山区酿酱笔记”:第一页画着简易晒酱棚,旁边写着“山里的太阳烈,晒酱要早晚盖布,中午遮半阴,不然酱会晒糊”;中间夹着片干芝麻,标注“给小酱的酱,他总不爱吃野菜,拌点甜酱能多吃两口”;最后一页停在“等今年黄豆熟了,就教山民酿甜酱,娃们不用再吃没味的馒头,老人拌菜也有滋味”,字迹被眼泪晕开,是今年开春张阿婆找阿酱时哭的。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纸页边缘沾着点黄豆壳:“街坊说,每到霜降,坊里的黄豆就自己飘进泡豆缸,晒好的酱总往黄豆坡方向飘,酱缸上还会显出‘酱’字。上周酱料厂老板来谈,想把酱坊改成原料仓库,半夜听到里面有晒酱声,推门见张阿婆抱着那本笔记哭,说‘阿酱的甜酱还没教完,不能拆’。”

苏晴走到那口刻着“阿酱”的酱缸旁,指尖轻轻碰了碰缸沿的酱霜,忽然轻声说:“有个穿浅粉工装的姑娘,正对着笔记翻酱,手里攥着把芝麻,说‘阿婆,小酱的酱快吃完了,得赶紧晒批甜酱送过去,他等着蘸馒头呢’。”

这话让张阿婆猛地抬头,眼泪砸在酱曲上,溅起细小的粉末:“你能看见阿酱?她去年春天去山区,说山里的娃总吃白馒头就凉野菜,没滋没味的,就回来跟我学酿甜酱。走的时候还跟我说‘阿婆,等我教会娃们酿酱,就接您去山里,看娃们蘸着酱笑,老人拌菜不皱眉’。可今年开春,山里下暴雨,冲垮了山民的临时晒酱棚,阿酱去抢收泡好的黄豆——那是给娃们酿酱的料,结果脚滑摔进了泥沟,送医路上又遇了山洪……搜救队只找着她揣在怀里的这本笔记,还有半罐没来得及送的甜酱。”

她指着酱坊角落的竹筐,里面装着十几个小酱罐,罐身上都贴着纸条:“小酱的酱”“李奶的酱”——都是山里娃和老人的名字。“酱料厂老板说手工酿酱慢,不如机器酿的酱料产量高,要堆货。可阿酱说,手工酿的甜酱有芝麻香,娃们爱蘸,老人吃着不咸,机器酿的没红糖甜,拌菜没滋味……这坊里的黄豆还等着泡,阿酱答应娃们的甜酱还没送过去呢!”

正说着,巷口传来“哒哒”的脚步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进来,手里举着个小酱罐,喊:“阿婆!我是山里的小酱!阿酱姐说,要是她没回来,就让我把这个酱罐给您!”

小酱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袋的黄豆种,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灵案小组》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还有张手绘的甜酱配方——上面写着“芝麻甜酱:黄豆7斤、芝麻2斤、红糖1斤,盐3两,发酵30天,晒酱时每天翻3次,酱才匀”,旁边是阿酱的字迹:“小酱学翻酱最快,她知道怎么翻才不沾缸。酱坊后院的地窖里藏着批陈黄豆,酿出来的酱最香,阿婆晒酱时别晒太久,晒黑了娃们不爱吃”。

苏晴突然指着酱缸喊:“阿酱姐在笑呢!她正帮小酱翻酱,说‘小酱,翻要轻,不然芝麻会沉底’!”众人望去,泡豆缸里的黄豆突然自己飘进酱缸,酱曲和芝麻、红糖跟着撒进去,木酱耙自动翻起酱来,晒好的甜酱顺着竹勺流进小酱罐,酱香突然变浓,连小酱都闻到了一股暖乎乎的甜香。

沈辞翻开阿酱的笔记,发现夹在里面的山区黄豆田地图,标注着“新种黄豆的洼地”“芝麻种植的坡地”,还有一行小字:“阿婆的腰不好,翻酱时让小酱帮着抬耙,别累着”。“我查了山区的情况,”陈默推了推眼镜,“山洪后,小酱带着娃们把阿酱留下的黄豆种埋在了洼地,现在黄豆刚结荚,娃们还在吃白馒头,就等着甜酱呢!”

酱料厂老板再来时,张阿婆没慌,而是把小酱和黄豆种递给他:“你看,这不是普通的甜酱,是山里的‘开胃酱’。要是你肯合作,咱就一起做‘酱香计划’——酱坊留着教手工酿酱,你出包装,手工甜酱和机器酱料一起卖,每卖一罐,给山里捐一小罐甜酱,再帮山民建晒酱棚。阿酱想让娃们和老人有酱吃,更想让他们会酿酱,咱就帮她做到。”

老板看着笔记里的甜酱配方,又看了看小酱手里的小酱罐,点头说:“行!仓库不建了,我出晒酱纱布,再帮你们申请‘非遗酿酱技艺’,让更多人知道手工甜酱!”

傍晚时,小酱坐在酱缸旁,跟着张阿婆学装酱,刚装满一罐甜酱,案上的小酱罐突然自己转起来,把酱盖拧紧,还贴好了“小酱”的标签。苏晴笑着说:“阿酱姐在帮忙呢!她还说‘小酱,盖要拧紧,不然酱会干’!”

赵猛摸着肚皮喊:“街口的糖糕摊该出摊了!刚蒸的糖糕蘸点甜酱,甜里带点酱香,绝了!我请客,咱去尝尝——顺便给小酱带两盒,让她带回山里给娃们当点心!”

林岚白了他一眼,却往兜里装了小半罐甜酱:“多买两盒,给张阿婆和小酱留着,她们守着这些黄豆,该尝尝这‘晒出来’的甜。”

车过石桥时,赵猛指着黄豆坡喊:“看!酱罐飘起来了!怕是阿酱姐在帮阿婆把新晒的酱送回山里呢!”陈默的电脑上,弹出山区的照片:娃们用甜酱蘸着馒头,碗里的野菜拌着酱,老人捧着小酱罐抿着嘴笑,酱罐上的“酱”字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张阿婆站在酱坊门口,看着小酱抱着黄豆种和糖糕离开的背影,摸了摸那口刻着“阿酱”的老酱缸,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酱香——是阿酱第一次学酿酱时,满坊的酱香混着芝麻的味道。她知道,阿酱从来没离开,她只是把“暖”晒进了酱里,让老酱坊的酱香,成了山里山外连着的念想,每一罐甜酱,都香了娃们的饭,也暖了老人的胃。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新委托:“城北的老面坊闹鬼,半夜总听到揉面声,面粉自己和,面团上还会显出‘面’字,更奇的是,蒸好的馒头总往山区的方向飘,像在等送馒头的人……”

“老面坊?”赵猛眼睛亮了,“这我熟!小时候偷揪生面团吃,把脸抹得白花花,被阿爷敲了脑门,现在见了手工馒头还想揪点尝尝……”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酱香飘远,老酱坊的酱缸在夕阳下泛着暗红,酱罐的影子漫过青石板,像在为这段连着山内外的酱缘,铺条带着暖香的路,路上满是晒不完的酱,和等得到的滋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