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七十章 老扇坊的编扇声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城东竹扇巷的“竹风扇坊”藏在竹香里,木门被竹丝、扇面布、艾草汁浸成浅绿,像片刚摘的竹叶。门楣没挂木牌,只悬着把半完工的竹扇——扇骨刚编了一半,扇面缝着半株艾草,是扇匠王阿爷的孙子阿扇,去年夏天没编完的“儿童驱蚊扇”。风一吹,檐下挂着的扇骨“哗啦”响,混着案上“簌簌”的编竹声,漫出半条巷。院里的竹架上,摆着堆削好的细竹丝,每根都裹着淡绿的艾草汁,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山区驱蚊扇改良:竹骨加三成软竹防刮手,扇面缝双层棉布,夹层塞干艾草,扇边缝布包边,娃们夏天拍蚊子不硌手,还能驱蚊虫”,是阿扇的字迹。

赵猛扒着竹架往里瞅,鼻尖差点撞上刚编好的扇骨,细竹丝绕成的圆形扇架泛着润光,一把木梭正自己在竹丝间穿线,竹香裹着艾草的清苦首钻鼻腔。“这扇够结实的!”他啧嘴,伸手想提提扇架试试轻重,被王阿爷用竹尺敲了手背,“别瞎动!新编的竹骨没晾干,碰歪了就变形状,娃们拍蚊子时扇面会晃!”

王阿爷坐在扇案旁的老竹凳上,手里攥着缕浸了艾草汁的竹丝,指节上嵌着洗不掉的竹屑,像长了层浅绿的薄壳。他面前的木盒里,放着本阿扇的“山区编扇笔记”:第一页画着夹层扇面的缝法,旁边写着“小扇总被蚊子咬胳膊,扇面多缝两圈艾草布,拍胳膊时能蹭到艾草味”;中间夹着片干艾草,标注“给阿艾的扇,她怕蚊子,艾草要选端午采的,驱蚊更管用”;最后一页停在“等今年艾草熟了,就教山民编驱蚊扇,娃们不用再用破布扇拍蚊子,夏天能少挨咬”,字迹被眼泪晕开,是去年秋天王阿爷找阿扇时哭的。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纸页边缘沾着点竹丝屑:“街坊说,每到夏至,坊里的竹丝就自己飘进编扇架,做好的扇总往竹扇巷口飘,扇面上还会显出‘艾’字。上周风扇厂老板来谈,想把扇坊改成电器仓库,半夜听到里面有编扇声,推门见王阿爷抱着那本笔记哭,说‘阿扇的驱蚊扇还没教完,不能拆’。”

苏晴走到那把半完工的竹扇旁,指尖轻轻碰了碰扇面的艾草,忽然轻声说:“有个穿浅蓝工装的小伙子,正对着笔记缝扇面,手里攥着把干艾草,说‘阿爷,阿艾的蚊子包又犯了,得赶紧编批驱蚊扇送过去,晚了她胳膊该肿了’。”

这话让王阿爷猛地抬头,眼泪砸在竹丝上,溅起细小的竹绒:“你能看见阿扇?他去年春天去山区,说山里的蚊子多,娃们夏天总被叮得满胳膊包,就回来跟我学编驱蚊扇。走的时候还跟我说‘阿爷,等我教会娃们编扇,就接您去山里,看娃们举着驱蚊扇笑,不用再挠蚊子包’。可去年夏天,山里下暴雨,冲垮了山民的临时编扇棚,阿扇去抢收浸好的竹丝——那是给娃们编扇的料,结果脚滑摔进了竹溪,送医路上又遇了山洪……搜救队只找着他揣在怀里的这本笔记,还有半块缝了艾草的扇面。”

他指着扇坊角落的竹筐,里面装着十几个没缝面的扇架,每个扇架都刻着小字:“扇”“艾”“树”“苗”——都是山里娃的名字。“风扇厂老板说手工编扇慢,不如机器造的电扇凉快,要堆货。可阿扇说,手工编的扇能随身带,娃们跑着玩也能拍蚊子,电扇没地方插电,山里用不上……这坊里的竹丝还等着编,阿扇答应娃们的驱蚊扇还没送过去呢!”

正说着,巷口传来“哒哒”的脚步声,一个穿绿布衫的小姑娘跑进来,手里举着块缝了艾草的扇面,喊:“阿爷!我是山里的小扇!阿扇哥说,要是他没回来,就让我把这块扇面给您!”

小扇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袋的艾草籽,还有张手绘的编扇步骤图——上面写着“驱蚊扇:竹丝7成、软竹3成,扇面棉布双层,夹层塞干艾草5克,扇边缝1寸布边,编扇架要绕3圈竹丝才牢”,旁边是阿扇的字迹:“小扇学编扇最快,她知道怎么绕竹丝才不松。扇坊后院的地窖里藏着批浸好的竹丝,编出来的扇最韧,阿爷编扇时别久坐,垫个竹垫护腰”。

苏晴突然指着扇案喊:“阿扇哥在笑呢!他正帮小扇缝扇面,说‘小扇,艾草要铺匀,不然有的地方没味’!”众人望去,案上的竹丝突然自己绕成扇架,棉布自动裹上扇骨,干艾草顺着夹层飘进去,木梭自己缝好扇边,竹香突然变浓,连小扇都闻到了一股暖乎乎的艾草香。

沈辞翻开阿扇的笔记,发现夹在里面的山区竹林地图,标注着“新种软竹的坡地”“艾草生长的沟谷”,还有一行小字:“阿爷的眼睛不好,编扇时让小扇帮着看竹丝松紧,别编太松”。“我查了山区的情况,”陈默推了推眼镜,“山洪后,小扇带着娃们把阿扇留下的艾草籽种在了沟谷,现在艾草刚长叶,娃们还在用破布扇拍蚊子,就等着驱蚊扇呢!”

风扇厂老板再来时,王阿爷没慌,而是把小扇和艾草籽递给他:“你看,这不是普通的竹扇,是山里娃的‘防蚊扇’。要是你肯合作,咱就一起做‘竹风计划’——扇坊留着教手工编扇,你出包装,手工驱蚊扇和电扇一起卖,每卖一把,给山里捐一把驱蚊扇,再帮山民建编扇棚。阿扇想让娃们少挨蚊子咬,更想让他们会编扇,咱就帮他做到。”

老板看着笔记里的编扇步骤,又看了看小扇手里的扇面,点头说:“行!仓库不建了,我出剪布设备,再帮你们申请‘非遗手工扇艺’,让更多人知道手工驱蚊扇!”

傍晚时,小扇坐在扇案旁,跟着王阿爷学编扇架,刚编好一个圆形架,案上的艾草包突然自己打开,把干艾草撒进扇面夹层。苏晴笑着说:“阿扇哥在帮忙呢!他还说‘小扇,编得匀,这扇娃们拍蚊子肯定好用’!”

赵猛摸着肚皮喊:“街口的糖糕摊该出摊了!刚蒸的糖糕裹着竹扇巷的艾草叶,甜里带点清苦,绝了!我请客,咱去尝尝——顺便给小扇带两盒,让她带回山里给娃们当点心!”

林岚白了他一眼,却往兜里装了把刚编好的小驱蚊扇:“多买两盒,给王阿爷和小扇留着,他们守着这些竹丝,该尝尝这‘编出来’的甜。”

车过石桥时,赵猛指着竹扇巷喊:“看!竹扇飘起来了!怕是阿扇哥在帮阿爷把新编的扇送回山里呢!”陈默的电脑上,弹出山区的照片:娃们举着驱蚊扇,拍着胳膊上的蚊子,扇面上的艾草在阳光下亮闪闪的,笑得露出豁牙。

王阿爷站在扇坊门口,看着小扇抱着艾草籽和糖糕离开的背影,摸了摸那把补全的驱蚊扇,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竹香——是阿扇第一次学编扇时,满坊的竹香混着艾草的味道。他知道,阿扇从来没离开,他只是把“暖”编进了竹丝里,让老扇坊的竹风,成了山里山外连着的念想,每一把驱蚊扇,都护了娃们的胳膊,也凉了他们的夏天。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新委托:“城北的老帽坊闹鬼,半夜总听到缝帽声,棉布自己裁,帽檐上还会显出‘帽’字,更奇的是,做好的布帽总往山区的方向飘,像在等送帽的人……”

“老帽坊?”赵猛眼睛亮了,“这我熟!小时候偷戴阿爷的棉布帽,把帽檐撑变形,被敲了后脑勺,现在见了手工布帽还想戴戴试试……”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竹香飘远,老扇坊的扇案在夕阳下泛着浅绿,竹扇的影子漫过青石板,像在为这段连着山内外的扇缘,铺条带着清味的路,路上满是编不完的扇,和等得到的清凉。

作者“佳灵”推荐阅读《灵案小组》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