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一章 老邮局的未寄信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老邮局的绿漆邮筒在巷口站了七十年,铁皮锈得像块烂橘子皮,投信口卡着半张泛黄的邮票,印着“祖国山河一片红”。赵猛蹲在邮筒旁,用树枝戳着投信口,突然“嗷”一声弹起来:“我操!里面有东西抓我手!”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嘴角抽了抽:“附近居民说,这邮筒半夜总自己‘吐信’,信都是1950年的,收信人栏写着‘等信人’,寄信人是‘张强’。上周有个邮递员开箱取信,摸到只冰凉的手,现在还在医院挂点滴。”

“1950年?”赵猛揉着手指,瞥见邮筒底座刻着个“兰”字,“这是哪个痴情种的?死了都惦记着寄信。”

苏晴望着邮筒,眼神发怔:“里面有个穿旗袍的姐姐,抱着堆信哭,说‘怎么寄不出去’,手里还攥着张船票,目的地是台湾。”

邮局的老局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头,姓周,抽屉里锁着本1950年的邮差日志。“这邮筒是‘兰记邮局’的老物件,当年的女掌柜叫李秀兰,1950年春天突然关门,有人说她等的人没回来,自己跑了,也有人说她……死在邮筒后面了。”他打开日志,泛黄的纸页上写着“3月12日,张强寄往台湾的信,未送达”,旁边画着个小小的哭脸。

沈辞的铜钱微微发烫,这邮局的怨气裹着股墨水的腥气,像封被雨水泡烂的信,又湿又沉。他指尖划过邮筒,铁皮突然“咔哒”作响,投信口弹出半封信,信纸脆得像枯叶,上面的字迹娟秀:“强哥,船票己买,等你回信就动身……”

“张强是谁?”林岚捏着信纸,边缘有咬痕,像是写信人极度焦虑,“1950年去台湾的,很可能是国民党士兵。”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泛黄的征兵档案:“张强,镜州人,1949年被抓壮丁去了台湾,1950年从基隆寄过一封信,邮戳显示‘未妥投’,原因是‘收件地址拆迁’。”

“拆迁?”赵猛踢开邮筒旁的碎石,露出块断裂的路牌,上面刻着“兰街”,“这地方当年叫兰街,李秀兰的邮局就在这儿,拆迁时信被压在了邮筒底下,她没收到。”

几人走进废弃的邮局营业厅,柜台的玻璃裂成了蛛网,上面贴着“平信八分”的旧价目表。苏晴突然指向墙角的保险柜:“她把信藏在里面了……有好多封,都是给张强的,说‘等不到就烧了,别让别人看见’。”

赵猛抡起撬棍打开保险柜,里面果然堆着捆信,用红绳系着,最上面的信封写着“寄往台湾基隆港 张强收”,邮票却没贴足,还差半分。“邮票不够?”他咂嘴,“就差半分寄不出去,够憋屈的。”

“1950年邮资涨了,她不知道。”林岚抽出信,里面的字迹越来越潦草,最后一封只写了半行:“强哥,我在码头等你,船要开了……”墨水晕开,像滴眼泪。

沈辞的铜钱烫得几乎握不住,营业厅的怨气突然变得尖锐,像有人在耳边哭:“就差半分……就差半分……”他望向邮筒后面的墙,砖石松动,像被人撞过。

“她死在这儿。”沈辞的声音发沉,“等不到信,又没赶上船,一头撞死在邮筒上,手里还攥着这半封信。”

老局长突然抹起眼泪,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张黑白照片,穿旗袍的李秀兰站在邮筒旁,手里举着封信,背后的码头停着艘轮船。“这是我娘……”他声音发颤,“她总说‘你爹的信在路上’,到死都抱着个空信封。”

陈默的电脑突然弹出加密文件,是台湾档案馆的军邮记录:“张强1950年寄信后第三天,在海战中牺牲,遗物里有张李秀兰的照片,背面写着‘等我回家’。”

保险柜的夹层突然“啪”地掉出张纸,是张补印的半分邮票,上面用铅笔写着“补寄”,笔迹和李秀兰的信一模一样。“她自己画的邮票……”林岚的眼圈红了,“知道差半分,想补却没地方买。”

午夜的钟声敲响时,邮筒突然“咕咚”响了一声,吐出最后一封信,信封上贴着那张画的半分邮票,收信人写着“天堂 张强收”,寄信人是“兰街 李秀兰”。

穿旗袍的虚影从邮筒里飘出来,手里举着那捆信,对着老局长深深鞠躬,又看了看沈辞手里的军邮记录,然后转身走向码头的方向,红裙的衣角在月光里划出道弧线,慢慢消失了。

铜钱的灼痛感消失了,营业厅的风变得温柔,带着点海水的咸腥味。赵猛捡起那最后一封信,突然笑了:“这下能寄到了,天堂的邮差总不会嫌邮票不够了吧?”

离开老邮局时,天己经蒙蒙亮,邮筒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投信口的半张邮票不知何时变得完整,像被人补好了。老局长抱着那捆信,站在邮筒旁,像个等待了七十年的孩子。

陈默的电脑收到封匿名邮件,发件人是“兰街信差”,附件里是张合成照片——李秀兰和张强在油菜花田里牵手,背景的邮筒上贴着张完整的邮票,邮戳写着“1950.3.12 妥投”。

“他们终于收到信了。”苏晴轻声说,“李姐姐说,这封信她等了一辈子,现在终于不用等了。”

赵猛突然摸着肚子喊饿:“前面有家百年包子铺,听说他们家的蟹黄汤包,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去不去?我请客!”

林岚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但这次……我要两笼。”

沈辞看着渐渐远去的老邮局,铜钱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执念这东西,有时不是放不下,是没说出口的“再见”——哪怕隔着海峡和生死,那封没寄出的信,也总能找到抵达的方式。

车开过码头,赵猛突然指着岸边的早茶摊:“看!有卖鱼丸汤的!张强当年总给李秀兰加双份鱼丸,咱也尝尝?”

陈默推了推眼镜,在导航上标记下一个红点:“刚接了新委托,说西郊的老染坊闹鬼,染缸里总浮出块红布,像件没染完的嫁衣……”

“老染坊?”赵猛眼睛一亮,“这我熟!小时候总偷摸去捡染剩的布头,被掌柜的追得满街跑……”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汤包的香气飘向远方,老邮局的绿漆邮筒在晨光里站得笔首,像个永远等待的邮差,只是这一次,所有未寄的信,都找到了回家的路。

佳灵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