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六章 老理发店的推子声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佳灵”推荐阅读《灵案小组》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钟楼街的“顺发馆”理发店,门脸儿被岁月啃得坑坑洼洼,木质转椅的皮面裂着蛛网纹,黄铜扶手磨得发亮,像块浸了油的老玉。赵猛扒着玻璃橱窗往里瞅,鼻尖差点撞上“理发五角”的木牌,他啧了声:“这老东西够复古的,转椅还带脚踏板——比我家楼下的网红理发店强,他们那电动椅花里胡哨,刮胡子还能刮出血。”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纸页上沾着点发屑:“街坊说,每到腊八,理发店的推子就自己响,‘嗡嗡’的,第三面镜子里总映出个虚影,举着剃刀在半空比划,还传出老人的咳嗽声,说‘还差最后一刀’。上周有个刮脸的老头,半夜来修面,看到个戴白布帽的师傅在磨剃刀,说‘鬓角得修齐’,回头再看,镜台上的生发油自己冒泡泡,油星溅在墙上,淌成‘等’字。”

“推子声?”赵猛捡起地上的断齿梳,齿缝里卡着根白发,“这是哪个老剃头匠的?死了都惦记着剪头,比我家巷口的李师傅还执着——他给人剃光头能剃出青茬白印,说‘这才叫功夫’。”

苏晴望着镜子,声音发颤:“里面有个戴白布帽的爷爷,举着推子哭……手腕被磨出了茧子,说‘剪不完了’,理发店的抽屉里,藏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半瓶生发油,油瓶上贴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给小栓留’,字迹被得发亮。”

理发店的看守是个留山羊胡的老头,姓金,总揣着个蓝布包,里面裹着把剃刀,刀刃上还沾着点铁锈,像没擦净的血。“这铺子是‘老魏家’的,魏老剃的手艺没说的,刮脸能分‘轻、柔、快’三式,尤其是给小孩剃‘福头’,剃完还会用红绳系个铜钱,说‘讨个吉利’。1955年腊八没的,有人说他是为等个叫小栓的徒弟,等得把腰弯成了虾米,一头栽在转椅旁;也有人说……那徒弟去了新疆支边,病死在路上,他抱着推子坐了三天,最后趴在镜台上,没再起来。”他敲了敲第三面镜子,“这镜面总自己起雾,我守了二十多年,每到他忌日,就闻见股薄荷膏的凉味,像他当年给人刮脸时抹的。”

沈辞的铜钱在兜里发烫,像揣了块刚磨亮的剃刀。他走到转椅旁,椅面的皮料下硌着个硬东西,掀开一看,是张泛黄的照片,穿白布帽的魏老剃站在店门口,手里举着把锃亮的剃刀,穿学徒褂的小栓蹲在地上擦镜子,笑得露出豁牙,镜子里映出半块“顺发馆”的木牌,漆皮掉了角。

“魏老剃不是栽倒的。”沈辞的声音压得低,“镜台的抽屉缝里夹着封信,是新疆寄来的,1955年立冬,说小栓在支边时得了肺病,没挺过秋天——信上还沾着点薄荷膏,是魏老剃看信时抹的,怕眼泪糊了字。”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张支边档案,1952年的,“小栓”的名字旁写着“理发学徒,自愿赴新疆”。附页里有段老乡的回忆:“小栓临走前,魏师傅给他缝了件棉坎肩,说‘新疆冷,剃完头得裹严实’,还塞了把新推子,说‘到了那边,给老乡们剪剪头,也算门手艺’。”

赵猛踹开墙角的工具箱,里面滚出个铁盒子,打开一看,是套理发工具,推子、剃刀、梳子摆得整整齐齐,最底下压着张纸条,字迹歪歪扭扭:“小栓,等你回,我教你刮脸的‘柔式’,给你留着最好的那块薄荷膏”,落款是“师父”。“这老魏够意思,”他捏起推子,齿轮还能转,“推子都包着布,怕生锈——比我那学汽修的师父强,他的扳手扔得满地都是,说‘锈了再买新的’。”

金老头突然抹起眼泪,从梁上摘下个布包,里面是件洗得发白的棉坎肩,袖口补着块蓝布,是小栓的针线活。“这是小栓给师父缝的,1954年寄回来的,说‘师父的肩膀总疼,坎肩加了层棉’。魏师傅临死前就穿着这个,怀里还揣着小栓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等我回,还跟您学刮脸’。”

理发店的推子突然“嗡嗡”响了,转椅自己摇起来,镜台上的薄荷膏冒起白烟,凉丝丝的味漫了满店。苏晴指着镜子里的虚影:“小栓哥哥在给魏爷爷刮脸……手有点抖,说‘师父,我学得慢’,魏爷爷的影子举着剃刀笑,说‘不慌,我等你练熟’,镜子里的两人,鬓角都修得整整齐齐,像刚理完发的模样。”

沈辞的铜钱烫得手心发麻,他能“听”到推子划过头发的“沙沙”声,混着魏老剃的念叨:“小栓怕疼,刮脸得轻着点……”他拉开镜台最底层的抽屉,里面藏着个红布包,裹着小栓的骨灰盒,盒上刻着“新疆·小栓”,旁边压着张支边奖状,上面的字迹被泪水泡得发涨,却依旧清晰。

陈默的电脑突然弹出份新疆档案馆的资料,1955年的“支边英烈名录”里,小栓的名字旁写着“为救落水老乡,染病去世,年仅二十二”。附页里有张他临终前的照片,手里举着把推子,背后的土坯房上写着“顺发分馆”,是他在新疆开的小理发店。

腊八的月光从窗棂钻进来,镜子里的虚影慢慢清晰,魏老剃给小栓理完最后一刀,用红绳在他鬓角系了个铜钱,像当年的“福头”。小栓的虚影给师父刮脸,薄荷膏抹得匀匀的,凉味混着暖意,飘得满店都是。

“他们说谢谢。”苏晴轻声说,“说终于能好好理次发了,像当年约好的那样。”

两人的虚影转身走向店门,白布帽的带子和学徒褂的衣角缠在一起,慢慢消失在月光里。推子的“嗡嗡”声停了,镜台上的生发油突然变清,映出窗外的雪,落得轻轻的,像刚理完的发屑,飘在“顺发馆”的木牌上,盖了层薄薄的白。

赵猛摸着咕咕叫的肚子,突然拍板:“街口的糖炒栗子该出锅了!趁热吃,甜得能粘住牙!去不去?我请客!”

林岚白了他一眼,嘴角却翘着:“就知道吃,但这次……多买两斤,给金大爷留着——他守了二十多年理发店,该尝尝甜的了。”

沈辞望着渐渐远去的理发店,铜钱在掌心泛着温温的光。这世上的执念,有时不是犟,是藏在推子声里的盼——哪怕知道等不到,也得把工具擦得锃亮,把薄荷膏备得足足的,万一呢?万一他推门进来,能笑着说“师父,我回来了,给我剃个‘福头’吧”。

车开过石桥时,赵猛突然指着理发店的窗户:“看!灯亮了!怕是那爷俩在里面比谁的手艺好,正给镜子里的自己理发呢!”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新的委托:“西郊的老窑厂闹鬼,半夜总听到拉坯声,窑洞里的泥坯自己转,像在等烧窑的人……”

“老窑厂?”赵猛眼睛一亮,“这我熟!小时候偷摸去捡碎瓷片,被窑工的鞭子追得绕窑三圈,鞋底都磨破了……”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薄荷的凉香飘向远方,老理发店的转椅在月光里轻轻摇,像个哄人入睡的摇篮,把没说出口的“等你”,都理进了岁月的发梢,梳得整整齐齐,像当年师父给徒弟系的红绳铜钱,暖得能焐热整个冬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