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二章 老茶馆的沏茶声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灵案小组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灵案小组最新章节随便看!

城西的“品泉楼”茶馆藏在戏楼后巷,青石板铺的地面被茶渍浸成深褐色,门楣挂着串晒干的龙井,叶片蜷得像没睡醒的虫子。赵猛扒着门框往里瞅,一股龙井混着炭火的焦香钻鼻孔,他吸溜下口水:“这老东西够地道的,茶味比我爸泡的‘明前龙井’还冲——他总说‘水温得刚过八十,烫了就毁了茶魂’。”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纸页边缘沾着点茶沫:“街坊说,每到清明,茶馆的铜壶就自己响,‘咕嘟咕嘟’的,第三张茶桌的茶碗总漂着片龙井,茶水在碗里转得像漩涡,还传出老人的吆喝声,说‘再焖三分钟’。上周有个听书的老汉,半夜来续水,看到个系青布围裙的老头在沏茶,说‘阿井爱喝三分烫’,回头再看,茶壶里的水自己漫出来,在地上淌成‘等’字,被脚踩散又聚起。”

“沏茶声?”赵猛捡起个豁口茶碗,碗底结着层茶垢,“这是哪个老茶掌柜的?死了都惦记着泡茶,比我家楼下茶馆的张大爷还拼——他凌晨西点就去挑泉水,说‘虎跑泉的水泡龙井,才叫正经喝茶’。”

苏晴望着铜壶,眼圈有点红:“里面有个系青布围裙的爷爷,蹲在炭炉前哭……手被壶嘴烫出了泡,泡破在茶水里,说‘沏不完了’,茶馆的樟木箱里,藏着本泛黄的茶谱,最后一页画着半壶龙井,旁边写着‘阿井亲启’,字迹被茶水洇得发皱。”

茶馆的看守是个留山羊胡的老头,姓茶,总揣着个蓝布包,里面裹着把紫砂茶匙,茶匙柄刻着个“井”字,勺里还沾着点陈年茶渣。“这茶馆是‘老叶家’的,叶老茶的手艺没说的,沏的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尤其是‘雨前茶’,得用山泉水焖三分钟,街坊都喊他‘茶半仙’。1944年清明没的,有人说他是为等个叫阿井的徒弟,等得把腰熬弯了,一头栽在铜壶旁;也有人说……那徒弟是游击队员,在炸碉堡时牺牲了,他抱着没沏完的茶,坐在茶桌前,首到被日军的炮弹掀了屋顶。”他敲了敲第三张茶桌,“这桌面总自己渗水珠,我守了三十年,每到他忌日,茶馆就飘出股龙井的清香,像他当年沏的头春茶。”

沈辞的铜钱在兜里发烫,像揣了块刚离火的炭炉。他走到铜壶旁,壶嘴的铜锈下嵌着张字条,字迹被蒸汽熏得发虚:“阿井,今年的雨前茶囤了三斤,等你回,咱用虎跑泉沏,就着说书先生的《岳飞传》喝……”后面的字被炮弹震得模糊,只剩个“等”字的轮廓。

“叶老茶不是栽倒的。”沈辞的声音压得低,“茶桌的木缝里卡着块弹片,是日军‘三八式’步枪的碎片——1944年春天,日军搜捕游击队员,他把阿井藏在茶馆地窖,自己抱着茶壶挡在门口,被流弹击中,临死前还攥着阿井的茶碗,碗底刻着个‘井’字。”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张泛黄的参军证,1943年的,持证人“井生”,籍贯“镜州城西”,备注栏写着“茶馆学徒,善辨茶”。附页里有张两人的合照,系青布围裙的叶老茶站在茶桌前,手里举着把紫砂壶,穿粗布衫的阿井蹲在炭炉旁添柴,笑得露出豁牙,背后的墙上挂着块匾,写着“茶通人道”。

“这阿井是叶老茶捡的孤儿,”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跳,“1944年清明前在炸日军碉堡时牺牲,为了掩护队友撤退,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年仅十八。游击队送回的遗物里,有块茶饼,是他从茶馆带的,说‘等打完这仗,就回茶馆跟师父学沏茶,学辨雨前和明前’。”

赵猛踹开墙角的樟木箱,里面铺着层油纸,裹着三斤用红绳捆的龙井,茶叶绿得发亮,旁边压着张字条,字迹歪歪扭扭:“给阿井留的,等他回,第一泡敬天地,第二泡咱爷俩分着喝”,落款是“师父”。“这老叶够意思,”他捏起片茶叶对着光看,叶脉清晰,“真是雨前的,比我爸托人买的还地道——他那包说是雨前,其实是雨后的,被骗了还当宝贝。”

茶老头突然抹起眼泪,从梁上摘下个布包,里面是件染血的粗布衫,口袋里露出张照片,是阿井在战壕里的留影,背后写着“师父,我学会用泉水煮茶了,就是没您沏的香,等我回,您得再教我三招”。“这是阿井的衣裳,1944年从碉堡废墟里捡的,叶老茶说‘这上面有阿井的汗味,得垫在茶桌下,沏出来的茶才鲜’,他每次沏茶,都把这衣裳铺在膝头。”

茶馆的炭炉突然自己燃起来,铜壶里的水“咕嘟”开了,叶老茶的虚影提起壶,将沸水注入紫砂壶,龙井在壶里舒展,清香漫了满店。苏晴指着茶桌旁的虚影:“阿井哥哥在给师父递茶碗……手被火药熏得发黑,说‘师父,这水温够不’,叶爷爷的影子举着茶壶笑,说‘够了够了,就等这三分钟,焖出茶魂’,茶碗里的龙井突然舒展成完整的一片,在水面转着圈,像在跳舞。”

沈辞的铜钱烫得手心发麻,他能“听”到沸水注入茶壶的“哗哗”声,混着叶老茶的念叨:“阿井怕烫嘴,第一泡得晾半分钟……”他走到茶馆深处,挪开最重的茶柜,底下藏着个铁皮盒,装着阿井的军功章,章上刻着“战斗英雄”,旁边压着那半块茶饼,饼上的茶纹被得发亮。

陈默的电脑突然弹出份游击队档案,1944年的“英烈名录”里,井生的名字旁写着“炸毁日军碉堡,牺牲于战场,追记一等功”。附页里有篇战友的回忆:“阿井总说他师父沏的茶能‘壮胆’,说‘等胜利了,要请师父去天安门城楼沏壶龙井’,他怀里总揣着片龙井,说‘这是家乡的味,闻着就不怕死’。”

清明的月光从窗棂钻进来,紫砂壶里的茶终于沏好,叶老茶的虚影给阿井斟茶,茶水在碗里映出月光,像盛了半盏银。两人对着茶桌碰碗,“叮”的一声脆响,像碰碎了所有等待的苦。

“他们说谢谢。”苏晴轻声说,“说终于喝上这壶雨前茶了,像当年约好的那样,水温正好,茶香够浓,能暖透往后的岁月。”

两人的虚影转身走向巷口,青布围裙的带子和粗布衫的衣角在茶香里交缠,慢慢消失在戏楼的锣鼓声里。铜壶的“咕嘟”声停了,那三斤龙井突然自己摆在柜台上,红绳缠着张字条:“师徒共饮,茶魂永在”,在月光下发亮,像句没说出口的承诺。

赵猛摸着咕咕叫的肚子,突然拍板:“巷口的葱油饼该烙好了!刚出锅的,酥得掉渣,配这龙井正好!去不去?我请客——就当替老叶爷俩喝这杯团圆茶!”

林岚白了他一眼,嘴角却翘着:“就知道吃,但这次……多买两摞,给茶大爷留着——他守了三十年茶馆,该尝尝这香脆,像当年老茶掌柜盼的那样。”

沈辞望着渐渐远去的茶馆,铜钱在掌心泛着温温的光。这世上的执念,有时不是贪茶,是藏在茶水里的盼——哪怕知道等不到,也得把泉水烧得沸沸的,把茶叶囤得足足的,万一呢?万一他踏着月光回来,能笑着说“师父,我回来了,沏茶吧,我陪您喝到天亮”。

车开过石桥时,赵猛突然指着茶馆的窗户:“看!灯还亮着!怕是那爷俩在里面比谁的茶沏得好,正给龙井添最后一注沸水呢!”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新的委托:“城北的老当铺闹鬼,半夜总听到算盘响,柜台里的当票自己飘,票上的字变成‘赎’,像在等赎当的人……”

“老当铺?”赵猛眼睛一亮,“这我熟!小时候偷我妈的金戒指去当,被掌柜的识破,揪着耳朵送回家,我妈把我揍得三天坐不住……”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龙井的清香飘向远方,老茶馆的铜壶在月光里冒着热气,茶水漫过青石板,像在为那壶迟到的雨前茶,慢慢铺展开一条碧绿的路,路上满是沏不完的牵挂,和等得到的团圆。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