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七章 老车马店的马蹄声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城北的“顺风栈”车马店藏在官道旁,黄土墙被马蹄踏得坑坑洼洼,像块被岁月啃过的老饼,门口的拴马桩裂着缝,桩上的铁环锈得只剩半圈,风一吹“哐当”响,像谁在夜里咳嗽。赵猛扒着木栅栏往里瞅,一股草料混着马粪的腥气首冲脑门,他龇牙咧嘴退半步:“这老东西够糙的,比我爷赶马车时歇脚的驿站还破——他总说‘车马店得有马味,才像个歇脚的地,不然马不踏实,人也睡不着,像心里悬着事’。”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纸页边缘沾着点干草:“村民说,每到寒露,店里的马灯就自己亮,‘忽明忽暗’的,第三间马厩的草料总堆成‘行’字,最顶上的草料还会掉出几根,在地上拼出‘等’字,还传出老人的吆喝声,说‘再添三捆草’。上周有个赶车的老汉,半夜来歇脚,看到个戴毡帽的老头在铡草,说‘阿驹爱用新铡刀’,回头再看,马槽里的料自己冒尖,像刚添过豆饼。”

“马蹄声?”赵猛捡起块马蹄铁,铁面磨得发亮,上面刻着个“驹”字,“这是哪个老马店掌柜的?死了都惦记着喂马,比我那赶马车的三叔公还能熬——他为了等商队歇脚,在店门口守了三夜,露水把毡帽泡得能拧出水,说‘差一个时辰,马就饿瘦了,走不动远路’。”

苏晴望着马厩,眼圈有点红:“里面有个戴毡帽的爷爷,蹲在马槽前拌料……手掌被铡刀划开了口子,血滴在草料里,说‘喂不完了’,马店的木箱里,藏着本泛黄的路引,最后一页记着‘阿驹往西北,货:药材’,字迹被马汗洇得发虚。”

车马店的看守是个瘸腿的老头,姓马,总揣着个粗布包,里面裹着副1952年的马缰,缰上的铜扣刻着“顺”字,扣眼磨得发亮,像被了千万遍。“这马店是‘老常家’的,常老栓赶了一辈子马车,人称‘老马识途’,他的马队专走西北官道,运药材、送粮草,从没误过时辰。1952年寒露没的,有人说他是为等个叫阿驹的儿子,等得在马厩睡着了,再也没醒;也有人说……那儿子在运药材去朝鲜的路上遇了暴雪,连人带马坠了崖,他抱着阿驹的马缰哭了三天,最后一头栽进了马槽。”他敲了敲第三间马厩的木门,“这门总自己开,我守了西十年,每到他忌日,马厩就飘出股艾草香,像当年他给马拌的草料味。”

沈辞的铜钱在兜里发烫,像揣了块刚被马蹄踏过的热石头。他走到马槽旁,槽底沉着块马蹄铁,铁上沾着点暗红,像血。掀开槽下的石板,露出封泛黄的信,信纸被草料渣糊得发脆,字迹却硬朗:“爹,西北雪大,药材用毡布裹紧了,冻不坏……等送完这趟,我就跟您学赶车,咱爷俩走趟江南,看看不用裹毡布的路”,后面的字被暴雪泡得发涨,只剩个“等”字的轮廓。

“常老栓不是睡着没醒的。”沈辞的声音压得低,“马厩的梁上缠着根马绳,绳头有明显的勒痕——1952年寒露,他收到阿驹坠崖的消息,攥着这封信在马厩站了整夜,天快亮时栽进马槽,手里还攥着给阿驹留的新马靴,靴底钉着七颗防滑钉,说‘西北路滑,得钉牢点’。”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张泛黄的运输证,1952年的,持证人“常驹”,目的地“朝鲜前线”,备注栏写着“运送急救药材,随行马队十匹”。附页里有张两人的合照,戴毡帽的常老栓牵着马,穿短打的阿驹扛着铡刀,笑得露出豁牙,背后的马厩里,十匹骏马拴得整整齐齐,马背上的药材包印着“救命”二字。

“这阿驹是常老栓的独子,”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跳,“1952年寒露在翻越祁连山时,为了护住滑向悬崖的药材车,自己拽着缰绳被拖下崖,年仅二十。部队送回的遗物里,有半副马掌,是他从坠崖的马身上卸的,说‘等回,给爹的老马换上,它的掌快磨平了’,还夹着张字条:‘爹,药材没丢,您放心’。”

赵猛踹开木箱,里面的马具摆得整整齐齐,最底层的新马靴果然在,靴底的防滑钉闪着亮,旁边压着张字条,字迹歪歪扭扭:“给阿驹留的,等他回,咱爷俩换上新靴,赶辆空车走江南,不运货,就看风景”,落款是“爹”。“这老常够意思,”他捏着马靴掂了掂,牛皮厚实,“是上好的黄牛皮,比我穿的马丁靴还结实——我那靴穿半年就开胶,说‘时尚款都这样’。”

马老头突然抹起眼泪,从梁上摘下个布包,里面是件染血的短打,口袋里露出张照片,是阿驹在马队前的留影,背后写着“爹,祁连山的雪真厚,没到膝盖,马走得慢,等我回,咱把马厩的地垫厚点,别让马冻着蹄子”。“这是阿驹的短打,1952年从崖底找着的,常老栓说‘这上面有阿驹的汗味,得垫在马槽下,马吃料才香’,他每次铡草,都把这短打铺在槽底。”

车马店的马灯突然“咔哒”亮了,常老栓的虚影牵着匹老马,往马槽里添草料,艾草混着豆饼的香气漫了满厩。苏晴指着马厩门口的虚影:“阿驹哥哥在给爹递马缰……手被冻得通红,说‘爹,这马够壮实不’,常爷爷的影子拍着马背笑,说‘够了够了,就等这最后一趟,咱就往南走’,马槽里的草料突然堆出个“南”字,被老马的鼻子拱散,又堆起来,像在点头。”

沈辞的铜钱烫得手心发麻,他能“听”到马蹄踏在石板上的“哒哒”声,混着常老栓的念叨:“阿驹怕马受惊,总爱哼《赶车谣》,我得记着调……”他走到马厩深处,挪开最重的草料堆,底下藏着个铁皮盒,装着阿驹的烈士证,证上的照片被马灯熏得发黄,旁边压着那半副马掌,掌钉上的锈迹被得发亮。

陈默的电脑突然弹出份运输队档案,1952年的“英烈名录”里,常驹的名字旁写着“护药材牺牲于祁连山,追记二等功”。附页里有篇队友的回忆:“阿驹总说他爹赶车是天下第一,说‘等胜利了,要跟爹学赶车,把西北的药材运到江南,再把江南的丝绸运回来’,他怀里总揣着根赶车鞭,说‘这是爹给的,能赶得动风雪,也能赶得动岁月’。”

寒露的月光从马厩的破窗钻进来,十匹骏马的虚影突然从马厩里走出,常老栓的虚影牵着马,阿驹的虚影扛着铡刀,两人对着官道深深鞠躬,像在给过往的赶车人送行。

“他们说谢谢。”苏晴轻声说,“说终于能往南走了,像当年约好的那样,空车,慢走,看够江南的花,再回西北的家。”

两人的虚影转身走向官道,毡帽的带子和短打的衣角在草料香里交缠,慢慢消失在月光里的尘烟中。马灯的“忽明忽暗”停了,那副新马靴突然自己套在拴马桩上,靴底的防滑钉在月光下亮得像星,像在说“路不滑了,能走了”。

赵猛摸着咕咕叫的肚子,突然拍板:“官道旁的杂碎汤摊该出摊了!刚煮的马杂,撒上胡椒粉,热得能烫掉舌头,配着刚烙的油饼,香得能把马都引来!去不去?我请客——就当替老常爷俩喝这碗暖身汤!”

林岚白了他一眼,嘴角却翘着:“就知道吃,但这次……多盛两碗,给马大爷留着——他守了西十年车马店,该暖暖身子,像当年常老栓盼的那样。”

沈辞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马店,铜钱在掌心泛着温温的光。这世上的执念,有时不是固执,是藏在马蹄声里的盼——哪怕知道等不到,也得把草料备足,把马靴钉牢,万一呢?万一他踏着风雪回来,能笑着说“爹,药材送到了,咱走江南吧”。

车开过石桥时,赵猛突然指着官道尽头:“看!有马队!赶车的大爷戴着毡帽,像老常爷俩!”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新的委托:“城东的老酱园闹鬼,半夜总听到捣酱声,酱缸里的豆瓣自己翻涌,漂着颗没腌透的青梅,像在等吃酱的人……”

“老酱园?”赵猛眼睛一亮,“这我熟!小时候偷摸去捞酱黄瓜,被酱匠的竹耙追得绕酱缸三圈,酱水溅了满身,现在闻着酱味还流口水……”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草料的清香飘向远方,老车马店的马灯在月光里亮得像颗星,马蹄的印记漫过黄土路,像在为那支迟到的马队,慢慢铺展开一条平坦的路,路上满是赶不完的牵挂,和等得到的团圆。

灵案小组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灵案小组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