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三章 老染坊的染缸声

小说: 灵案小组   作者:佳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城南临河的“青蓝坊”老染坊藏在芦苇荡边,木门被靛蓝染成深蓝,像块浸透的老染布,门楣挂着串晾晒的蓝印花布,布上的白花被风吹得发飘,风一吹,靛蓝的涩味混着苏木的甜香漫出半条河。赵猛扒着染缸往里瞅,鼻尖差点撞上漂在缸里的木耙,耙齿缠着半片布料,蓝得发透,他啧嘴:“这染料够正的!靛蓝深得发黑,比我妈染花布的‘土靛’纯十倍——她总说‘好染得认料,蓝草晒得干,靛兑得匀,染得透,才能色牢不褪,像人心里的彩,得染够了才鲜活,差一泡,布就发灰,看着寡淡’。”

林岚翻着报案记录,纸页边缘沾着点靛蓝:“街坊说,每到芒种,坊里的染缸就自己转,‘咕嘟咕嘟’的,第三排的染布总晾成‘彩’字,最上面的染耙会自己起落,在缸沿拼出‘等’字的轮廓,还传出老人的吆喝声,‘再染三匹布’。上周有个来取蓝印花布的绣娘,半夜来敲门,看到个系蓝布围裙的老太在搅靛,说‘阿染爱用苏木红’,回头再看,染缸里的白布自己沉底,在缸面浮起‘盼’字,被新添的靛蓝盖了又显。”

“染缸声?”赵猛捡起块掉在地上的染布边角,蓝得发亮,“这老染匠是个巧人,连泡布都得‘三浸三晾’,说‘一浸上色,二浸固色,三浸出彩’,比我那做扎染的表姐还较真——表姐为了染‘云纹蓝’,光调靛浓度就试了半月,指甲缝里的蓝渍洗了十遍都没褪,说‘靛不对,纹就散,像话没说活,看着死板’。”

苏晴望着案上未染的白布,布角被风吹得轻颤,像片没着色的云,旁边的染料缸里浮着块苏木,泡得水发红,泛着暖光:“里面有个系蓝布围裙的奶奶,正对着染缸叹气……指缝里嵌着靛渣,在白布上划出歪歪扭扭的‘染’字,说‘染不匀了’。坊后的地窖里,藏着匹没晾透的‘五彩锦’,布角绣着半朵花,旁边用靛蓝写着‘阿染亲启’,字迹被染香熏得发淡。”

染坊的看守是个拎着染棒的老太,姓染,总揣着个布包,里面裹着块蓝印花布残片,布上的白花还清晰,边角印着“1987”。“这坊是‘老蓝婆’的,蓝老染染了一辈子布,最拿手的是‘多层套染’,一块布能染出青、蓝、靛、紫西色,街坊都喊‘蓝三染’——说她染布,三泡准能出层次,多一泡怕过深,少一泡怕浅淡。2004年芒种没的,有人说她是等孙女阿染回来学‘扎染技’,在染缸旁坐了整宿,天亮时手里还攥着染耙;也有人说……阿染在山区教染布时,遇了泥石流,连人带染料被埋了,她抱着那匹五彩锦,在坊前站成了个影子。”她用拐杖敲了敲染缸,“这缸总在半夜响,我守了三十年,每到蓝老染忌日,就闻见股靛蓝香,是她当年调靛的味道。”

沈辞的铜钱在兜里发烫,他走到染缸旁,缸底的靛渣里嵌着半张字条,字迹被染水浸得发蓝:“阿染,新晒的靛蓝够浓,染‘青花布’正好,等你回,咱给山区的小学染批花布,让娃们做新校服,看着精神……山里潮,记得穿我给你纳的布鞋,鞋底垫了防潮的油纸,踩在泥里不渗水”,后面的字被泪水泡成了蓝团,只剩个“等”字还清晰。

“蓝老染不是坐僵的。”沈辞摸了摸案上的苏木,木块泡得发胀,“地窖的夹层里藏着本染布日志,2003年春的,最后一页记着‘阿染教山民染出第一块蓝印花布,花型齐整’。她收到阿染牺牲的消息,把自己最爱的染耙折了半截,说‘阿染搅靛爱留半圈柔,说布得透气’,最后就那么趴在染缸沿上,手里还攥着给阿染留的新靛蓝,缸上刻着‘染’字,是阿染的名字。”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张泛黄的照片:穿工装的阿染蹲在染坊门口晾布,手里举着块刚染的扎染布,蓝老染正用染棒搅靛,两人对着镜头笑,背后的墙上挂着张“染布口诀”,“蓝草青,苏木红,一缸春色染布中”的字样格外醒目。附页里的档案写着:“蓝染,2003年6月在山区教染布时,为抢救被泥石流埋的染料和村民,被石块砸中,年仅二十二,遗物中有块未染的白布,是临行前蓝老染给的,说‘染布如描春,得色匀心诚’。”

赵猛踹开地窖的门,染香混着霉味涌出来,那匹五彩锦果然在,旁边压着张字条,字迹歪歪扭扭:“给阿染留的,等她回,咱用这锦做‘百花被’,盖在村头的学堂里,让娃们知道,布能染出五彩,日子也能染出甜,像她教山民染的布,能盖过苦日子的灰”,落款是“姥姥”。“这老蓝够意思,”他拎起布角抖了抖,色彩层层叠叠,“是套染了五次的‘七彩缎’,比我媳妇买的机染布还鲜亮——那布洗两回就掉色,说‘这是复古风,浅点好看’。”

染老太突然抹起眼泪,从梁上摘下个布包,里面是件染着泥的蓝布衫,口袋里露出张照片,是阿染在山溪边的留影,背后写着“姥姥,山民学扎染学得快,就是套染总串色,等我回,您得教我‘固色法’,让他们的布也能色牢不褪,像咱青蓝坊的蓝印花布那样,越洗越精神”。“这是阿染的布衫,2004年从泥石流处找着的,蓝老染说‘这上面有阿染的土气,得垫在染缸下,染的布才够艳’,她每次染布,都把这布衫铺在缸底的石板上。”

染坊的染缸突然“咕嘟”翻起来,蓝老染的虚影正给白布扎花,靛蓝在缸里慢慢晕开,“簌簌”的搅染声混着苏木的甜香,漫了满坊。苏晴望着染缸旁的虚影:“阿染姐姐在递苏木……手被石块划得缠着布,说‘姥姥,这靛蓝够浓不’,蓝奶奶的影子举着扎染布笑,说‘够了够了,就等这最后一泡,山区的娃穿着,准能忘了泥石流的苦’,染缸里的五彩锦突然展开,青、蓝、紫、红层层晕染,像把彩虹铺在了布上,花型在灯光下活了过来。”

沈辞的铜钱烫得手心发麻,他能“听”到布料吸水的“滋滋”声,混着蓝老染的念叨:“阿染总嫌我靛调得太浓,说‘布怕闷’,可山里的日子灰啊,不染得艳点,咋能让他们看着布就想起春天……”他走到坊后,挪开最重的染料缸,底下藏着个铁皮盒,装着阿染的烈士证,证上的照片沾着点泥土,旁边压着那半截染耙,耙齿的靛渣被得发亮。

陈默的电脑突然弹出份扶贫档案,2003年的“英烈名录”里,蓝染的名字旁写着“护染料与村民牺牲于泥石流,追记三等功”。附页里有篇山民的回忆:“阿染总说她姥姥的染布是‘天下最艳’,说‘等灾过了,要请姥姥来山区,教我们染满坡的花布,让每个土屋都飘着彩’,她怀里总揣着块靛蓝,说‘这是色的魂,攥着就有劲儿染布’。”

芒种的阳光从芦苇缝钻进来,蓝老染的虚影和阿染的虚影一起把五彩锦晾在竹竿上,布面的色彩在风里流动,像条彩色的河。两人对着染布鞠躬,染棒的影子在染缸里晃,像在染出一片艳融融的牵挂。

“他们说谢谢。”苏晴轻声说,“说终于把‘七彩扎染’染完了,像当年约好的那样,色够艳,纹够活,山区的娃穿着,该能笑着说‘这布,比彩虹还甜’。”

两人的虚影转身走向河边,蓝布围裙的带子和布衫的衣角在染香里飘,慢慢消失在芒种的霞光中。染缸的“咕嘟”声停了,那匹五彩锦突然自己挂在坊前,旁边放着块靛蓝,蓝上沾着点苏木红,像朵没谢的花。

赵猛摸着肚皮突然喊:“街口的蓝印花布包糖糕摊该开了!刚蒸的糖糕裹着蓝布,甜得带点靛香,配着这染坊的苏木味正好!走不走?我请客——算替老蓝祖孙俩尝尝这口‘彩里的甜’!”

林岚白了他一眼,嘴角却扬着:“就知道吃,不过……多买两包给染大娘,她守了三十年染坊,该尝尝这甜丝丝的彩,像当年蓝老染盼的那样。”

沈辞望着渐远的染坊,铜钱在掌心温温的。这世上的执念,有时是藏在染料里的艳——哪怕知道等不到,也得把靛调得浓浓的,把布染得艳艳的,万一呢?万一风把她吹回来,能笑着说“姥姥,你看这布,比你染的还能铺出整座春天”。

车过石桥时,赵猛指着河边喊:“看!染布飘起来了!怕是那祖孙俩在晾新布,正比谁的花色染得巧呢!”

陈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新委托:“城东的老书坊闹鬼,半夜总听到翻书声,书页自己合开,字在纸上拼出‘文’字,像在等读书的人……”

“老书坊?”赵猛眼睛亮了,“这我熟!小时候偷撕书页叠纸船,被书匠的戒尺打手心,纸渣落了满身,现在闻见墨香还想翻书……”

车厢里的笑声混着染香飘远,老染坊的染缸在阳光下泛着蓝光,布料的影子漫过青石板,像在为那匹迟到的五彩锦,铺条带着艳色的路,路上满是染不完的牵挂,和等得到的绚烂。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灵案小组》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案小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MQ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