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孙可望降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35章 孙可望降清

贵阳的雨下得比安龙更阴毒,豆大的雨点裹着黄泥砸在秦王府的琉璃瓦上,像是无数只手在撕扯这座僭越的宫殿。孙可望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案上的“监国之宝”印玺沾着半块没啃完的糕点,旁边堆着七封从前线逃回的败兵送来的血书——最近的一封来自保宁,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出,只反复写着“大象吃人”。

“废物!都是废物!”他抓起印玺就往墙上砸,螭虎印纽撞在砖上崩掉一角,“李定国那厮的战象是铁做的?三万精兵连个娄山关都守不住?”

侍卫长冯双礼跪在门口,甲胄上的雨水汇成小溪流到脚边:“王爷,白文选带着五万人马投了昆明,说是……说是要‘反正归明’。现在贵阳城里的守军不足两万,粮库也快空了。”

“白文选这个叛徒!”孙可望一脚踹翻案几,青瓷笔洗在地上滚出老远,“老子当年在张献忠帐下带他时,他还在玩泥巴!传令下去,把他在贵阳的家眷全宰了!”

“王爷三思!”冯双礼猛地抬头,额角青筋暴起,“白将军的母亲己经八十岁了!再说……再说宰了他们,城外那些观望的土司更不敢来援了!”

孙可望的拳头停在半空,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窗外的雨突然变急,打在窗纸上发出噼啪声响,像是有人在用指甲挠门。他想起三个月前,自己还坐在这张案前,看着文安之送来的“伪诏”哈哈大笑,以为能借刀除掉李定国。那时的贵阳城粮草充足,十万大军列阵城外,谁不称他一声“秦王千岁”?

“还有多少银子?”孙可望突然问道,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府库里只剩三千两,还不够给亲兵发饷。”冯双礼从怀里掏出个账本,“商户都被咱们抢怕了,要么跑了,要么关门了。昨天连米行的王老板都上吊了……”

“上吊?”孙可望突然笑起来,笑声比雨声还难听,“他该感谢老子,至少不用等李定国来砍头!”

冯双礼低下头,不敢看他疯狂的眼神。他知道,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己经被逼到了绝路。

一、昆明惊雷

昆明的阳光正透过军械坊的窗棂,照在周显新铸的灵脉火炮上。炮身刻着的《五华拳谱》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淡金,李定国伸出手掌,指尖刚触到炮管,丹田的灵脉就轻轻震颤起来。

“晋王您看,”周显用布擦着炮口,“按武侯鼎的合金比例调了铜锡配比,再刻上这纹路,试射时射程比红衣大炮远了两里地!”

李定国还没来得及回话,马吉翔就掀帘冲了进来,手里的密信被汗水浸得发皱:“晋王!贵阳急报!孙可望……孙可望带着五千残兵投清了!”

“什么?”周显手里的擦炮布掉在地上,“那厮敢当汉奸?”

李定国接过密信,字迹是清军湖广总督洪承畴的,盖着鲜红的总督大印。信里写得清楚:孙可望己在湖南宝庆剃发降清,清廷封他为“义王”,赐蟒袍玉带,正准备率军反攻云南。

“狗急跳墙罢了。”李定国将密信揉成一团,灵脉在丹田急速流转,却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兴奋——孙可望这一降,等于把贵州的虚实全卖给了清廷,但也彻底暴露了他的汉奸嘴脸,那些还在观望的孙党余孽,该彻底死心了。

“传我令,”李定国转身走向演武场,“召集全军将士,去南教场!”

半个时辰后,三万明军列阵南教场,战象营的七头大象披着崭新的象甲,象牙上绑着红绸。李定国站在点将台上,手里举着一幅孙可望的画像——那是去年孙可望自称“监国”时,逼着画师画的。

“弟兄们!”李定国的声音透过灵脉加持,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孙可望降清了!这个认贼作父的汉奸,要带着清军来打咱们云南了!”

台下顿时响起愤怒的吼声,士兵们举着兵器朝画像指指点点。

“他忘了是谁在张献忠帐下救他的命!”

“他忘了永历帝封他的‘秦王’!”

“杀了这汉奸!”

李定国将画像扔到地上,抽出虎头枪指着画像:“这就是背叛大明的下场!从今日起,凡斩孙可望者,赏黄金万两,封万户侯!”

“杀!杀!杀!”三万士兵齐声怒吼,声浪掀得将台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唱军歌!”李定国挥枪指向天空。

“苍山雪,映残阳,定边铳响震八荒!”

“战象踏破连环马,铁骑冲出云贵川!”

“杀鞑虏,复中原,不教胡尘染汉裳!”

歌声刚落,李定国丹田的灵脉突然化作一道金光,顺着枪尖射向天空。战象营的惊雷突然长鸣,用鼻子卷起地上的画像,狠狠摔在地上践踏。其他大象也跟着躁动起来,象甲上的龙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看到了吗?”李定国指着躁动的战象,“连畜生都知道忠义!咱们大明的将士,难道不如一头象?”

“愿随晋王杀贼!”士兵们纷纷单膝跪地,虎头枪和定边铳的枪托砸在地上,发出整齐的巨响。

李定国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知道孙可望的投降,反而成了凝聚军心的惊雷。他转身看向北方,那里的乌云正在聚集,但他的心里,却亮得如同昆明的太阳。

二、清廷算盘

北京的紫禁城乾清宫里,顺治皇帝正把玩着孙可望送来的“监国之宝”。这枚印玺比宫里的玉玺小了一圈,刻工也粗糙,但摄政王多尔衮却看得两眼放光。

“孙可望献上的贵州舆图,比咱们手里的详细十倍。”多尔衮指着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的关隘,“他说李定国的战象营最怕火攻,定边铳的轮射战术有个时辰的换弹间隙……这些都是宝贝啊!”

洪承畴站在一旁,捻着花白的胡须:“摄政王,孙可望虽是降将,但熟知南明虚实,让他带路攻滇再好不过。只是此人反复无常,还需派吴三桂盯着他。”

“就依你。”多尔衮将印玺扔回给太监,“封孙可望为‘义王’,赏他美女十名,良田千亩。让他立刻率军南下,会同吴三桂、李国翰部,务必在秋收前拿下昆明!”

站在殿角的孙可望听到这话,连忙跪地谢恩,额头几乎贴到金砖上。他穿着清廷赐的蟒袍,却总觉得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那些八旗将领的眼神里,有轻蔑,有怀疑,唯独没有尊敬。

“义王起来吧。”多尔衮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你和李定国是结义兄弟?”

孙可望的后背瞬间冒出冷汗:“回王爷,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李定国是反贼,臣与他势不两立!”

“很好。”多尔衮满意地点点头,“希望你能拿出实际行动来,别让朝廷失望。”

走出紫禁城时,孙可望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想起二十年前,他和李定国在张献忠的起义军里,分食一个烤红薯的日子。那时的天空很蓝,他们的梦想很简单——让天下的穷人都能吃饱饭。

“都是狗屁!”孙可望猛地啐了一口,拉了拉身上的蟒袍,“成王败寇,李定国,你等着瞧!”

他的亲卫牵着一匹白马走过来,马背上驮着清廷赏赐的金银珠宝。孙可望翻身上马,却觉得这匹白马远不如他在贵阳骑的那匹乌骓马。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他,己经成了清廷手里的一把刀,用完即弃的那种。

三、湘黔古道

孙可望带着五千残兵南下时,正是湖南的梅雨季节。古道上的泥泞没到马膝,士兵们穿着清廷发的号衣,走得怨声载道。

“将军,这鬼天气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个亲兵抱怨道,“咱们这是去打昆明,还是去送死?”

孙可望一鞭子抽在他脸上:“再敢胡说八道,砍了你的头!”

亲兵捂着脸不敢作声,但眼里的怨恨却藏不住。这支队伍里,有一半是孙可望的旧部,另一半是清廷派来的“监视哨”。旧部们怀念在贵阳的日子,监视哨则对孙可望充满敌意,队伍里的气氛比这梅雨还要压抑。

走到湘西的辰州时,麻烦来了。当地的百姓听说他们是“汉奸队”,不仅不给粮草,还在夜里偷偷摸进营地,偷走了三十多匹战马。孙可望派人去抢,结果被手持锄头扁担的百姓打了出来,还折了两个兵。

“反了!反了!”孙可望气得拔剑砍断路边的竹子,“一群刁民也敢挡王师?”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阵阵歌声,隐约能听到“杀鞑虏,复中原”的调子。孙可望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是李定国的军队唱的《定边歌》,怎么会传到这里?

“将军,不好了!”一个探马慌慌张张地跑来,“前面的桥被百姓拆了,说是宁死也不让汉奸过!”

孙可望抬头望去,只见前方的潇水上,原本的木桥只剩下几根木桩,十几个百姓正站在对岸,举着写有“驱逐汉奸”的木牌。

“放箭!”孙可望怒吼道。

箭矢飞过河面,却被百姓们用门板挡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站在最前面,手里举着个牌位,上面写着“大明忠臣文天祥之位”。

“孙可望!你对得起祖宗吗?”老头的声音在河面上回荡,“你对得起被清军杀害的父母妻儿吗?”

孙可望的手突然开始发抖,他想起自己的老家陕西米脂,当年清军入关时,他的父母就是被八旗兵杀的。那时他发誓要报仇,可现在……

“撤!”孙可望突然调转马头,“绕道走!”

士兵们面面相觑,跟着他钻进旁边的山林。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知道,就算打赢了李定国,他们也永远是别人眼里的汉奸,永远回不了家了。

西、流言如刀

吴三桂的大营扎在湖南与贵州交界的镇远府,得知孙可望来了,他亲自出营迎接,脸上堆着虚伪的笑容。

“义王远道而来,辛苦了!”吴三桂拱手道,“本王己备下酒宴,为你接风洗尘。”

孙可望强忍着恶心,与他并肩走进大营。帐内的酒席很丰盛,但他却没什么胃口。吴三桂的亲兵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块肥肉——谁都知道,拿下昆明的首功,很可能落在这个“带路党”头上。

酒过三巡,吴三桂突然压低声音:“义王,听说李定国能呼风唤雨,战象都能听懂人话?”

孙可望一口酒喷了出来:“那是谣言!他就是个骗子,用些旁门左道糊弄人!”

“可弟兄们都在传,说他有诸葛亮的本事,能借东风,能布八阵图。”吴三桂的副将李国翰插嘴道,“前几天还有兵说,看到李定国的战象在天上飞……”

“胡说八道!”孙可望拍着桌子站起来,“大象怎么可能飞?那是他们眼花了!”

但他的辩解在越来越多的流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清军士兵们私下里都说,李定国是“天选之人”,有鬼神相助,连孙可望都怕他怕得要死。甚至有老兵说,晚上站岗时,看到西南方向有金光闪烁,那是李定国在修炼“法术”。

这些流言像野草一样在军营里蔓延,让原本就低落的士气更加消沉。有天夜里,竟然有十几个士兵偷偷跑了,留下的字条上写着“宁死不与汉奸为伍,宁死不抗晋王天兵”。

孙可望把自己关在帐里,听着外面传来的《定边歌》——不知什么时候,这首歌己经传遍了湘西,连清军的营房里,都有士兵在偷偷哼唱。他突然觉得,自己就算带着清军打进昆明,也赢不了李定国。因为李定国的武器,不只是战象和定边铳,还有人心。

五、昆明备战

昆明的军械坊里,李定国正看着工匠们给战象披挂新甲。这些甲胄上不仅有龙纹,还刻了《五华拳谱》的灵脉纹路,周显说这样能让大象的力量更强。

“晋王,孙可望和吴三桂在镇远会师了,总兵力有十万。”靳统武拿着探马送来的情报,“他们打算分三路攻滇,东路走普安,中路走关岭,西路走永宁。”

李定国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点:“刘文秀带三万人守普安,用战象营当先锋;赵得胜带两万人守关岭,多埋地雷;我亲自带五万人守永宁,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要不要请郑成功从福建出兵策应?”靳统武问道。

“己经去信了。”李定国拿起一把新造的灵脉铳,这铳比定边铳更轻便,射程更远,“郑成功说会攻广东,牵制清军兵力。”

正说着,玄觉大师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张脉位图:“晋王,苍山的龙脉走向探查清楚了,果然与蜀地相连。若能在永宁布下‘龙脉阵’,定能让清军有来无回。”

李定国接过脉位图,上面用金线标出的脉络,竟与《南诏战阵图》的阵眼完全吻合。他丹田的灵脉突然剧烈跳动,仿佛己经感应到了远方的战鼓。

“好!”李定国握紧拳头,金色的灵脉纹路在手臂上流转,“就让孙可望和吴三桂,尝尝龙脉战阵的厉害!”

此时的昆明城,己经弥漫着战前的紧张气氛。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军队运送粮草,修补城墙。孩子们在街上唱着新编的《定边歌》:“孙可望,是汉奸,引狼入室人人嫌;李晋王,是好汉,带领咱们保家园……”

李定国站在五华山顶,望着满城的灯火,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但他的心里,却平静得像昆明湖的水。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在为永历帝一个人打仗,也不是在为南明一个政权打仗,而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为“汉家衣裳”,为“华夏衣冠”而战。

“孙可望,吴三桂,你们来吧。”李定国对着北方轻声说道,丹田的灵脉化作一条金龙,在他体内盘旋,“昆明,就是你们的坟墓。”

夜色渐深,昆明城的灯火却越来越亮,仿佛要把整个夜空都照亮。一场决定南明命运的大战,正在这灯火与乌云的对峙中,缓缓拉开序幕。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