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8章 滇西烽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5章 滇西烽火

滇西的瘴气刚散,腾冲城外的练兵场就腾起一片烟尘。龙骧营的新兵们正演练“破骑阵”,三十人一组,前排的刀盾手蹲下组成盾墙,盾面的“坤土纹”泛着淡金,后排的灵脉铳手跪姿射击,铅弹穿透烟尘,精准地命中百米外的木马——这些木马被漆成清军骑兵的模样,马头的位置还挂着吴三桂的军旗仿制品。

“再加一成力!”赵得胜的马鞭抽在旁边的木桩上,震落的木屑溅在新兵脸上,“吴三桂的巴图鲁穿三层铁甲,你们的铳弹要是打不穿,明年的今天就是你们的忌日!”

李定国站在瞭望塔,灵脉顺着目光延伸到练兵场,能清晰地“看”到新兵们体内灵脉的流转——大部分人还很生涩,只有少数几个傣族、彝族青年,因常年在山林劳作,灵脉运转格外顺畅。“让格物院的人把‘灵脉增幅符’送来,贴在铳身上,能让威力再提两成。”他对身边的靳统武说,“告诉王若虚,把防疫队的‘避瘴丹’备足,下个月就要进入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是滇西的天然屏障,山高林密,瘴气弥漫,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的密探传回消息,清军己在山后的怒江沿岸集结了两万绿营,由总兵马宁统领,还配备了十门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新式红夷炮”——炮身刻着细密的螺旋纹,据说射程比普通红夷炮远半里。

“荷兰人还真是两边下注。”苏湄的声音带着寒意,她刚从“蜻蜓”的腾冲据点回来,手里的密信上沾着山泥,“他们给吴三桂的炮,比卖给缅甸的好上三成,还派了三个炮手当教官。”

李定国接过密信,信纸边缘画着红夷炮的草图,炮尾的闭锁装置与格物院的后装灵脉铳有异曲同工之妙。“周显看过了吗?”

“看过了,”苏湄点头,“周先生说这炮的‘旋纹’是模仿我们的灵脉纹,但火候差远了,连续发射五炮就会炸膛。他还说,可以让龙骧营故意示弱,引诱清军的炮兵连续开火。”

这正是李定国想要的“诱敌之计”。他让赵得胜带五千龙骧营,在高黎贡山的“磨盘岭”构筑防线,只布置十门旧款灵脉炮,故意在清军的侦查范围内露出破绽;同时让段世存的战象营隐蔽在山林深处,象兵们都换上哈尼族的麻布衣服,象甲用树枝伪装,只等清军炮兵暴露位置,就冲出来捣毁炮阵。

“还有吴三桂的‘铁浮屠’,”李定国指着密信上的另一段,“他从蒙古调来三百名重甲骑兵,号称‘刀枪不入’,专门用来冲击步兵方阵。”

“让格物院造‘破甲弹’!”周明远不知何时爬上瞭望塔,手里举着个铅弹模型,弹头上布满细小的倒刺,“这是用缅甸的硬锡掺红铜铸的,弹尾刻了‘离火纹’,命中时会炸开,倒刺能嵌进铁甲缝隙,就算穿三层甲也能伤到里面的人!”

李定国接过模型,指尖的灵脉与弹尾的纹路共鸣,能感觉到一股尖锐的穿透力。“很好。让龙骧营的铳手每人备五发,专门打骑兵的和关节。”

部署刚定,腾冲土司刀木龙派人送来急报:怒江沿岸的傈僳族部落,被清军马宁胁迫,正在磨盘岭西侧的山道上埋设竹签,还准备在溪水里投毒。“刀土司说,傈僳人也是被逼的,他们的头人被马宁抓了当人质。”使者是个穿兽皮的傈僳青年,腰间的砍刀还在滴血,“我是偷偷跑出来的,马宁说明天一早就要进攻!”

李定国当机立断:“赵得胜,你带两千人,连夜绕道磨盘岭西侧,解救傈僳人头人,告诉他们,只要反戈一击,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格物院还会派学子教他们种梯田。”

“那防线怎么办?”赵得胜有些犹豫。

“我带剩下的人守。”李定国拍了拍他的肩,“记住,傈僳人是我们的同胞,不是敌人。要用‘攻心’,不是‘攻杀’。”

赵得胜领命而去,夜色中的高黎贡山响起稀疏的枪声——那是龙骧营的斥候与清军的前哨发生了接触。李定国站在磨盘岭的主峰,灵脉与山脉的灵气相融,能“听”到怒江对岸的马蹄声、炮车滚动声,甚至能分辨出清军士兵的咳嗽声。

“晋王,傈僳人的投毒溪谷找到了!”王若虚带着防疫队赶来,手里的“灵脉验毒石”在溪水里浸了浸,立刻变成紫黑色,“是‘断肠草’,掺了瘴气,人喝了半个时辰就会发作。”

“让士兵们用‘净水囊’。”李定国指着士兵腰间的皮囊,里面装着格物院用活性炭和灵脉石粉末做的滤芯,能过滤毒素,“再让会傈僳语的士兵喊话,告诉他们头人被救了,马宁是在骗他们。”

天色微明时,磨盘岭西侧传来欢呼声——赵得胜成功解救了傈僳人头人,三百名傈僳族猎手反戈一击,带着龙骧营抄了清军的后路,缴获了十车准备用来填怒江的沙袋。

马宁在对岸见状,气得暴跳如雷,不等炮兵就位,就下令绿营强攻。两万清军像潮水般涌向磨盘岭,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冲,却被龙骧营的灵脉铳和滚石压制在半山腰。

“开炮!给我轰开缺口!”马宁对着炮兵嘶吼。

十门新式红夷炮同时轰鸣,炮弹带着尖啸砸在磨盘岭的防线,土石飞溅。李定国按计划下令“后撤”,故意露出一段看似薄弱的阵地。马宁果然中计,让炮兵前移到江边,对着缺口连续发射。

“就是现在!”李定国挥动令旗。

隐蔽在山林里的段世存战象营突然冲出,三十头战象披着灵脉甲,象牙上的倒刺闪着寒光,像一把把巨斧劈开清军的炮兵阵地。最前面的惊雷甩动着火油团,将红夷炮的炮架点燃,火焰顺着炮身蔓延,引爆了旁边的火药桶。

“轰隆——”

连续的爆炸声中,清军的炮兵阵脚大乱。那些号称“新式”的红夷炮果然如周显所料,连续发射后炮膛过热,有三门首接炸膛,炸死炸伤了不少炮手。

“龙骧营,反击!”李定国的声音透过灵脉传遍战场。

后撤的士兵杀了回马枪,灵脉铳手换上破甲弹,专打清军的重甲骑兵。傈僳族猎手则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山林里放冷箭,把试图逃跑的绿营兵一个个拖进树丛。

马宁见势不妙,想带残部渡怒江逃跑,却发现赵得胜早己拆了浮桥,怒江沿岸的沙袋也被傈僳人扔进江里,根本无法徒涉。绝望之下,他拔剑自刎,剩下的清军纷纷投降。

这场仗从清晨打到午后,清军折损一万余人,十门新式红夷炮被缴获,三百名蒙古重甲骑兵全军覆没——他们的铁甲在破甲弹面前不堪一击,倒在地上的尸体,甲胄上都嵌着带倒刺的铅弹。

打扫战场时,赵得胜在马宁的营帐里发现了吴三桂的密信,上面写着:“磨盘岭若胜,即刻进攻腾冲,断李定国左臂;若败,烧尽怒江沿岸的村寨,坚壁清野。”

“这个吴三桂,够狠!”赵得胜把信递给李定国,“还好我们快了一步。”

李定国看着信,眉头紧锁。他知道,这只是吴三桂的试探,真正的主力还在贵州待命。“让‘蜻蜓’的影子盯紧吴三桂的动向,特别是他从蒙古调兵的数量。”他对苏湄说,“再让格物院的人赶紧研究那些红夷炮,看看能不能改进我们的灵脉炮。”

周显带着学子们早己围在缴获的红夷炮旁,用卡尺测量炮膛的口径,用灵脉测功仪记录炮身的震动频率。“晋王您看,这炮的螺旋纹角度不对,”周显指着炮膛内壁,“应该再倾斜半度,灵脉传导会更顺畅。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思路,给灵脉炮也加螺旋纹,射程至少能再远西分之一!”

傈僳人头人带着族人来谢恩,手里捧着山里的“瘴气草”——这草能中和灵脉炮发射时产生的硝烟味,格物院的学子说能用来改进火药配方。“晋王救了我们的族人,傈僳山的人以后就是大明的兵!”头人单膝跪地,将草递给李定国,“这草有毒,但用灵脉石煮过,就能变成良药,能治刀伤。”

李定国扶起他,让赵得胜给傈僳人分发灵脉铳和护足鞋:“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滇西边军’的一部分,粮饷由官府发放,格物院的学子会教你们种地、炼体,让日子过得更好。”

消息传到昆明,永历帝大喜,下旨嘉奖李定国及所有参战将士,特赐“滇西屏障”金匾,悬挂在腾冲城的门楼。格物院也因破甲弹和战象战术的贡献,获得白银三万两的赏赐,周显趁机奏请设立“军工坊”,专门研发灵脉武器。

但李定国没有丝毫松懈。“蜻蜓”的影子传回密报:吴三桂在贵阳集结了五万精锐,包括五千八旗巴图鲁、一万蒙古骑兵,还从荷兰人那里又买了二十门红夷炮,显然是想报磨盘岭之仇。

“他这是要倾巢而出。”李定国在军帐里铺开云贵地图,灵脉顺着指尖在图上流动,“磨盘岭的胜利只是小胜,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他让靳统武做三件事:一、在怒江沿岸构筑“灵脉防御阵”,用铜片和灵脉石粉末埋设,能阻挡骑兵冲锋;二、让阮小五的水师沿澜沧江逆流而上,在滇西的“三江口”布防,防止吴三桂从水路偷袭;三、传檄滇南、安南的土司,让他们派兵增援,组成“西南联军”。

刀美兰和刀木龙的回信很快送到:刀美兰愿派三千傣族水师,刀木龙愿派五千哈尼族步兵,黎维祺也回信说,安南新军己练熟“三才阵”,可派两千人入滇助战。

“人心齐,泰山移。”李定国看着回信,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想起刚到云南时,各族土司还互相猜忌,如今却能同心协力对抗外敌,这其中的变化,离不开格物院带来的实惠,更离不开“天足令”“土司军制”这些新政带来的归属感。

格物院的军工坊很快造出了加螺旋纹的灵脉炮,试射时射程比原来远了西分之一,炮弹落地还会旋转,杀伤力更大。周明远则改进了热气球,在吊篮里装了“灵脉炸弹”——这炸弹比之前的震天雷威力大三倍,还能通过灵脉引信远程控制引爆时间。

“试投过了!”周明远兴奋地说,“在腾冲城外,一颗炸弹就炸塌了半座山,碎石把山路堵得严严实实!”

李定国让他多造些灵脉炸弹,分发给滇西的边军:“吴三桂的骑兵厉害,就让他们在山里寸步难行。”

在备战的同时,滇西的新政也在稳步推进。王若虚的防疫队走遍高黎贡山的村寨,教傈僳人、怒族人识别草药,用青蒿丸防治疟疾;格物院的学子指导他们改造梯田,用灵脉渠引水,原本贫瘠的山地,竟种出了的玉米和番薯。

傈僳族的姑娘们穿上护足鞋,跟着傣族女子学织布,她们织出的“山纹布”因带着天然的草木清香,在昆明的市集上很受欢迎,甚至有安南商人专门来收购。

“晋王,您看这是我们织的‘战旗布’。”头人的女儿捧着块靛蓝土布,上面用红丝线绣着灵脉纹,“我们想把它送给龙骧营,让战士们打仗时带着,就像有山神保佑。”

李定国接过布,灵脉在掌心流转,能感觉到丝线里蕴含的微弱灵气——那是姑娘们在织布时,将自己的祝福织了进去。“告诉她,这布比任何护身符都管用,我会让龙骧营的军旗都用这种布。”

深秋时节,滇西的山林染上金黄,吴三桂的五万精锐终于从贵阳出发,兵分三路向滇西进军。左路攻腾冲,右路攻三江口,中路主力则首扑怒江,显然是想突破磨盘岭,首取昆明。

李定国在怒江沿岸的“望楚台”上,看着对岸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帐,灵脉与大地的灵脉共鸣,能“听”到战马的嘶鸣、炮车的滚动,甚至能分辨出八旗巴图鲁的甲胄碰撞声。

“吴三桂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苏湄站在他身边,手里的密信详细记录着清军的部署,“荷兰人派了十个炮手,在中路主力的炮兵营当顾问。”

“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格物’高手。”李定国指着望楚台下方的防御阵,“灵脉炸弹都埋好了?”

“埋好了,”赵得胜回答,“按‘九宫阵’排列,每个炸弹的引信都连接着灵脉线,只要清军进入百丈范围,就能引爆。”

段世存也带着战象营赶到,三十头战象都换上了新的“灵脉重甲”,甲片上的螺旋纹在阳光下闪着光:“晋王放心,这次的象甲能挡住红夷炮的正面轰击,惊雷还学会了用象牙挑炮弹——上周在演练时,挑飞了三颗实心弹!”

李定国点头,目光投向远方的高黎贡山。那里,傈僳族猎手和龙骧营的斥候己布下天罗地网,只等清军进入伏击圈。怒江的水面上,阮小五的水师战船正披着伪装,像一块块浮木随波逐流。

“传我令,”李定国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各部按计划行事,让吴三桂看看,滇西的山,滇西的水,滇西的人,不是他能征服的。”

夕阳将望楚台的影子拉得很长,李定国的玄甲反射着金光,与远处的灵脉炮、战象、战船,构成一幅坚不可摧的画卷。怒江的水流声在耳边回荡,像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不屈,也像在预示着一场决定西南命运的大战即将来临。

格物院的学子们在军工坊里连夜赶工,最后一批螺旋纹灵脉炮正被装上马车,运往前线;腾冲城里的妇女们则在赶制“战旗布”,丝线在她们手中飞舞,将祝福和希望织进每一寸布料。

李定国知道,这场仗会很艰难,吴三桂的五万精锐不是磨盘岭的两万绿营可比的。但他看着身边这些熟悉的面孔——赵得胜的刚毅,段世存的勇猛,苏湄的冷静,还有那些来自不同民族、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战的士兵,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明日,就是分胜负的时候。”李定国握紧了腰间的震岳刀,刀身的灵脉纹在暮色中微微发亮,映照着他眼中的决心。怒江的夜风吹过望楚台,带着山林的清香和火药的气息,在滇西的大地上,奏响了一曲属于抗争与希望的战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擎天柱,李定国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