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蛛网初结
昆明,格物院的地窖深处,空气里弥漫着灵脉草的清香。苏湄正对着一盏灵脉灯,用特制的银笔在薄如蝉翼的绢纸上写字。纸上的字迹扭曲如蚯蚓,这是格物院新创的“灵脉密文”——只有用特定频率的灵脉波动照射,才能显露出原本的内容。
“‘蜻蜓’的西南线己经铺开了。”苏湄放下银笔,对站在身后的周明远说。地窖的石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注着情报点:红色是朱由榔的地盘,蓝色是尚可喜的势力范围,黑色则代表清廷的眼线。
周明远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图钉,眉头微蹙:“桂林的‘靖安司’最近动作频繁,朱由榔让魏公公牵头,抓了不少咱们的外围眼线。”
“魏忠贤的余孽罢了。”苏湄冷笑。那个魏公公原是崇祯朝的太监,后来投靠朱由榔,靠着酷刑和密告爬上高位,最近在桂林搞起了“靖安司”,号称“眼线遍街巷,密告达天听”。
她拿起一枚银色的“蜻蜓”徽章,徽章背面刻着微型灵脉纹:“这是新制的‘灵脉信标’,植入皮下不会被发现,危急时能发出特定频率的求救信号。让潜入靖安司的弟兄都带上。”
周明远接过徽章,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格物院还造了‘听风筒’,能听到隔壁房间的谈话,就是灵脉波动大的时候会失真。”
“够用了。”苏湄走到地图前,在桂林的位置画了个圈,“魏公公喜欢用‘活罪’逼供,咱们的人要是被抓,不用等信号,首接启动‘断舌药’。”她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宁可死,也不能泄露军情司的底细。”
桂林,靖安司的地牢里,惨叫声此起彼伏。魏公公坐在虎皮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镶嵌着灵脉石的戒指——这是朱由榔赏赐的“镇邪宝戒”,据说能让说谎者手心发烫。
“说!谁派你来的?”魏公公的声音尖细如猫叫,手里的烙铁在烛火下泛着红光。烙铁的形状是特制的,上面刻着“靖安”二字,烫在身上就是洗不掉的耻辱。
被绑在刑架上的是个绸缎铺的掌柜,实际是“蜻蜓”的外围眼线。他的手指己经被夹断三根,却死死咬着牙:“我只是个生意人……不知道什么军情……”
“嘴硬。”魏公公挥挥手,旁边的小太监立刻端来一碗漆黑的药汤,“这是‘真言散’,用灵脉草和曼陀罗熬的,喝下去,神仙都得说实话。”
掌柜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但立刻被决绝取代——他知道,药汤里掺了苏湄给的“断脉散”,只要喝下去,灵脉就会逆行,七窍流血而亡,绝不会吐露半个字。
就在药碗要碰到嘴唇的瞬间,地牢的通风口突然落下一团黑雾。魏公公下意识地捂住口鼻,等雾气散去,刑架上的掌柜己经没了气息,嘴角还残留着黑色的血沫。
“有刺客!”小太监的尖叫划破夜空。
魏公公看着空荡荡的刑架,突然阴森地笑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去,把绸缎铺的伙计都抓来,我就不信撬不开他们的嘴!”他不知道,这正是苏湄要的效果——用一条人命,换整个情报网的安全撤离。
广州,平南王府的密室里,尚可喜正对着一份密报发呆。密报是他新成立的“广州密探司”送来的,上面说清廷的“尚方司”己经在广州安插了三十多个眼线,连火器局的铁匠都有他们的人。
“爹,这密探司还真有用。”尚之信看着密报,语气里带着兴奋,“再给我三千人,我把这些清廷的狗都揪出来!”
尚可喜摇摇头:“蠢材。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养’着他们,让他们给北京送假消息。”他拿起朱笔,在密报上圈出几个名字,“这几个是鳌拜的死忠,留着碍事,处理掉。剩下的,让他们当咱们的传声筒。”
他新创的“广州密探司”不同于靖安司的残暴,也不像蜻蜓的隐蔽,而是走“商探结合”的路子——让商行的掌柜、船主兼任密探,用账本和货单传递情报。这种方式看似松散,山间一壶老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却能深入市井,比衙役的盘查更有效。
“对了,”尚可喜想起一事,“让密探司盯紧荷兰人的海蛇号,他们最近在偷偷测绘广州内城的地图,不知道想干什么。”
北京,尚方司的暗房里,鳌拜的亲信图海正对着一盏油灯,用显影液冲洗灵脉照片。这是南怀仁改进的技术,用灵脉石粉末混合银盐,能在暗箱里拍出清晰的影像——此刻照片上的,正是范文程与南怀仁在教堂密谈的场景。
“大人,这张能扳倒范文程吗?”下属的声音带着期待。
图海冷笑一声:“不够。范文程老奸巨猾,会说只是‘探讨历法’。”他拿起另一张照片,上面是南怀仁修改灵脉炮纹的特写,“得把这两张凑在一起,说成‘范文程勾结南怀仁,私改炮纹通敌’。”
尚方司是鳌拜一手建立的特务机构,首接对他负责,不受刑部和大理寺管辖。他们的手段比锦衣卫更阴狠,不仅监视百官,连宗室的言行都要记录在案。灵脉照片、密写药水、追踪灵脉石的“寻踪仪”,这些格物院的技术,反而成了他们构陷忠良的利器。
“派人把这照片送到顺治爷的案头。”图海将照片封进密函,“记住,要做得像是‘无意间发现的’。”
昆明,马吉翔的旧宅里,几个穿着便服的人正围着一张桌子密谈。为首的是前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永祚,手里捏着一封从桂林寄来的信——正是魏公公写的,许诺只要他们能搞到格物院的灵脉锭配方,朱由榔就封他们为“护国公”。
“李定国的耳目太多,不好下手啊。”一个官员忧心忡忡地说。自从苏湄的军情司成立后,马吉翔的余党日子越来越难,连聚在一起都得用“做佛事”当幌子。
王永祚冷笑:“咱们不用亲自动手。我己经买通了格物院的一个杂役,让他在灵脉压缩机里掺点‘滞灵粉’,只要机器一启动,整个格物院的灵脉锭都会失效。”
他不知道,窗外的槐树上,一个“蜻蜓”正用灵脉望远镜记录着这一切。苏湄的命令是“引而不发”,等他们动手时,再一网打尽——这既是为了清除内奸,也是为了给李定国一个“肃清朝纲”的理由。
桂林,荷兰商馆的阁楼里,汉斯正对着一份密码本发愁。朱由榔的靖安司最近抓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他们安插在桂林府衙的翻译,密码本也被搜走了。
“船长,要不请靖安司把人还回来?”大副提议。
汉斯摇摇头:“魏公公是条疯狗,给他好处他要,给脸他不要脸。”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铜制装置,这是格物院淘汰的“灵脉发报机”,被荷兰商人走私了出来,“用这个,首接给海蛇号发报,让范·德·霍夫派陆战队来‘拜访’靖安司。”
他要的不是那个翻译,而是借此机会向朱由榔施压——靖安司的手伸得太长,己经影响到荷兰人的情报网了。
深夜的昆明街头,苏湄看着军情司送来的密报:王永祚计划破坏灵脉压缩机,魏公公在桂林搜捕荷兰眼线,尚可喜的密探司与尚方司互相渗透,图海在伪造范文程的罪证……
“真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啊。”苏湄轻声感叹。她将密报烧成灰烬,灰烬在灵脉灯的照射下,显露出最后一行字:“清廷将派索尼南下,名为‘巡查矿务’,实为监视尚可喜。”
这是“蜻蜓”安插在索尼府里的丫鬟发来的情报,这个消息意味着清廷对岭南的渗透,己经从暗线转为明棋。
“周先生,”苏湄对门外喊道,“格物院的‘灵脉测谎仪’研制得怎么样了?咱们需要能在朝堂上用的‘证据’。”
周明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快成了,用灵脉波动监测心率变化,比魏公公的‘真言散’靠谱多了。”
苏湄笑了笑。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格物院的发明不再只是武器,更成了刺破阴谋的利剑。而那些刚刚建立的特务机构,就像蛛网的丝线,将岭南、西南、京华紧紧缠绕在一起,任何一点颤动,都可能引发整个棋局的崩塌。
(http://www.220book.com/book/SN3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