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熹,寒潭上笼罩的雾气比夜色中淡了些,却依旧带着沁骨的凉意。秦越人再次来到潭边,心境却与数日前那濒临崩溃的绝望截然不同。
他寻了一块平坦的岩石盘膝坐下,面对着深幽的潭水。水面平静如镜,清晰地倒映着天空渐变的晨光和他沉静的面容。眼中的血丝尚未褪尽,深藏的悲伤也未曾消散,但那份足以吞噬一切的迷茫和狂躁,己被一种如深潭般内敛的沉静所取代。
他闭上眼,任由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悟在脑海中流淌、沉淀、融合。
医道之路的图景,在他心中从未如此清晰过——它便如眼前这座需要攀登的巍峨高山。过往的自己,总想着寻奇径、走险路(泥鳅涎、守棺、砒霜),或许能更快地攀上一段陡崖,赢得惊叹(种痘成功),但也时刻面临着坠落的危险(失败案例、争议),脚下是虚浮的沙石。而真正的绝顶风光,那医道的至高境界,需要的是深入山体的、坚实无比的根基!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理解构成山体的每一层岩石(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基础理论),掌握每一次攀爬的呼吸节奏(药性的升降浮沉、配伍的君臣佐使),熟悉不同高度、不同侧面的风雪变化(六淫七情致病、三因制宜)。唯有如此,那些偶然发现的、看似险峻的“捷径”(自己的创新想法),才能真正被纳入攀登的路径,成为稳固通途的一部分,而非夺命的陷阱。
一味求“奇”,终是歧路旁支。唯有由“奇”入“厚”,厚积薄发,方能登堂入室,窥见大道!
他缓缓地睁开双眼,仿佛沉睡了许久一般,目光有些迷茫地落在寒潭平静的水面上。水面倒映着他的身影,清晰而又模糊,那倒影中的眼神,充满了痛苦和迷茫,然而,在这痛苦之中,却多了一份磐石般的坚定。
他一首以来都有着一种骨子里的“痴”性,对疑难杂症的执着追求,对救人活命的热切渴望,这些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血液之中,从未改变。然而,这份“痴”,如今却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曾经,他盲目地追求外在的“奇效”和名声,希望通过一些奇特的方法来治愈疾病,以此获得他人的赞誉和认可。但现在,他明白了,真正的医术并非仅仅在于表面的奇巧,更在于对内在“医理”的深入探究,以及对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
他依然会为每一个棘手的病例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法。但不同的是,他的每一次“奇思妙想”都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更宏阔的理论框架和更审慎的实践验证之上。
“痴于奇,终是小道;痴于理,方见大千。”他低声自语着,这句话仿佛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告诫,也是一种领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微笑。那是一种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晨光终于穿透薄雾,洒在潭面,也照亮了秦越人的脸庞。他整理衣冠,对着寒潭,对着水中那象征着崭新起点的倒影,也对着不远处石叟长眠的方向,深深一拜。这一拜,是告别过往的浮躁,是确立未来的方向,也是对自己即将踏上的“由奇入厚”医道新途的庄严誓约。
青衫醉云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NM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