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四章 工地VR革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浪潮之巅致一女总裁 http://www.220book.com/book/SNT2/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浪潮之巅致一女总裁

2020年8月24日下午,宁波云顶公寓的工地被盛夏的烈日烤得发烫。钢筋架反射着刺眼的光,远处的塔吊像钢铁巨人般缓缓转动,却听不到传统工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沈诗涵戴着白色安全帽,站在工地入口的电子屏前,看着上面滚动的数字——“今日施工效率:传统模式的2.3倍,零事故”。

“表姐,这就是你说的‘VR工地’?”纪凯婷跟在身后,手里的平板电脑还在播放龙光地产的施工视频,画面里的工人挥着铁锹埋头苦干,和眼前的场景格格不入。她今天特意穿了工装裤,裤脚沾着灰,却难掩眼底的兴奋,“我早上六点就起来查资料,还是不敢信……切墙、吊塔吊,居然能靠眼镜和平板搞定?”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沈诗涵笑着推了推她的后背,“别紧张,有我在,出不了岔子。”

工地入口的人脸识别闸机“嘀”地一声打开,迎面是一排蓝色的集装箱,上面写着“VR培训中心”。刚走进去,就听见一阵欢呼——几个工人围着一台VR设备,摘下眼镜时满脸通红,其中一个黝黑的汉子抹了把汗:“曹工,我刚才那下塔吊操作,是不是比昨天稳多了?”

“进步不小。”曹源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个平板,上面显示着工人的操作数据,“但吊预制板时,旋转角度还是快了0.5秒,真到工地上,可能会碰坏钢筋架。”

纪凯婷凑过去,看见VR设备里的场景和外面的工地一模一样:15号楼的框架己经搭好,塔吊的吊钩悬在半空,预制板的位置用绿色的线标出来,只要操作失误,系统就会弹出红色警告,同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

“这是按1:1还原的工地。”沈诗涵解释道,“工人先在VR里练熟了,再上真实岗位,失误率能降90%。你看那个穿黄背心的师傅,以前是开货车的,学了三天VR塔吊,现在比干了十年的老司机还稳。”

正说着,那“黄背心师傅”摘下眼镜,看见沈诗涵立刻咧嘴笑:“沈总!刚才那把我得了98分!晚上能领两斤草莓不?”

“能。”沈诗涵点头,“社区种植架刚摘的,让食堂给你们加个菜。”

纪凯婷跟着师傅走到真实的塔吊操作室。狭小的空间里,师傅戴上轻便的VR眼镜,手指在平板上滑动,远处的塔吊竟真的跟着转动,吊钩精准地钩住预制板,平移、上升、落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连她这个外行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以前学塔吊,得跟师傅熬半年,还总被骂‘笨手笨脚’。”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说,“现在在VR里练,错了系统会教你怎么改,练到满分才能上真机,我这种‘转行的’也敢来试试了。”

走到墙体施工区时,纪凯婷又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几个年轻工人戴着VR眼镜,手里拿着特制的激光笔,对着墙面比划几下,墙上就出现了绿色的切割线。切割机沿着线走,切出来的缺口平整得像用尺子量过,连钢筋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这是‘AR放线’。”曹源调出平板上的3D模型,“传统放线得三个工人拉尺子、弹墨线,半天才能搞定一面墙,还容易出错。现在用VR眼镜扫一遍,系统自动标出切割位置、钢筋间距,工人跟着线做就行,效率提高三倍。”

纪凯婷忍不住戴上VR眼镜试了试。眼前的空白墙面突然“活”了过来,绿色的线条勾勒出门窗的位置,红色的点标出钢筋的走向,甚至能看到墙体内的水管、电线布局。她试着用激光笔在“虚拟墙”上画了条线,旁边的工人笑着说:“纪小姐这线画得首,有天赋!”

“这哪是天赋,是系统帮我兜底。”她摘下眼镜,鼻尖沁出细汗,“龙光的工地还在用墨斗放线,上次一栋楼的承重墙位置偏了五公分,返工花了二十万。要是早用这技术……”

“现在用也不晚。”沈诗涵拍了拍她的肩膀,“智能地产不是要淘汰传统工人,是帮他们把活干得更漂亮。就像你爷爷当年用算盘算账,现在用计算器,工具变了,手艺还在,甚至能做得更好。”

下午三点,工地的VR体育馆准时开放。说是“体育馆”,其实是间摆满VR设备的活动板房,工人戴着眼镜就能打羽毛球、跑步、甚至和老家的孩子“视频打球”。纪凯婷进去时,几个工人正围着一台设备欢呼——屏幕上显示着“云顶社区羽毛球赛”的字样,冠军奖品是“无土栽培架一年使用权”。

“以前工人下班后就窝在工棚里打牌,现在都来这儿练技术、打比赛。”工地负责人笑着说,“沈总说‘身体是本钱’,让大家多活动活动,干活也有劲儿。”

纪凯婷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明白沈诗涵为什么说“智能地产的核心是人”。VR设备、AR放线、智能塔吊,这些冰冷的科技背后,是让工人少挨点晒、少出点错、多赚点钱的温度——就像云顶公寓的光伏板,最终是为了让住进来的人日子过得更踏实。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工地染成金红色。沈诗涵和纪凯婷坐在集装箱门口,看着工人陆续走出VR培训中心,手里拿着今天的“技能评分表”——评分高的能领额外奖金,还能兑换云顶公寓的购房优惠券。

“表姐,我想把龙光的佛山项目改成智能工地。”纪凯婷突然说,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刚才算了笔账,用VR培训能让工人上手速度加快一半,AR放线能减少80%的返工,算下来成本能降15%,工期能缩短两个月。”

“想做就去做。”沈诗涵递给她一瓶水,“致一的技术团队可以帮你培训,设备也能先借给你用。但记住,别只盯着技术,多问问工人想要什么——他们觉得方便、踏实,这技术才算真的落地了。”

纪凯婷用力点头,拿出手机给龙光的工程总监发消息:“明天带核心团队来宁波,学习VR施工技术,所有费用我出。”

远处的塔吊缓缓停下,VR体育馆的灯光亮了起来,隐约传来工人的笑声。沈诗涵望着浙南连绵的山影,想起三年前第一次来宁波考察地块时,这里还是片荒地,当地人说“这地方偏,盖了房子也卖不出去”。如今,智能工地拔地而起,100平的刚需房、600平的大平层都被预定了大半,买房子的人里,有不少就是当年说“卖不出去”的当地人。

“你看那栋楼。”沈诗涵指着刚封顶的18号楼,“顶层留了个空中花园,用的是工地剩余的建材,以后会改成工人子女的托管班。等云顶公寓交房了,这些建房子的工人,也能带着家人住进来,看看自己亲手盖的家。”

纪凯婷的眼眶突然有点热。她想起父亲总说“地产是生意”,却忘了生意的本质是“让人有地方住”。那些在VR里练塔吊的工人,那些用AR放线的师傅,他们盖的不只是房子,是自己和家人的未来。

离开工地时,纪凯婷的平板电脑里存满了视频——VR操作塔吊的步骤、AR放线的教程、工人培训的计划表。她看着屏幕上的云顶公寓3D模型,突然觉得,这100平到600平的房子,不只是面积的差异,是给每个普通人的“可能性”——哪怕你是工地上的塔吊司机,也能靠技术赚够钱,住进自己盖的智能社区里。

车窗外,夕阳正慢慢沉入远山。沈诗涵的手机响起,是曹源发来的消息:“新加坡开发商刚才又来电话,想引进我们的VR施工系统,说愿意付专利费。”

她回了个“可以谈”,转头看向纪凯婷。女孩正对着平板写写画画,嘴角带着笑,大概在规划龙光的第一个智能工地。沈诗涵忽然觉得,这比看到致一地产的股价上涨更让人安心——当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技能让工地变好”,相信“智能地产不只是噱头”,那本写在小说里的“2040智能建筑蓝图”,就真的离现实不远了。

工地上的灯次第亮起,像一串落在地上的星星。VR体育馆里,工人的欢呼声隐约传来,和远处塔吊的嗡鸣交织在一起,谱成一首属于智能时代的工地序曲。沈诗涵知道,这场发生在宁波工地上的“VR革命”,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NT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浪潮之巅致一女总裁 http://www.220book.com/book/SNT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