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晚,杭城的晚风带着钱塘江的潮气,漫过云顶公寓20期36层的落地窗。马曼琳赤着脚踩在恒温地板上,手里捏着个半红的草莓——这是半小时前,智能种植架刚“摘”给她的,带着清冽的甜味,比超市买的多了层“自己种的”踏实感。
她住的这套海景房有400平,最惊艳的是客厅的360度全景天窗。此刻,天窗玻璃正缓缓切换成透明模式,墨蓝色的夜空铺展开来,几颗早亮的星子像被打翻的碎银,连钱塘江对岸的灯光都成了模糊的背景板。
“小致,调暗点亮度。”马曼琳对着空气说。
天花板的音响里立刻传出温和的电子音:“好的,曼琳小姐。当前室内亮度己调至30%。检测到您今日摄入维生素C不足,建议食用无土栽培区的蓝莓200克。”
这就是致一科技为云顶公寓定制的智能管家“小致”,能记住住户的饮食偏好、作息规律,甚至能根据光伏板的发电量提醒“今天赚了多少钱”。马曼琳放下草莓,走到客厅中央的VR设备前,戴上眼镜的瞬间,眼前的景象突然切换——她“站”在了腾讯大厦的顶楼露台,父亲马华腾正坐在藤椅上喝茶,母亲在旁边修剪盆栽。
“琳琳,住得习惯吗?”马华腾的声音清晰得像在耳边,连他茶杯里蒸腾的热气都看得一清二楚。
“爸,你看这个!”马曼琳转身,VR视角跟着切换到她的客厅,“400平!带天窗!还有机器人给我摘草莓!”
母亲凑过来看,笑着摇头:“就知道你喜欢这些新鲜玩意儿。不过别总待在屋里,明天回家吃饭,你爸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回不去啦!”马曼琳故意拖长调子,“我刚接了个东南亚的项目,今晚要加班看资料。对了妈,你不是总说买菜麻烦吗?我们这的无土栽培,种出来的菜比有机农场的还好,下次我给你寄点?”
“寄什么寄,我让司机去拉。”马华腾放下茶杯,“致一的光伏系统做得不错,我让技术部的人研究了,比我们合作的那家效率高5%。沈诗涵那丫头,确实有两把刷子。”
马曼琳心里偷偷乐。这还是父亲第一次在她面前夸“别人家的公司”。
摘下VR眼镜时,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小致的声音再次响起:“曼琳小姐,今日光伏板总发电量86.5度,其中42度供本户使用,剩余44.5度并入国家电网,收益折合人民币35.6元,己自动转入您的致一理财账户。”
“才35块?”马曼琳撇撇嘴,随即又笑了——刚搬进来时,她还觉得“靠晒太阳赚钱”是天方夜谭,现在看着账户里每天增加的数字,竟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她走到阳台,那里的无土栽培架分了三层:上层是生菜、油麦菜,叶片上还挂着水珠;中层是草莓、圣女果,红得像小灯笼;下层最特别,种着几株水稻,稻穗沉甸甸的,快压弯了秸秆。
“小致,水稻什么时候能收?”
“预计还有15天。本套种植系统的产量相当于12亩传统农田,其中蔬菜年产约800公斤,水稻约500公斤,足够您一家三口食用,多余的可通过社区共享平台出售,上周有住户靠卖草莓赚了2000元。”
马曼琳啧啧称奇。她从小在城市长大,见过的农田只存在于纪录片里,没想到现在能在36楼的阳台上,看着水稻从发芽长到抽穗。更妙的是,种植架的营养液循环系统完全自动化,她只需要在APP上点“浇水”“施肥”,机器人就会按比例调配,连她这种“植物杀手”都能种出满架蔬果。
手机突然震动,是王丽娜发来的消息:“沈总让我把东南亚新能源项目的资料发你邮箱了,重点看第三部分的电网政策,她说明天早上九点开会讨论。”
马曼琳点开邮件,文档里密密麻麻的英文术语让她头有点晕。她起身去泡咖啡,路过书房时,瞥见墙上的电子屏——上面实时显示着云顶公寓的能源流向图:光伏板发电→储能电池→住户用电→余电入网,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像一张精密运转的能量网。
“小致,查一下印尼的光伏补贴政策。”她对着咖啡杯说。
“正在检索……印尼政府对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为每度电0.3美元,有效期至2022年,但需满足本地组件采购率不低于60%。”小致的声音带着数据报告的冷静,“致一的东南亚分公司有合作的组件厂商,可满足采购要求。”
马曼琳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昨晚熬夜查资料时没弄明白的地方,没想到小致三秒钟就解决了。她忽然意识到,沈诗涵让她住云顶公寓,根本不是“福利”,是让她沉浸式体验“致一模式”——用科技把“生活”变成“资产”,让每一度电、每一颗菜都产生价值。
凌晨一点,她终于把项目计划书改完,揉着太阳穴走到客厅。天窗玻璃不知何时切换成了星空模式,虚拟的银河在天花板上缓缓流淌。小致的声音适时响起:“检测到您心率偏高,建议听10分钟白噪音放松。另外,您的种植架需要补充营养液,己为您预约机器人凌晨三点上门维护。”
马曼琳躺在沙发上,听着模拟的雨声,忽然想起白天曹源说的话:“光伏板的转化率每提高1%,全球每年就能少烧500万吨煤。”那时她没太在意,现在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觉得,这些看似琐碎的技术进步,或许真的能改变世界。
手机又响了,是沈诗涵发来的,只有一句话:“阳台的水稻熟了之后,记得请我吃新米。”
马曼琳笑着回了个“好”。她仿佛能想象出,那个总是一脸冷静的女总裁,捧着碗新米饭时,会不会也露出点烟火气的表情。
第二天早上七点,马曼琳是被阳光晒醒的。天窗玻璃自动调节成半透模式,柔和的光线落在脸上,不刺眼,却足够把人叫醒。小致的声音像闹钟:“曼琳小姐,今日天气预报:晴,适合光伏板发电。早餐己为您准备好,是无土栽培的生菜沙拉配全麦面包。”
她走到餐厅,机器人己经把早餐摆在桌上。沙拉里的生菜还带着露水,咬一口脆生生的,混着千岛酱的酸甜,竟比五星级酒店的还好吃。
吃完早餐,她站在镜子前换衣服,选了条干练的西装裤——今天要和曹源讨论东南亚的光伏合作方案,她得拿出项目负责人的样子。路过种植架时,她顺手摘了颗草莓塞进嘴里,甜味在舌尖散开的瞬间,突然觉得,这400平的海景房,这会发电的屋顶,这能长水稻的阳台,都不是“奢侈品”,是她靠自己挣来的“底气”。
电梯下行时,她遇到了隔壁的住户,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正提着一篮草莓,笑眯眯地说:“小姑娘,要不要尝尝?我家的草莓熟了,甜得很!”
“不了阿姨,我上班要迟到了!”马曼琳笑着摆手。
“没关系,放你门口了!”老教授挥挥手,“云顶公寓就是这样,邻里之间互相送点菜,比住老小区还热闹!”
走出公寓楼,阳光正好。马曼琳抬头看了眼48层的高楼,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片蓝色的海洋。她掏出手机,给父亲发了条消息:“爸,等我把东南亚的项目做起来,就把云顶的模式复制过去,让那边的人也能住上会发电、能种菜的房子。”
没等多久,收到了马华腾的回复,依旧是言简意赅的两个字:“等着。”
马曼琳笑了笑,快步走向停在门口的车。引擎发动的瞬间,她仿佛听见,36楼的阳台上,那几株水稻正在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为她加油。
在这个由科技搭建的云端之家里,她终于不再是“腾讯千金”,只是马曼琳——一个靠自己的本事,在致一科技的棋盘上,认真落子的95后。而属于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浪潮之巅致一女总裁(http://www.220book.com/book/SNT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