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坛启待潮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赵老西凌晨就爬起来了,蹲在“通航醋”坛边听动静——老醋匠的说法,好醋在开坛前会“呼吸”,坛身会微微发热。他伸手摸了摸坛壁,果然温乎乎的,像揣了个暖炉。“这是醋在攒劲呢,”他朝作坊喊,“林阿姨,台湾那边的醋坛有动静没?”

晓梅刚和台湾视频完,举着手机跑出来:“他们的桂花醋坛也发热了!阿玉的孙女说,坛口的红绸被热气熏得动,像有人在里面轻轻吹——跟阿玉日记里写的‘醋醒’一模一样!”

正说着,老张扛着个竹筐走来,里面装着二十个小布包:“我连夜缝的‘种子包’,每个包里混了坛场的紫苏籽和台湾寄来的桂花籽。”他拿起一个包,上面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合”字,“是朵朵她奶奶绣的,说针线连着,种子就不会迷路。”

上午九点,台办的车又来了,这次带了批特殊的客人——五个从台湾来的小学生,是提前到的,说要先“认认坛场的路”。最小的那个女孩叫林念玉,是阿玉的曾孙女,怀里抱着个布娃娃,娃娃衣服上缝着片干紫苏叶。

“太奶奶说,带着紫苏叶来坛场,坛场的老窑会认亲。”小念玉指着老窑基,眼睛亮闪闪的,“她还说,找到和合坛的井,要灌瓶水带回台湾,说‘井水混着高雄的水,煮茶能尝到家乡味’。”

朵朵拉着小念玉的手去井边,两个小姑娘蹲在井台边,用小玻璃瓶接水。井水刚没过瓶底,就见水面漂着片紫苏叶——是昨天被风吹落的,正好停在瓶口。“这是太奶奶在打招呼呢!”小念玉把叶子小心地放进瓶里,“太奶奶说,紫苏叶会引路。”

陈磊跟在后面拍,镜头里,两个孩子的影子在井台上叠在一起,像片并蒂的叶子。他突然发现,林秀娥和台湾亲家母正站在老窑边说话,手里各拿着半块“和合”瓷片,对着阳光照——瓷片的纹路在地上投出的影子,正好拼成个完整的圆。

中午时,省里送来了通航仪式的流程表,开坛环节排在最前面。“台湾那边说,要让小念玉和朵朵一起开坛,”晓梅指着流程表,“还说要请李老先生和林阿姨致词,李老先生特意写了稿子,说要念阿玉的窑歌。”

赵老西突然想起什么,加菲是兔不是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往镇上跑:“得买挂最长的鞭炮!开坛时放,让响声顺着海峡传!”他刚出门,就见邻村老醋匠背着个竹篓走来,篓里装着捆晒干的松针:“这是头场雪前采的松针,最香!我给通航醋坛编了个松针环,开坛时套在坛口,像给新人戴花环。”

松针环刚编好,周明远举着手机冲进院子,声音都在抖:“台湾那边发来了!阿玉醋坊的窖藏里,找到一坛1952年的老醋!坛身上贴着张字条——‘待两岸通,与和合坛新醋共饮’!”视频里,那坛老醋的封泥上,竟也划着三道杠——是林秀娥和阿玉小时候的暗号。

“是玉妹存的老醋!”林秀娥指着屏幕,眼泪突然掉下来,“她总说,新醋要配老醋才够味,就像新人要记着老人的事。”她抹了把泪,对晓梅说,“开坛时,把老醋舀一勺,混进咱们的‘通航醋’里——这叫‘新旧相承’。”

傍晚的霞光把坛场染成了金红色,“通航醋”坛被搬到院子中央,桃木双耳上的红绳在风里轻摇。林秀娥给小念玉和朵朵戴上新做的围裙,围裙上绣着紫苏花,一朵开在左边,一朵开在右边,花茎在背后连在一起。

“明天开坛时,你们就像这样,手拉手去掀木盖。”林秀娥握着两个孩子的手,按在坛耳上,“太奶奶和奶奶的手,当年也是这样,一起扶着新坛。”她抬头看向天边,晚霞正慢慢往下沉,把远处的公路染成了条金带——那是明天台湾客人要来的路。

陈磊把摄像机架在高处,拍下这一幕:坛场的老窑、新酿的醋坛、拉手的孩子、远处的金路,还有天边那道淡淡的云,像条轻轻搭在海峡上的绸带。他对着镜头轻声说:“明天,坛香要顺着这条路飘了。就像阿玉当年揣在怀里的紫苏种,不管等多久,该发芽的时候,总会长出连在一起的根。”

这时,小念玉突然指着天空喊:“鸽子!”一群鸽子从东边飞来,是昨天放飞的那批,鸽腿上的紫苏籽不见了,却沾着点细小的桂花——是台湾的桂花。“它们回来报信了!”朵朵拍着手笑,“说台湾的桂花闻到坛场的香了!”

赵老西蹲在醋坛边,用手指敲了敲坛身,“咚”的一声,闷闷的,却透着股劲。“听见没?”他对众人笑,“这坛在说‘明天见’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