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坛香待启,归期渐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算好的开坛日子还有三天,仓库里的紫苏苗己经蹿到半人高,叶片把阿萱埋的相思豆遮得严实。老醋匠一早去看苗,发现豆苗竟从紫苏叶缝里钻了出来,嫩红的茎秆缠着紫苏的绿藤,像两只手攥在了一起。他蹲在苗边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倒比往常多抽了三袋——心里盼着开坛,又怕真到了那天,反倒不知该说些什么。

林秀娥提着竹篮进来时,篮子里装着新蒸的糯米。“阿萱说台湾开坛有撒糯米的讲究,我提前泡了两天,蒸得软乎乎的。”她把糯米倒在粗瓷碗里,热气裹着米香漫开,和坛口渗出来的酱香缠在一起,倒有了点过年的暖乎气。

阿萱正对着“传家坛”发呆,听见动静转过头,眼睛亮闪闪的:“林阿姨,我昨晚接到舅舅的电话了!他说己经在办手续,开坛那天一定到。”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舅舅托人捎来的台湾海菜,“这是外婆当年最爱腌的料,舅舅说,算他替外婆给‘团圆酱’添最后一把味。”

老醋匠接过海菜,放在鼻尖闻了闻:“咸中带鲜,像海边的日子。60年代我在码头见过台湾来的渔船,渔民说‘海菜腌进酱里,能把两岸的海水腌成一家人的味’,当时还当是玩笑,如今倒真应验了。”他把海菜用清水泡软,细细切碎,让林秀娥小心地从“团圆酱”的坛缝塞进去,“这样坛里就有了台湾的海、北方的土,还有咱大伙的心。”

仓库外突然热闹起来,是社区里的老人带着孩子来送“开坛礼”。老周的孙子捧着个小布包,加菲是兔不是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里面是晒干的山楂片:“爷爷说60年代缺糖,就用山楂腌酱提味,让我把这个给阿萱阿姨,说‘酸过才知甜,盼过才懂团圆’。”王阿姨的孙女举着串红绳,绳上系着六片紫苏叶——三片采自仓库的苗,三片是她在社区菜园摘的新叶,“奶奶说‘叶叶相连,就像亲人手拉手’。”

阿萱把孩子们的礼物一一摆在坛边,山楂片挨着相思豆,红绳缠在紫苏藤上。小李举着摄像机拍个不停,镜头里,银发老人的皱纹、孩子的笑脸、酱坛的旧纹路、新苗的嫩芽,都浸在午后的阳光里,像幅会呼吸的画。小陈在一旁写解说词,笔尖顿了顿:“60年代的酱坛装着‘等’,2025年的开坛藏着‘圆’,原来时光从不会辜负真心,就像酱腌得越久,香得越沉。”

傍晚收工时,阿萱突然发现“传家坛”的坛口沾着片干花,是60年代常见的野菊。她想起外婆的日记里写过:“腌酱时放片野菊,坛里就有了山野的气,人活着,总得像野菊似的,再苦也能开出花来。”她小心地把干花取下,夹进给舅舅的信里,又在信末添了句:“仓库的紫苏开花了,像外婆当年在漳州酱坊种的那样,黄灿灿的,像满地的盼头。”

老醋匠锁仓库门时,回头望了眼“团圆酱”。月光从气窗漏进来,坛口的铜顶针闪着光,倒比天上的星星还亮。林秀娥攥着他的胳膊笑:“当年阿玉摔了罐,你还说‘旧坛碎了才有新盼头’,如今可不就盼来了?”老醋匠没说话,只是把钥匙攥得更紧,钥匙链上挂着片紫苏干叶,是去年从阿玉的旧陶罐里找到的,如今倒像在轻轻晃,应着这话。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