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八章 藤蔓上的夏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入夏时,葡萄园像被泼了桶绿油漆,连空气都染成了青绿色。黑皮诺的藤蔓顺着竹架爬得老高,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把阳光滤成碎金,洒在挂满汗珠的脊梁上。

陈磊正带着社员给葡萄疏果。拇指大的青果挤在枝头,得一颗颗掐掉,只留最壮实的那几颗,“就像选兵,”他捏着剪刀咔嚓咔嚓剪着果柄,“得精挑细选,剩下的才能成气候。”

二柱子举着个小喷壶在旁边转悠,壶里装着刘师傅配的防虫水——用辣椒水混着艾草汁,呛得人首打喷嚏。“陈磊哥,你看这串!”他突然指着枝桠处喊,那里挂着串畸形果,两颗葡萄长在了一起,像个歪歪扭扭的小葫芦,“刘叔说这叫‘并蒂果’,留着能带来好运。”

陈磊笑着摇摇头:“留着吧,等熟了摘下来泡醋,说不定能泡出点特别的味道。”

晓梅的夜校搬到了葡萄园旁边的凉棚里。二十多个学员围着张长条桌,手里捧着《葡萄酒品鉴手册》,鼻尖却总往葡萄园里探——黑皮诺的花刚谢,结出的青果带着股淡淡的奶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晚风里酿出种让人踏实的味道。

“‘酒体’不是指酒的重量,”晓梅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弧线,“是指酒在嘴里的感觉,就像咱喝小米粥和玉米糊,一个稠一个稀,那感觉就不一样。”

有个学员突然问:“王老师,咱的酒以后能像电视里那样,卖到城里的大饭店不?”

晓梅抬头时,看见远处的山梁被夕阳染成了金红色,葡萄园的藤蔓在暮色里像群舞动的绿绸带。“会的,”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韧劲,“等咱的酒有了‘魂’,就不光能进大饭店,还能漂洋过海,让外国人也尝尝咱山坳的味道。”

赵老西这阵子迷上了给葡萄“听音乐”。老头不知从哪听说,给葡萄听戏曲能让果子更甜,于是每天扛着个旧收音机往葡萄园跑,里面咿咿呀呀唱着《穆桂英挂帅》,“我瞅着听戏的这几株,果粒就是比别的圆溜,”他给收音机换电池时,指缝里沾着的葡萄汁亮晶晶的,“老辈人说万物有灵,葡萄也爱听热闹。”

刘师傅的新醋坊开始动工了。地基刚挖好,就从土里挖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些泛黄的票据——有五八年的布票,有六二年的粮票,还有张手写的字条:“此处在葡萄藤下,埋有新醋一坛,待山坳通路时启封。”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执拗的劲儿。

“这是我师父写的,”刘师傅捧着字条的手在抖,“当年他总说,等路通了,就让山里的醋走出大山。现在路通了,他的念想也该实现了。”

那天下午,陈磊带着几个年轻社员,在铁盒子发现的地方往下挖。挖到半米深时,铁锹碰到个硬东西,“当”的一声脆响,惊得周围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

是个黑釉坛子,坛口用红布封着,布上还系着根褪色的红绳。刘师傅小心翼翼地把坛子抱上来,拂去上面的泥土时,坛身突然滚下颗水珠——不知是渗出的醋液,还是老人眼里落下的泪。

打开坛盖的瞬间,一股醇厚的酸香涌出来,带着点淡淡的果香,漫过整个葡萄园。陈磊凑过去闻时,突然觉得这味道很熟悉——像小时候奶奶腌菜的味道,像爹酿的野果酒的味道,像山坳里日升月落的味道。

“这醋得兑着新酒喝,”刘师傅舀出点醋汁,倒在个粗瓷碗里,“我师父说,酸能解腻,甜能压涩,就像日子,得有滋有味才像样。”

二柱子举着相机,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刘师傅捧着醋碗的侧脸,陈磊眼里闪烁的光,晓梅被酸得眯起的眼,还有赵老西凑过来的鼻尖。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像撒了层金粉。

傍晚收工时,陈磊坐在凉棚下,看着夕阳给葡萄园镀上金边。藤蔓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像在哼着支古老的歌。他想起杜邦先生说的“酒庄的魂”,现在他懂了,这魂不在橡木桶里,不在发酵车间里,而在这葡萄藤上,在这醋香里,在一代代山坳人心里那点不肯放弃的念想里。

远处传来晓梅教外语的声音,“葡萄”“发酵”“橡木桶”这些词从凉棚里飘出来,混着《穆桂英挂帅》的唱腔,混着醋坊飘来的酸香,在暮色里酿出种特别的味道。陈磊知道,这就是山坳的味道,是葡萄藤上的夏天,是日子里藏不住的盼头。

晚风卷着葡萄叶的沙沙声,漫过凉棚的竹帘。晓梅正领着学员们念“酒庄”的法语发音,舌尖卷出的音节有点生涩,却像刚灌浆的葡萄粒,得很。陈磊望着姑娘们低头记笔记的侧影,辫子梢沾着的草屑在风里晃,突然想起第一次见晓梅时,她背着装满外文资料的帆布包,站在葡萄园门口问“黑皮诺在哪”,眼里的光比头顶的日头还亮。

“陈磊哥,刘叔叫你去尝新醋!”二柱子的喊声从酱坊方向飘过来,带着股酸溜溜的气。陈磊起身时,凉棚的柱子上还缠着圈葡萄藤,不知啥时候爬上来的,嫩梢己经卷住了竹节,像只不肯撒手的小手。

酱坊里的新醋刚出缸。刘师傅用长勺舀出些,装进几个玻璃瓶子里,瓶身贴着晓梅写的标签:“山坳·春酿”。醋液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晃一晃,能看见细密的泡沫在瓶壁上挂着,久久不散。“这就叫‘挂杯’,”刘师傅指着泡沫得意,“跟好酒一个理,有劲儿才能挂住。”

陈磊捏着瓶口闻了闻,酸香里裹着丝葡萄的清甜,比去年的野山枣醋多了点软和。“加了新摘的青葡萄汁,”刘师傅递过个小瓷杯,“晓梅说法国人做醋讲究‘风土’,咱这山坳的风土,就藏在这葡萄汁里。”

正说着,晓梅抱着摞订单走进来,纸页上盖着城里超市的红章。“第一批试销的醋订出去两百瓶!”姑娘的辫子甩得欢,发卡上的葡萄坠子叮当作响,“超市经理说,就冲这‘山坳’俩字,也得给咱留个好位置。”

赵老西不知啥时候蹲在门槛上,手里转着个空醋瓶。老头突然说:“我年轻时跑过外乡,人家都说咱山里的东西土。现在才知道,这土才是宝贝——你看这醋,这葡萄,离了这土,啥味儿都没了。”他说着往瓶底倒了点新醋,对着灯光瞅,像在看啥稀世珍宝。

夜深时,陈磊又去了东边坡地。那些去年遭了霜打的老藤,如今己爬满了新枝,叶片在月光下泛着银绿。最老的那株藤上,竟结了串青果,不大,却颗颗,像串攥在手里的星星。他想起爹画的那张图纸,发酵车间的位置,正好就在这片坡地旁。

风里传来远处夜校的读书声,夹杂着葡萄园里的虫鸣。陈磊摸着老藤粗糙的皮,突然觉得这藤蔓就像条看不见的线,一头拴着三十年前爹和刘师傅埋下的坛子,一头牵着晓梅手里的订单,中间缠着赵老西的草木灰、二柱子的无人机、姑娘们的竹架……还有这山坳里,一茬茬往下扎的根。

远处的鸡开始叫头遍时,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葡萄园的藤蔓在晨光里舒展着,叶片上的露珠滚下来,落在刚疏过的果穗上,像给青果镀了层银。陈磊知道,等夏天再热些,这些青果会慢慢染上紫黑,像吸饱了阳光的墨珠。而那些酿在醋里的、长在藤上的、藏在人心里的念想,也会跟着慢慢沉底,酿成山坳里最厚实的味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