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九章 藤上的新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雨是带着性子来的。先是几滴冷雨砸在发酵车间的石棉瓦上,噼啪声像谁在远处甩鞭子,接着风裹着云团压下来,山坳里的雾气便漫进了刚架好的木梁间,把松木的清香泡得发潮。

陈磊踩着脚手架调整椽子的角度,脚下的竹板被雨打湿,发着幽绿的光。他低头时,正看见刘师傅蹲在墙角埋坛子——新出窑的陶坛带着窑火的余温,坛底特意留了圈细密的孔,"这是晓梅查资料说的,让醋菌能透气",老人枯瘦的手指抚过坛口的纹路,那是烧窑师傅照着山坳里老葡萄藤的年轮刻的,一圈圈绕着,像把岁月缠在了陶土上。

雨丝斜斜地织着,晓梅抱着的《酿造工艺学》被风掀得哗哗响。她蹲在车间门口的青石板上,指尖在"温度曲线"图上画着圈,突然抬头朝陈磊喊:"传感器得往土层下三寸埋!刘师傅说的'地温养醋',不是光看表面的数——你瞧这雨,表层土凉了,底下的土还焐着劲儿呢。"

她辫子上的陶土坠子早被雨水浸成了深褐色,是二柱子用去年酿醋剩下的酒糟和着红泥捏的,捏成了野山枣的模样。陈磊顺着竹梯爬下来时,衣角蹭过墙根的藤蔓,那些从东边坡地蔓延过来的老藤,不知何时己顺着砖缝爬了半墙,嫩梢卷着刚钉上的木楔,像群攥着船桨的小手,不肯松开。

"赵叔说这藤通人性。"晓梅合上书笑,辫梢的水珠滴在书页上,晕开一小片墨迹,"昨天他还蹲在这儿跟藤说话,说等车间成了,就让它们爬到房梁上去,给醋缸遮阴凉。"

话音刚落,赵老西的蓝布衫就出现在雨幕里。老头背着的竹篓里装着野山椒,红的绿的挤在一起,沾着的泥点被雨水冲成了细流。"刘师傅要的鲜椒,刚从后坡摘的。"他把篓子往墙角一放,掏出块油布擦脸,"这椒子得带点泥摘才够味,就像咱山里人,离了土就蔫了。"说着从怀里摸出个用塑料袋裹着的收音机,拧开时,咿咿呀呀的《穆桂英挂帅》混着雨声漫开来,"给藤听听,它们爱听这争强好胜的调儿。"

雨稍歇时,日头从云缝里漏下来,给车间的木梁镀了层金。陈磊蹲在积水的洼边看倒影,里面有晓梅垂着的辫子,有刘师傅埋坛子的背影,还有远处葡萄园的竹架,被雨水洗过的青藤在风里晃,像谁在水里摇着绿绸子。

"县里来的电话!"晓梅突然举着手机从临时搭的棚子跑出来,鞋底的泥在石板上印出串小脚印,"地理标志申请批了!批文上写着'山坳产区'西个字——人家说咱这的土、水、葡萄,合在一块儿是独一份的!"

二柱子的无人机早嗡嗡地飞上了天。陈磊仰头时,正看见屏幕里的画面:新车间的屋顶卧在山坳里,像只刚睡醒的青兽,周围的葡萄园铺成绿毯,那些去年遭过霜打的老藤,如今在雨雾里舒展着,叶片上的水珠滚下来,砸在青果上,溅起的细雾被阳光照得像碎钻。

刘师傅不知何时摸出个小瓷坛,是从他师父那传下来的,坛口缠着的红布早褪成了粉白。他用长勺从新酿的醋缸里舀出些,兑了半瓢山泉水,酸香漫开来时,陈磊忽然想起爹的旧笔记——最后一页画着个简易的发酵池,旁边写着"土为根,水为脉,人勤则味厚",字迹被岁月浸得发褐,却透着股执拗的劲儿。

"尝尝?"刘师傅递过瓷碗。醋液在碗里晃着琥珀色的光,喝进嘴里先是酸得舌尖发麻,接着有股葡萄的清甜从喉咙里漫上来,混着雨洗过的泥土腥气。"这就是咱山坳的味。"老人咂咂嘴,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雨珠,"我师父当年埋的那坛醋,味里带着股苦,那是愁路不通;现在咱的醋,甜丝丝的,是日子顺了。"

赵老西蹲在门槛上,往空醋瓶里倒了点新醋,对着光瞅。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瓶壁上挂着的泡沫慢慢往下滑,像串没线的珠子。"我年轻时带山货进城,人家嫌咱土。"他突然笑起来,露出豁了颗的牙,"现在好了,这土成了金字招牌——你看这醋泡的椒子,离了这山坳的土,能有这股冲劲儿?"

雨彻底停了时,夕阳把云染成了橘红色。陈磊走到车间后墙,那些攀援的藤蔓上,竟发现了串青葡萄——不知是哪阵风吹来的种子,在砖缝里扎了根,结出的果子小得像纽扣,却颗颗挺着圆鼓鼓的肚子。他想起爹画的图纸,发酵池的位置正好在这片墙根下,图纸边缘有行小字:"让新藤接着老藤长"。

晚风穿过车间的窗棂,带着藤叶的气息。陈磊望着墙上慢慢爬的藤蔓,突然明白那些藏在日子里的盼头,从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它们是刘师傅揉进陶土的红泥,是晓梅写在标签上的字迹,是赵老西收音机里的唱腔,是二柱子镜头里的光影,更是这山坳里,一茬茬人往下扎的根。

远处夜校的灯亮了,传来学员们念"风土"的法语发音,生涩的音节混着醋坊飘来的酸香,在暮色里酿着。陈磊摸出手机,给晓梅拍了张照——她正蹲在藤蔓旁,用铅笔在墙上画着什么,陶土坠子垂在砖缝前,像颗等着生根的种子。

地理标志的铜牌挂在发酵车间门楣上那天,山坳里来了辆挂着沪A牌照的轿车。车窗摇下来时,露出张被晒得黝黑的脸,是早年出去打工的顺子,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山坳·春酿"醋瓶标签。

"在上海超市看见的,"顺子往葡萄园里瞅,眼里的光比当年扛着行李走时亮,"我媳妇说这醋蘸饺子香,瓶身上的山坳俩字看着亲。"他脚边放着个大行李箱,拉链上挂着串葡萄形状的钥匙扣,"我跟老板辞了职,回来学酿醋。"

晓梅正在给新学员讲"风土",听见这话把教案往凉棚柱子上一靠:"正好,刘师傅新琢磨了葡萄皮酿醋法,正缺人手呢。"她转身从竹筐里掏出本笔记,是用青葡萄藤的汁液染的纸,"这是咱山坳的土壤成分表,你先认认咱这土的性子。"

陈磊领着顺子往酱坊走时,看见赵老西正给那串"并蒂果"套防虫袋。老头的收音机里换了戏,正唱着《女驸马》,"这果得特殊照顾,"他往葡萄架下撒了把草木灰,"二柱子说要拍个纪录片,就从这并蒂果说起,说咱山坳的东西,连结果都讲究个团团圆圆。"

酱坊里,刘师傅正用新到的橡木桶做试验。把去年的陈醋倒进去,桶壁的木纹里立刻浸出圈琥珀色,"晓梅说橡木能给醋添点木头香,"老人用长勺搅着,"就像给醋穿了件新衣裳,模样变了,底子还是咱山坳的土味儿。"

顺子蹲在缸边,手指蘸了点醋液尝,酸得首皱眉,眼里却笑出了泪:"跟小时候偷喝刘叔的醋一个味儿!就是多了点甜,像......像日子熬出了头的味儿。"

傍晚收工时,二柱子的无人机在山坳上空转圈,镜头里能看见新盖的发酵车间、排到路边的醋缸、凉棚下念书的学员,还有顺子扛着锄头跟在陈磊身后的背影。晓梅举着手机录下这段视频,配文写:"山坳的藤,连着手腕上的力气,也连着回家的路。"

陈磊站在东边坡地,看着那株最老的葡萄藤。去年结的那串青果早己熟透,紫黑的果子在暮色里像串小灯笼。他想起爹的图纸,发酵车间的烟囱明天就要立起来了,烟筒口的形状,是照着这株老藤的根须弯的,像个朝上生长的问号,也像个不肯低头的感叹号。

风里飘着新醋的香,混着顺子哼的上海小调,还有晓梅教的法语单词。陈磊摸了摸老藤的皮,觉得这藤蔓又长了些,梢头说不定己经越过山梁,正往更远的地方伸呢——伸往那些藏着山坳味道的城市,也伸往每个盼着回家的梦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