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七章 旧账新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加菲是兔不是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谷雨这天的露水重得能攥出水。晓梅蹲在酱坊的樟木箱前翻找,箱底垫着的蓝布包袱渗着潮气,解开时飘出股旧纸的霉味——里面是摞泛黄的账本,最上面那本封皮写着“1963年曲料账”,字迹被虫蛀了几个洞,倒像故意留的透气孔。

“刘师傅说这是当年的配曲方子,”她用指尖捻起张散页,纸边脆得一碰就掉渣,“你看这行,‘西月初八,加野山楂核三钱’,旁边还画了个小坛子,跟咱现在用的‘忆旧坛’一个模样。”纸页上沾着点褐色的渍,闻着有股陈醋酸,像是当年记账时不小心洒的。

陈磊正用老井水泡新收的麸皮,铁桶里的水晃出圈圈涟漪,把桶壁的葡萄藤印泡得发胀。“赵老西说,六三年春天也下这样的连阴雨,”他往水里撒了把谷壳,谷壳打着旋往下沉,“那时候麸皮不够,就掺了槐树叶磨的粉,曲料发得慢,刘师傅的师父就守着坛子打盹,一守就是整宿。”

二柱子扛着相机钻进仓库,镜头对准墙角那堆旧陶片。是前几年拆老酱坊时捡的,最大的一块带着半个葡萄藤纹,边缘还留着火烧的黑痕。“县志办的人说这是‘大炼钢铁’时烧的,”他蹲下来调焦距,陶片上的雨珠滚进纹络里,像给老藤浇了水,“那时候把坛子里的醋倒了烧坛子,就这块是刘师傅偷偷藏在柴火堆里的,说留着给后人看看啥叫‘根’。”

顺子骑着二八大杠从镇上回来,车后座捆着捆新麻绳,绳头沾着公路边的黄泥巴。“供销社说这绳是按老法子搓的,”他解开绳结时,麻丝里掉出片干葡萄叶,是从藤架上缠来的,“上海客户又加了订单,说要在瓶底刻行字——‘承1958年老井源’,还让咱拍张老账本的照片当宣传画。”

晓梅把账本摊在酱坊的青石板上,用镇纸压住边角。石板缝里长出的青苔爬上纸页,给“野山楂核”那行字镶了道绿边。“你看这数字,”她指着“耗盐十二斤”的记录,笔尖点过的地方,纸背透出底下一页的字——是1972年的补记:“今日试加葡萄藤汁,酸中带甘”,字迹比前面的潦草,像急着要把味道记下来。

刘师傅坐在藤架下编新的曲箩,手里的柳条是从老井边砍的,带着圈年轮印。“六五年用的就是这柳条编的箩,”他把柳条浸在井水里泡软,水面浮起层细毛,“那时候你爹总蹲在旁边看,说柳条泡水后会变韧,就像人受点苦才结实。”老人编到第三圈时,柳条突然断了,断口处渗出点黏液,沾在指头上,竟有股淡淡的涩味。

陈磊提着铁桶去老井打水,路过晒场时,看见赵老西在翻晒去年的醋糟。糟堆里露出个铁皮盒,是老式的饼干盒,锈得只剩半拉盖子。“这是你爷爷藏钱的盒子,”老人用拐杖把盒子勾出来,盒底刻着个“醋”字,“六零年他把卖醋的钱全换成粮票,就藏在这里,救了三家的急。”

铁桶往井里放时,绳头的铁钩突然脱了,桶“咚”地砸在水面上,溅起的水珠落在井台的刻痕里。陈磊俯身去捡时,发现最低那道旱年的印子旁边,新长出道浅痕——是昨夜的雨水泡出来的,像水位悄悄涨了点。

往回走时,桶里的井水晃出涟漪,映着天上的云。云影飘过账本摊开的石板,给“1963”那几个字投下片阴影,倒像给年份加了道封印。晓梅突然指着账本角落的小画笑:“你看这坛子旁边,画了个小人在喝水,像不像现在的顺子?”

顺子正蹲在新坛边尝醋,舌尖沾着点褐色的汁,眯着眼咂摸:“比去年的厚,有股子土腥气——跟老井水一个味。”他伸手去够账本,指尖刚碰到纸页,就见“野山楂核”那行字上的青苔突然首了首,像被这话说得舒了口气。

傍晚的雨停了,藤架上的水珠滴进坛口,发出“叮咚”的响。陈磊把补好的铁桶挂在井绳上,桶底的铜皮在夕阳下闪着光,和账本上的墨迹、陶片上的纹路、藤架上的新芽,都浸在湿漉漉的暮色里。他突然觉得,这些旧物件就像老井里的水,看着静,实则早把岁月泡软了,泡得那些年的酸与甜,都成了能攥在手里的温度。

二柱子对着暮色里的藤架按下快门,取景框里,新抽的藤芽正缠着老藤往上爬,影子投在酱坊的墙上,像给那些旧账本、老陶片,搭了个能喘气的架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