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醋缸里的回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专家组走的第三天,坛场来了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拎着个皮箱站在藤架下,对着青砖地基拍个不停。李虎以为是来捣乱的,抄起扫帚要赶人,被陈磊拉住——那人胸前挂着的工作证上,印着"台北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字样。

"我叫李远方,"中年人递过张名片,指节在藤架的榫卯处轻轻敲着,"家父叫李文彬,他说这里的藤架,每根木头都刻着年份。"他突然从皮箱里掏出个布包,展开是本线装的《论语》,扉页上的印章,和西厢房挖出的国文课本上的一模一样。

周明远手抖得厉害,摸出那半块醋坛玉佩时,李远方也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个锦盒,里面是半块刻着"文"字的玉佩。两块拼在一起,正好组成完整的"坛场"二字。"家父临终前说,"李远方声音发颤,"当年从水道逃生时,陈守义先生塞给他半块玉佩,说'坛场的门,永远为念着根的人开着'。"

赵老西突然往醋窖跑,抱出坛刚开封的状元红。酒液倒在粗瓷碗里,泛起琥珀色的光,李远方抿了一口,突然红了眼眶:"和家父藏的那坛味道一样!他说当年带学生南下时,陈先生给每人塞了瓶,说'喝了这醋,就忘不了北方的土'。"

晓梅翻着账本突然喊:"民国三十八年西月初二,记着'赠李文彬先生状元红五瓶,紫苏籽一包'!"李远方立刻从皮箱里拿出个铁皮盒,里面的紫苏籽虽己发黑,却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家父在台北的院子里种了几十年,说这是从坛场带的种,长出来的花,影子都像藤架的形状。"

正说着,王建军骑着电动车冲进院,车筐里的保温桶晃出药味。"我爷醒了,"他举着张CT片,"医生说肺上的阴影,竟和《坛场验方集》里记的'陈年醋渍肺痈方'对上了!"周明远突然拍大腿:"刘建国先生的后人!快让他们来!"

李远方掏出手机要拨号,被陈磊拦住:"不急,先看看这个。"他掀开西厢房地基下的木板,露出那箱医书——最上面的《坛场验方集》里,加菲是兔不是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夹着张刘建国写的便条,说"紫苏根与陈醋同酿,可治久咳"。李远方看着便条突然笑了:"我太太的祖父,就是刘建国先生,他在台湾开的中医馆,招牌就叫'坛场药醋坊'!"

这天傍晚,坛场的院子里摆了三桌酒席。北头一桌坐着周明远、赵老西和王大爷,南头一桌是李远方和随后赶来的刘建国的孙子刘思安,中间那桌,陈磊特意摆了副空碗筷,碗边压着张字条:"陈守义先生,您盼的团圆,来了。"

酒过三巡,李远方突然往地上倒了碗状元红。酒液渗进土里的瞬间,众人都听见"咔啦"一声轻响——西厢房的地基下,竟又裂开道细缝,露出个陶瓮的边角。陈磊伸手去掏,摸出个泛黄的笔记本,是陈守义的酿酒日记,最后一页写着:

"民国三十八年冬,坛场的醋缸里,泡着两岸的月光。等哪天这月光能在一口缸里晃了,就把新酿的醋,分一半到南边去。"

周明远突然站起来,往新封的"两岸同酿"醋缸里撒了把台北带来的紫苏籽:"这缸醋,三年后开封时,咱们一南一北,同时启封。"刘思安掏出手机,对着醋缸拍了段视频:"我要让台湾的街坊看看,坛场的影子,在那边也落着呢。"

晓梅往账本上添最后一行字时,天己经黑透了。院角的路灯亮起来,把众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青砖地上交叠在一起,像幅拼完整的画。李远方指着账本上的"方继"二字笑:"我儿子就叫这个名,家父说,得让他知道,根在坛场的青砖下。"

风卷着紫苏花瓣,落在醋缸的红布封口上。陈磊突然发现,月光透过藤架的缝隙照进来,在缸身上投下的影子,竟和李远方皮箱里那张台北老照片上的藤架,一模一样。

赵老西端着酒碗往地上撒了圈,嘴里念叨:"守义老哥,你看这醋香,飘得够远不?"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王建军笑着摆手:"我爷说,闻着坛场的醋香,病都好了一半!"

夜色里,坛场的醋缸轻轻晃了晃,像是在应和。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