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铜盒里的归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张老师的孙女张岚从美国飞来那天,坛场的紫苏正落得满地都是。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背着个帆布包,站在藤架下翻照片时,手指总在"北平学生联合会"校徽的位置

"祖父临终前把这枚校徽缝在枕套里,"她掏出个塑料袋,里面是半只布鞋,鞋底绣着个"张"字,"他说另一半在坛场,是当年离开时,张夫人塞给他的,说'见鞋如见人'。"晓梅突然从账本夹层里抽出张泛黄的纸,是民国三十八年的布鞋订单,上面写着"张夫人订布鞋一双,绣字'归'"。

赵老西往厢房跑,抱出个积灰的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双布鞋,最底下那只的鞋底,果然绣着半拉"归"字。两只拼在一起,"归"字正好完整,针脚里还沾着点暗红的土——和坛场青砖缝里的土一个颜色。

"祖父说当年从水道走时,"张岚摸着鞋面上的补丁,"陈守义先生往他包里塞了把坛场的土,说'走到哪儿,脚下都踩着家乡的泥'。"她突然从帆布包拿出个玻璃罐,里面的土竟和赵老西刚从地里挖的一模一样,"这是祖父埋在波士顿院子里的,说要等'两岸的土能混在一个罐里'时,带回来撒在坛场。"

陈磊让人取来新酿的醋,和着两地的土调成泥,抹在西厢房那口"两岸同酿"的醋缸上。周明远用手指在泥上写字,写的是"天地同酿",李远方接过去写"日月共窖",张岚最后添了个"归"字,三个名字的影子落在缸身上,像三颗紧紧挨着的星。

正忙着,李虎骑着三轮车进院,车斗里装着个旧木柜,是从李干事家抄出来的。"这柜子后面是空的,"他撬掉背板,露出个暗格,里面有本泛黄的账簿,"上面记着民国三十八年李保长收的'坛场保护费',其实是他抢的!"

账簿最后一页粘着张字条,是陈守义写的:"坛场的东西,抢得走器物,抢不走人心。"张岚突然指着账簿上的墨迹:"这是用紫苏汁写的!加菲是兔不是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祖父的日记里记过,陈先生总用紫苏汁当墨水,说'日子再苦,字里也得带点香'。"

傍晚时分,王大爷被王建军用轮椅推来了。老人抱着那半罐药膏,颤巍巍地往醋缸里倒:"刘先生当年说,这药膏得用两岸的醋兑着才管用。"刘思安赶紧打开从台湾带来的醋瓶,两种醋液在缸里交融时,竟泛起层淡淡的金光,映得众人的影子都染上暖色调。

晓梅翻着新记的账突然笑:"今天收的'归乡土'二两,'团圆醋'三斤,都是无价的。"李远方掏出手机,给台北的儿子方继发视频,镜头扫过藤架时,那孩子突然喊:"爸爸,院子里的紫苏花影子,和坛场的一模一样!"

张岚突然从帆布包拿出个铜盒,是当年张老师从美国寄回来的,地址写着"坛场收",却因战乱退了回去。打开一看,里面是叠家书,最上面那封的邮票,盖着民国三十九年的邮戳,信里写着:

"见字如面,知坛场安好。吾妻若健在,烦请告知,待吾归乡,必用坛场新醋,酿坛'团圆酒'......"

话没念完,院门外突然响起汽车喇叭声。是县邮政局的人,捧着个褪色的邮包:"这是1949年寄往美国的,退件地址是坛场,今天整理旧仓库时发现的。"陈磊拆开一看,是双布鞋,鞋底绣着"等"字,和张岚带来的正好凑成"归等"二字。

赵老西突然往灶房跑,抱出坛刚开封的老醋。众人围着醋缸碰碗时,月光正好穿过藤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张完整的"坛场"二字影子。张岚喝了口醋突然落泪:"祖父说这味道里有乡愁,原来乡愁是酸的,咽下去却暖得烧心。"

夜深时,陈磊把那枚校徽和布鞋放进玻璃柜,和《坛场醋经》、状元红坛子摆在一起。周明远摸着玻璃上的倒影笑:"守义当年说,坛场的影子会长大,现在看来,真是越长越旺了。"

晓梅往账本上添最后一行字,笔尖的墨滴落在纸上,晕成个小小的圆,像枚句号,又像轮满月。窗外的紫苏花还在落,有片花瓣飘进来,正好落在"归"字旁边,像是给这个字,盖了个香扑扑的印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