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鸽哨里的方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方继的字条刚贴上邮筒,院外突然传来"扑棱"声,又一只信鸽落在藤架上。这只的脚环上刻着"刘"字,竹筒里的字条是打印的,说台北"坛场药醋坊"新酿了批紫苏醋,想请坛场的人去看看工艺。

"是刘建国先生的曾孙,"刘思安摸着鸽哨笑,"祖父在世时总说,信鸽认路比人准,当年他从坛场往南送信,全靠鸽子引路。"赵老西突然往厢房跑,抱出个积灰的木笼子,里面的铜铃还能响:"这是陈守义当年养鸽用的,说'鸽子带的不光是信,是念想'。"

陈磊往笼子里撒了把新收的紫苏籽,信鸽啄食时,铃儿"叮铃"响。周明远突然说:"该去台北看看了,守义的日记里记着,民国二十六年那批状元红的方子,还有后半段在台湾。"晓梅翻着账本接话:"上面记着'南派酿法,需海水兑陈醋',当年陈爷爷说等天下太平了,要两岸合酿一坛'山海醋'。"

正说着,李虎扛着个旧木箱进门,是从李干事家阁楼搜出来的。箱底的暗格里,藏着张1949年的布告,盖着伪保长的印,说"坛场私通学生,查封"。"是李保长当年想霸占坛场的证据,"陈磊指着布告上的指印,"这油墨里掺了紫苏汁,和陈爷爷的字迹一样,是他偷偷换了布告,保住了坛场。"

张岚突然指着布告边缘的针脚:"是我祖母的绣法!她当年在坛场帮工,说陈守义让她把真布告绣在棉袄里,躲过了搜查。"她从帆布包拿出件褪色的棉袄,里子拆开,果然露出"坛场免封"西个针绣小字,和布告上的字如出一辙。

出发去台北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坛场办了场热闹的仪式。陈磊把那坛"两岸同酿"的醋封好,贴上红布,上面用紫苏汁写着"待归"二字。王大爷颤巍巍地往醋缸旁埋了罐新采的紫苏根:"等你们带台湾的土回来,掺在一起,长出的花才是两岸共有的。"

信鸽笼挂在三轮车前,铃儿一路响到县城。火车站台上,李远方抱着方继的照片笑:"我儿子说,台北的藤架都搭好了,就等坛场的人去刻年份。"周明远摸着脖子上的玉佩,突然对着鸽子吹了声哨,鸽群扑棱棱飞起,影子在站台的地砖上排成行,像串省略号。

火车开动时,陈磊打开车窗,看见坛场的方向飘来片紫苏花瓣,正好落在账本上。晓梅提笔添了行字:"鸽子往南飞时,影子总朝北,就像走得再远,根还在坛场。"风把字吹干时,花瓣的纹路里,竟显出淡淡的醋香,像陈守义当年用紫苏汁写的墨,藏着化不开的牵挂。

车过海峡时,周明远从怀里掏出那半块醋坛玉佩,对着阳光照。玉佩的影子落在车窗上,和窗外的海浪叠在一起,像幅流动的画。"守义当年说,"他声音发哑,"坛场的影子不分两岸,就像这醋香,飘到哪儿都认家。"

陈磊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最后一句:"坛场的墙会老,藤架会朽,但人心头的影子,永远新鲜。"此刻信鸽笼里的铜铃又响了,鸽哨穿过车厢,混着远处轮船的鸣笛,像支跨越山海的歌。

晓梅把账本贴在车窗上,看海鸟的影子掠过纸面,和坛场的藤架影子慢慢重合。她突然笑了,往空白页上画了个小小的醋坛,坛口飘着两缕烟,一缕朝北,一缕向南,在天上汇成个圆圆的圈。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