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醋坛下的裂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章节无错乱精修!
 

火车刚过海峡中线,陈磊怀里的贝壳突然发烫。他打开一看,海水早己干透,只剩层细盐凝结在壳壁上,像谁在里面撒了把碎泪。周明远正着那页"状元红"方子,突然"咦"了一声——纸页边缘有行极淡的铅笔字,在阳光下才显出来:"藏于基隆港三号仓,民国三十八年秋"。

"基隆港?"晓梅凑过来,指尖点着账本里的褪色船运记录,"1949年坛场丢过一批老醋坛,账本记着'被征用,去向不明',会不会..."话没说完,陈磊的手机响了,是赵老西在坛场打来的,声音发颤:"磊子,后院藤架塌了!挖出来个铁盒子,里面...里面有本《坛场醋经》的残页,还有张照片!"

陈磊的心猛地沉下去。爷爷陈守义的《坛场醋经》不是早被烧毁了吗?赵老西在那头翻着纸页:"上面写着'1948年,刘长河携卷三渡海',还有张黑白照,穿军装的人正搬醋坛,为首的看着像..."

"像刘建国先生?"刘思安突然插话,她刚收到父亲的信息,说刘长河突发心梗住院了。陈磊盯着手机屏上"基隆港"三个字,突然想起台北地窖里"守义兄亲启"的刻痕——当年刘长河若真带走了《醋经》卷三,为何要刻下那样的字?

车到厦门港时,赵老西发来了照片。穿军装的人果然是年轻时的刘建国,而被搬的醋坛上,印着坛场独有的云纹。晓梅翻到账本1949年那页,突然指着角落的小字:"这里记着'长河弟借走卷三,言称去台湾拓印',下面还有行墨团,像是被泪水晕开的。"

"不对。"周明远突然拍桌子,"民国三十八年就是1949年,基隆港那会儿在戒严,哪能随便藏东西?刘长河当年说在醋窖养伤,可这照片里他穿着军装..."陈磊突然想起刘长河地窖里的汇款单,最早的一张邮戳是1950年3月,而爷爷的退信记录始于1950年5月——中间这两个月,发生了什么?

回到坛场己是深夜。后院藤架塌处还留着土坑,赵老西举着油灯照铁盒里的残页:"你看这墨迹,和刘先生题的匾额不一样,倒像是...刻意模仿的。"照片背面有行钢笔字:"假醋经换真船票,长河泣血记"。

陈磊浑身一震。他冲进爷爷的老书房,在《验方集》的夹层里摸出个牛皮本——这是赵老西说的"爷爷从不示人的杂记"。翻开1950年2月那页,潦草的字迹几乎要划破纸:"长河携伪卷登船,真卷藏于醋窖暗格。彼辈欲以《醋经》要挟,幸长河智退之。然此生恐难再见,痛哉!"

"原来如此。"晓梅的声音带着后怕,"刘长河是故意带假书走的,为了保住真卷?"周明远却盯着照片里的醋坛:"这些坛子里装的不是醋。你看坛口的封泥,是军用防潮的样式。"

这时刘思安的电话又来了,带着哭腔:"医生说我爸醒了,只反复说'醋坛底有夹层'..."陈磊突然想起台北海边那口陶缸,刘长河往里面扔的礁石——当时只当是象征,现在想来,那礁石的形状,竟和坛场醋窖暗格的钥匙孔一模一样。

他抓起车钥匙就往醋坊跑。老醋窖的石壁上,"民国二十三年"的刻痕被摸得发亮。陈磊按杂记里的提示,用撬棍抵住刻痕下方,石壁"咔"地弹开道暗门。里面果然藏着个紫檀木盒,打开的瞬间,一股浓烈的醋酸味涌出来,混着淡淡的海水腥——里面是《醋经》卷三,还有个锈迹斑斑的铜制坛底,内侧刻着"基隆港三号仓,1949"。

铜坛底的夹层里,塞着张泛黄的船票。日期是1949年10月,乘客姓名处被划掉了,只剩个模糊的"陈"字。陈磊突然想起爷爷杂记里的话:"欲将真卷托长河带台,恐遭不测,遂易名登船,终未及..."

原来当年想带真卷走的,是爷爷自己。而刘长河带走假卷,是为了引开追查的人。

赵老西突然在藤架废墟里喊:"磊子!这里有个坛子没碎!"坛口封着红布,解开时飘出把紫苏籽,落在泥土里,竟在月光下冒出了细芽。坛底刻着行小字:"1950年春,寄长河兄,以籽代信"。

陈磊的手机在这时震动,是方继发来的照片:台北医院的窗台上,那盆紫苏花正对着大陆的方向,花瓣影子在玻璃上拼出个残缺的"家"字。海风吹过坛场的老巷,醋坊的烟囱里飘出两缕烟,一缕缠着月光落进醋窖,一缕朝着东南方,像要钻进海峡的浪涛里。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60年代:带着空间闯农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SPD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